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防护论文_张艳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防护论文_张艳

张艳

(河南省许昌市71622部队医院心理门诊 461000)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39-01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适应能力下降,身体状况逐渐减退,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防护显得尤其重要。

1、老年人的心理的心理特点

1.1 孤独感。老年人的孤独感较为普遍,且来自多个方面。老年丧偶多病,行动不便,退休生活不适应,儿女工作繁忙而无人陪伴。再加上一些老年人自己不愿和别人交流。因此,容易出现孤独感。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1.2 疑病和恐惧感。老年人一旦在心理上意识到自己已经苍老之后,便会对生活失去热情,丧失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躯体上,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表现为疑病和对死亡的恐惧,常捕风捉影地怀疑自己是否的了绝症,是否会导致死亡。从而导致自己心神不宁,恐慌不安,产生恐惧感。

1.3 认知能力下降。进入老年后,人的认知能力,尤其是感知觉和记忆能力通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功能减退,灵敏度下降,动作灵活性差,记忆力、计算力明显下降。

1.4 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表现,老年人生活单调,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忧郁,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也容易造成抑郁心理,悲观厌世。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反应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

1.5 适应性差。老年人不容易、甚至也不愿意适应新环境,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态度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固守旧观念,很少主动体验和接受新的生活模式。

2、老年人的心理防护

2.1 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准备。老年人应该对老年期生活有心理准备,包括对生理机能的衰退,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离退休等社会角色与活动的变化等方面做好心理准备,以便更好地适应老年期生活。

2.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应该戒烟、戒酒,合理饮食,起居有规律。还应尽量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体育锻炼和脑力活动。也要培养兴趣爱好,就这样会觉得生活充实,情绪乐观,这些都是有利于老年人克服空虚感,有助于延年益寿。

2.3 体现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尊严。老年人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无论在社会活动方面,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要有意识地发挥余热,展现自己的能力,尽最大努力体现价值。老年人保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体现,就是很好的自我尊严的体现。

2.4 注重情感交流,消除孤独感。老年常会有孤独感,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需要有顷谈的对象。因此。作为子女应该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多与老人商量,多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老人的需求。另外,老年人还可以找自己的老同事或去找小区的老年人活动文化中心交流心声,沟通感情。这样也可以体验亲情的满足感。从而消除孤独感,达到心情愉悦,身心健康。

2.5 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基础。老年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儿女不能替代的。夫妻关系和睦,互敬互爱,感情上相互依恋,生活上相互照顾,是老年人保持心情愉悦、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的重要支柱。

2.6 帮助老年人延长智力衰退。鼓励老年人善于学习,科学用脑,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学到老,活到老”吗?学习不仅能用有益的活动填补老年人退休后产生的“无聊”和“空虚”,增加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同时也能使他们的智力活动继续得到锻炼,防止智力退化。

总之,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效地保持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心理工作者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因此,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与家庭、社会的良好沟通,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修养条件和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其愉悦地安度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张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2

标签:;  ;  ;  ;  ;  ;  ;  ;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防护论文_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