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非遗题材图书出版的新路径-以知识产权出版社为例论文

开拓非遗题材图书出版的新路径-以知识产权出版社为例论文

开拓非遗题材图书出版的新路径
——以知识产权出版社为例

高 源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1)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知识产权出版社在致力于出版智能化与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加大非遗题材的出版力度,提炼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非遗文化内容,重视大数据手段的应用与媒体融合,为创新传统文化、推动学科发展做出了成绩。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出版;创新;知识产权出版社

一、引言

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2006年,文化部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基本制度;同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深化了各界对非遗及其保护的认识。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此为指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非遗题材图书出版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因此,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建构一套完备的体系,但首要的是构建合理、完善的传播途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形式主要有传统读物、户外广告、电视、广播等。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指出,传播的第三个功能是“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功能”[1]但就目前非遗传播的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播形式单一,传播深度不够,导致社会认知度较低。因此,加强并拓展我国非遗现有的传播途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这其中,图书出版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以“可视化”的视角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思维。

在图书出版领域,我国近几年出版了许多优秀的非遗题材类出版物。从内容来分,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术类,以学术研究、理论探讨为主。例如,201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民俗非遗保护研究》,主要探讨了民俗非遗的国家文化模式、文化建设,以及民俗非遗的研究学理和保护方案。201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集合了学者苑利与顾军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向读者阐述了什么是非遗以及如何保护非遗。

(3) 与Boulanger推荐的用于砂土液化确定性分析的曲线相比,本文Logistic回归得到的表达式更为简单,结果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在qc1Ncs小于90时,Boulanger推荐的曲线要高于本文得到的液化概率50%的曲线;当qc1Ncs介于90到170之间时,该曲线介于本文得到的液化概率50%和30%曲线之间;本文得到的曲线简洁、可靠,工程应用中可根据工程要求选用合适的概率曲线。

全册书的总体架构为项目简介、传承人简介、采编手记、主体内容、附录。而对主体部分的内容,即传承人口述史方面,按照传承的缘起、传承过程、技艺的功能与种类、技法呈现、经典作品、创新等板块细分,每一部分不单纯介绍非遗本身,而是与传承人的生命史结合在一起,使得非遗的传承具有了鲜活性。同时,对一些专有名词或俗语、俚语进行说明和解释;对其特有的行业名词保持原样,忠实于口述者的原话,并进行注解。在文字的修饰方面,以客观的科学态度进行记述,采用平实朴素的语言,不华丽,不夸张,不过分修饰和主观议论。对涉及的制作工艺的描述内容,尽可能地做到一道工序一张图,力求全面承现该项技艺的精华。

交点轴线属于直线类几何要素,变动空间是一个圆柱,因此,其公差域为圆柱域。如图4所示,将交点轴线为记为F,圆柱域大小记为T,圆柱域边界面分别记为上表面f1、下表面f2和圆柱面f3;在圆柱几何中心建立原点为O的局部坐标系Oxyz,圆柱直径d=T,f1和f2之间的距离为l,d相对于l是个微小量。

三、开拓非遗题材图书出版的新格局

2.2 两组AECOP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检查结果两组AECOPD患者WBC、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CT、CRP、TNF-α、IL-10 均有统计学差异,患者病情与 WBC、PCT、CRP、TNF-α 表达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其中PCT相关性最强,见表2。

近年来,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大量非遗题材的图书,如学术类的《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传承与秩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机制》,面向大众宣传普及类的《郝兰英乡土剪纸》《非遗进校园——剪纸大讲堂100讲》,以及《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丛书》《“风土海沧”民俗调查丛书》等。其中,以2018年出版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5册)最具代表性。这套书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项目,包括京西太平鼓、象牙雕刻、京绣、八达岭长城传说、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5个子项目,均被收入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项目旨在通过田野调查,以口述史的方式客观、细致地对这5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艺术技艺、文化内涵、传承人的实践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进行挖掘和记录,从而提高相关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知识产权出版社在出版这套丛书的过程中,通过融合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类学强调,要真正理解他者文化,必须尊重文化持有者的表述和理解,在对一种文化进行解读时需要主位客位并置讨论,才能在彼此的对话中达到对一种地方性文化的理解。[2]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媒介,他们通过自己习得的文化积淀对所传承的文化进行理解并不断创新,赋予了特定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魅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以传承人为图书内容主线,将传承主体所有的生命亲历、情感体验与非遗交融在一起,使读者了解到非遗不仅是一种技艺、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人生体验和智慧。由于这一项目涉及跨学科领域,知识产权出版社积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建立联系,运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整合专家和出版社力量建构了一套田野调查体系,并成立了项目组。

(一)精耕细作,打造学术精品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及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小语种的发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及面临很大的挑战,如小语种人才招生分布不均、学制短使小语种人才不能满足市场要求、过分重视小语种的知识训练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等,这些都是我国小语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今时代小语种发展面临的挑战。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图书出版普遍面临着渠道狭窄、渠道单一的问题,这一方影响着图书的受众面,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对图书承载的文化的推广。

(二)聚焦核心,推广普及为主

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载体,对其口述内容的整理要讲究客观性和准确性。项目组在编辑梳理访谈内容的过程中,以普及非遗知识和可读性为目的,将大量专业性的内容以普通的话语呈现出来,以此展现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艺术技艺,逻辑清晰、行文生动、图片精美,全面、精确、生动地展示了非遗项目的艺术魅力。

此外,还有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归生活: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9年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8)》,以及苏州大学出版社连续多年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等。第二类是作品、图典类。代表性图书有2016年北京市文联编撰的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共计48本,收录了大量传统技艺类非遗素材和民间文学类非遗诉求。此外,还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编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编的《陕西剪纸》,以及2017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杭州金石全形拓非遗保护发展中心作品辑》。第三类是个案研究,以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民族或某一个单独的非遗为主进行全方位介绍,如2015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门巴族珞巴族非遗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

(三)拓展渠道,提升出版融合力度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项目组首先进行了田野调查前的理论和方法训练,制定了详细、科学、合理的调查规划和访谈提纲。同时,项目组要求参与人员在全面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讨论,掌握项目的工作重点、难点和目标。在田野调查中,项目组人员通过参与观察、个别访谈深入研究对象的工作和生活,以此理解传承人的艺术生涯和文化内涵,获得一手材料。访谈内容包括传承人的家世、学艺和传承经历、制作技艺的流程、代表性作品及背后的故事等,力求客观、真实。访谈线索以传承人为采访主线,以其他相关人员为采访副线,如传承人的家庭成员、亲属、同事、朋友、乡亲、有关的专家等。在传承人口述史的记录方面,运用文字记录、音频、视频方式全面、深入地记录非遗传承人的学艺经历、家族或师承关系,以及传承人代表性作品的内容等,这对保存、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价值。项目组在访谈时让传承人用自己的话语为文化遗产构建历史,充分体现了对民间社会传承自身文化权利的尊重。

整体来看,不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当前非遗出版的体量还较小。更重要的是,对非遗传承人的关注度不高,图书出版后对非遗宣传力度不够,尤其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仅仅靠传统出版的路径比较狭窄,受众面不够大。那么,在非遗题材图书出版过程中,如何在保留非遗艺术色彩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传播手段提升非遗文化及其传承人的认知度从而实现有效传承,是每一个出版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知识产权出版社是国内第一批进行数字出版转型的出版社之一,在出版高质量纸质图书的基础上,能够制作与图书内容紧密相关或互补的数字出版物,如出版单行本非遗题材图书电子书。通过在数字出版物中加载音、视频内容,读者能够在阅读文字之余致详细地了解非遗技艺的魅力和“非遗”传承人的艺术生涯。同时,知识产权出版社“来出书”平台致力于实现图书资源一次性制作,多元发布(纸质书、各种阅读形式的电子书、App、知识数据库等),尤其在版权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图书进行多元开发、多次利用、多渠道发布、多形态运营,实现了图书从编辑、生产、智能仓储管理到销售全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在图书推广方面,知识产权出版社利用新媒体传播具有的碎片化、即时性、快速的特点,提升图书的宣传力度。例如,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全程进行微博、微信营销,对一些能够通过音、视频展现的内容,利用喜马拉雅、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达到了图书出版前预热,出版后新旧渠道同时推广的目的。同时,知识产权出版社紧抓线下传统渠道,一方面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一方面积极利用“北京国际书展”等展会开展“非遗”展示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推广,提高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非遗的认知和学习热情,为大众参与非遗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紧抓大数据,优化图书出版

在传统出版时代,出版社不了解读者是谁、读者感兴趣的书是什么、出版的图书是否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出版社和用户能够良好地进行互动。例如,在非遗类图书出版后,知识产权社通过微信小程序、网站等平台直接获取用户数据,或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通过分析用户反馈的数据,了解图书售后情况,进而优化选题思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四、结语

新闻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的责任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近年来,知识产权出版社在致力于出版智能化与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加大非遗题材的出版力度,提炼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非遗文化内容,重视大数据手段的应用与媒体融合,为传承非遗文化、推动学科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做出了成绩。

利用式(4)通过节点域的上下边界和期望值,得到每个指标变量的最优值如表4。综合权重为0.520,0.292,0.188。

参考文献 :

[1]包文瑞.数字出版物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播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9(3).

[2]普文芳,魏美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及传承人意义[J].学术探索,2014(4).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18-0131-02

作者简介 :高源,女,汉族,北京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编辑。

标签:;  ;  ;  ;  ;  

开拓非遗题材图书出版的新路径-以知识产权出版社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