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巨子 曲坛泰斗——论吴梅先生的革命生涯与创作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曲坛论文,巨子论文,泰斗论文,生涯论文,南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2)04-92-05
吴梅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杰出的词曲家和卓越的戏曲理论家。他对于我国戏曲,特别是南北曲的理论、源流、声律有深刻的研究,并能制谱、填词、按拍、演奏、编剧、导演,是一位以文艺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而著称的艺术大师,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名出色的时代歌手!
吴梅,字瞿安,又作瞿庵、臞庵,号霜厓,又号灵、老瞿、癯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生于1884年9月11日(清光绪十年七月二十二日)。吴梅出身的家庭原在吴中“以科目称望族”。(张铁叟《吴霜厓年表》,见《江苏文献》第十一、十二期合刊第8页,1943年7月31日出版)他的曾祖吴钟骏(崧甫),为道光壬辰一甲一名登 第,以翰林院修撰,浙江、福建学政,湖南乡试正主考官,仕至礼部侍郎。祖父吴清彦(小舫)举于乡,由官至刑部员外郎。父亲吴国榛(声孙)补吴庠弟子员,是一位勤奋好学的读书人,著有《甓勤斋诗集》、《尚絅堂骈文笺注》、《文选李善注所引书目考》等。但到了吴梅出生时,“故家已中落”(吴梅《北泾种树行》),更为不幸的是在他“不知饥与寒”(吴梅《北泾种树行》)的幼年,三岁丧父,十岁丧母,孤苦伶仃,幸嗣于叔祖吴长祥(吉云),并由这位慈祥的老长辈亲自授教。十二岁才从潘少霞习举子业,继学诗古文词。他应童子试不顺利,提复被斥,直至1901年才以第一名补长洲县学生员。吴梅厌恶制举文,却有志于诗、词、曲的创作,《霜厓诗录》就是从他十五岁那年开始存稿的,是年他写《回春词》等诗。他寻师访友,如饥似渴地向吴中文艺前辈讨教;他刻苦自学,孜孜不倦地研究我国古典文学和古典戏曲作品,尤其是他读了姜尧章、辛弃疾的词和王实甫、高则诚的曲后,“心笃好之”(吴梅《霜厓三剧自序》,见《霜厓三剧》1933年家刻本),有志治曲。他在反复认真诵读的基础上,开始填词作曲,受到师友们的称赞。1898年,康梁政变失败,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十五岁的吴梅“感戊戌六君子狱”,谱写了《血花飞》(后改为《苌宏血》)传奇,由友人黄摩西作序。热烈歌颂了六君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清政府表示了无比愤恨。1903年,他再次把此剧修改定稿时,被嗣祖吉云公发现,老人深惧文字之贾祸,夜间把此稿密焚之,故此传奇遂不传。关于这件事,王文濡后在为吴梅的《中国戏曲概论》作序中对他有这样一番生动的叙述:
一少年拍案,足蹋地,时而笑骂,时而痛哭,寮之人佥目为狂。询诸黄子(摩西)则吴其姓,瞿菴其字,枕葃经史外,癖嗜词曲。英雄肝胆,儿女心肠,往往流露于文字间。所著《血花飞》传奇,乃其出手之初著也。
就在上述这段时间里,吴梅结识了号称“江南曲圣”的俞粟庐,两人交往过从,经常在一起从容谈燕,在曲学方面所获良多。
吴梅在1901年开始写作《风洞山》传奇,1904年先选登在《中国白话报》和柳亚子主编的《复报》上。又于1906年以小说林社刊印发行,署名为长洲呆道人。全书凡二十四出,二卷。这个传奇是讲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常熟人瞿式耜在广东肇庆拥立南明桂王朱由榔即帝位建元永历的抗清史事,清兵南下,桂王先奔广西南宁,后入云南,命瞿守肇庆。肇庆失守,瞿亦殉国。开场时先由付末出场“宣意”,写得慷慨激昂,淋漓悲壮:“搔首呼天,怎消却胸中烦恼?问底事离宫卅六,乱生碧草。荆棘铜驼穷士泣,旌旗铁甲胡人笑。饮屠苏,醉到禄山儿,狂呼啸。滇营里,参谋少;玉门外,将军老。叹而今已矣,夕阳古道。日暮徘徊黄歇浦,天涯太息田横岛。感飘零,红粉与青衫,无人吊。”(《满江红》)“于绀珠殉烈湘清阁。瞿式耜尽节仙鹤岩,王开宇祝发华严寺,杨硕父修墓风洞山。”《风洞山》是作者早期传奇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吴梅有《自题风洞山传奇八绝句》,其中最后一首如下:
十载填词苦耐贫,说龙话虎亦前因,
文章莫向西风哭,可道知音尚有人。
(《南社诗集》第一册第322页,上海开华书局1936年3月版)
当时的吴梅,壮志凌云,热血沸腾,是一位热爱祖国与人民的青年传奇、杂剧作家,他所写的不少优秀作品同他的慷慨激昂的性情是完全相合的。1907年,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在上海发起筹组南社,当时先有神交社的组织,吴梅与黄节、邓实、刘三等都应邀赴会,经两年多的酝酿和筹备,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举行首次雅集,宣布正式成立。南社鼓吹旧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同盟会“桴鼓相应”,在反清、支袁、反军阀的斗争中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吴梅是南社的早期社员,他所填的《金缕曲·朱梁任最录放翁集题词》就发表在《南社丛刻》创刊号上。陆游(放翁)所处的时代,正是祖国半壁河山沦入敌手,故常思恢复中原。南社在革命前夕诞生,所有爱国诗人也像陆游一样盼望光复河山。吴梅这首词就有这个意义,是符合南社这个革命文学团体“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见《重订南社姓氏录》首页《南社条例》)的。
1907年6月,鉴湖女侠秋瑾不幸被害,吴梅听到后极其悲痛,他以满腔哀愤的心情,写了一本歌颂秋瑾革命精神的杂剧《轩亭秋》。1908年,即女侠就义一周年时,《轩亭秋》与他创作的另一个杂剧《煖香楼》,都发表在黄摩西主编的《小说林》期刊上。当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全国尤其是江浙一带,绝大多数的爱国文人虽不能拿起武器直接参加起义,但强烈的民族气节激发他们用笔杆写出了许多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歌颂革命烈士的作品。吴梅写的《轩亭秋》等杂剧、传奇就出于这种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热忱。这些戏剧,在唤起人民的民族意识,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方面,确实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吴梅于1905年春因同乡好友之邀,主持过新创办的苏州蠡墅小学堂工作半年余。是年秋季起,一直至1916年,他先后在东吴大学堂、存古学堂、南京第四师范、上海民立中学任教。从此,他开始以教育为终生职业,同时长期从事他的文学、戏曲创作和研究工作。
1917年,吴梅北上,任北京大学教授,主讲词曲学,次年还兼任北京高等师范教授。他在北京专心一意地教词、教曲,并潜心研究戏曲理论。1921年,军阀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倾慕吴梅的才学,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想聘请他为门下客,吴梅却答了他一阕《鹧鸪天》,予以拒绝,其词写道:
辛苦蜗牛占一庐,倚檐妨帽足轩渠。依然浊酒供狂逸,哪有名花奉起居?三尺剑,万言书,近来弹侠出无车。西图雅集南皮会,懒向王门再曳裾。[1]
充分表现了吴梅蔑视权贵的高贵品质。
吴梅在北京时,梅兰芳、韩世昌等名演员正演新编京剧,如《霸王别姬》、《嫦娥奔月》、《贵妃醉酒》、《麻姑献寿》、《黛玉葬花》、《木兰从军》等。剧本写成,经常要向吴梅讨教,请他审阅和指导,有些唱词还经他润色或改写。
1921年,纱业巨商穆藕初为了保存和发展昆剧这古老剧种,不使湮没失传,在苏州创办了昆剧传习所,聘请仅存的几位昆剧老艺人为教师。当时该所学生的姓名中都有一个“传”字,如周传瑛、朱传茗、郑传鉴、王传淞、沈传芷、张传芳等等,大家都称他们为“传字辈”。传习所开办后,吴梅每次回到苏州,常到那里去拜访老艺人,在歌谱和唱法上有时和他们共同磋商、研究。他还同传字辈学生们亲切聚谈,把各个剧本的结构关节和每出戏的思想感情详加指点,深受他们的欢迎和尊重。他的老友俞粟庐也经常到传习所去做他们的顾问。他们两人所唱的腔调,直接继承昆曲始祖魏良辅所创造的水磨腔。所以唱来抑扬顿挫,字正腔圆。传习所方面认为吴、俞两位老师是他们的知音,双方有着深切的感情。
苏州、上海等地,过去有不少爱好昆曲的人集合,组织曲社。当时爱唱京剧的人多,所以京剧票房林立,声势雄厚,昆曲的曲社,远不及京剧票房,常聚而复散,散而复聚,风雨飘摇,聚散无定。吴梅对于曲社费尽心力,热忱鼓励。每逢曲社集会清唱,他总是兴致勃勃地参加。他亲自笛,指点唱法,校正字音。原来曲社中有几个公子哥儿,以唱曲为玩儿的。他们看到吴梅先生以大学教授的身份,一丝不苟地指导他们唱曲,非常感动,逐渐改变了作风。早年吴梅曾集合了一些爱好昆曲的妇女,成立了一个曲社,叫“幔亭”。后来苏州又组织了一个叫“同期”的曲社,以前“幔亭”曲社中也有几个人参加“同期”,他们经常在狮子林集会清唱。后吴梅在南京东南大学又先后发起成立“潜社”、“如社”,还出版社刊。总之,吴梅在保存和发展昆剧这一古老的剧种方面出了不少力,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22年秋后,吴梅从北京回到南京,应聘在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专讲词曲。与南社老友陈去病、黄侃、汪东等为同事。他和去病原是同乡同社,交谊尤笃。他们两人有时同乘夜车返苏州,有时同游旧贡院,有时同在秦淮画舫中饮酒倡和。他们的倡和联句之作甚多,今将吴梅的《夜过下关归吴东中倡和》诗摘录于下:
倚軨谁笑钧天醉,何地狂奴着此才?烟柳斜阳辛弃疾,横塘梅雨贺方回。(陈去病《浩歌堂诗钞》卷十第8-9页)
1923年7月陈去病五十寿辰,吴梅与柳亚子、马君武等人主持纪念活动,特为其联名发了《为陈佩忍先生五秩征文启》。吴梅又敬撰《陈佩忍先生五十寿言》。这篇以古文笔法,概述陈氏生平业绩,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与他平时清丽文风迥然不同。
吴梅自1922年秋至1927年春一直在东南大学任教,直到东南大学停办。同年夏天“先生应中山大学聘”,赴广州任教,但“岁暮归”去上海任教于光华大学。1928年8月“中央大学复迎先生归”,才重回金陵,并乐意“兼京沪两校课”(张铁叟《吴霜厓年表》,见《江苏文献》第十一、十二合刊第11-12页)。
1930年左右,吴梅把他新编的三个传奇合编成著名的《霜厓三剧》。其中第一个《湘真阁》就是他的旧作《煖香楼》;第二个叫《无价宝》;第三个叫《惆怅爨》,乃是四出不同内容的折子戏。《霜厓三剧》都有歌谱,即可按谱清唱,也可登台演奏。《湘真阁》的歌谱是他自己所制,另外两个的歌谱由刘凤叔、吴粹伦、徐镜清三人协助他制谱,所以他在《霜厓三剧歌谱自序》中说:“夫以吾国人才之众,度曲家之多,而据篇律以谐新声,瞻望南北,仅有数人,又何其难也!”又说:“当逊清乾隆间,吾乡叶怀庭先生以故家裙屐,主艺苑坛坫,所著《纳书楹谱》,雕心刻肾,字字稳协,世称宋以后一人。然而相与扬榷者,犹有王愚卿、许穆堂诸子,不尽出叶氏手也。此三剧之谱,合四人以成书,此与叶先生略同。而身丁陆沉,仓皇风鹤,旧藏丛曲,焚熠十三,抚头颅之如雪,对爨弄而若梦,吾生经历之苦,又先生所不及料者矣”。此自序语多感慨。
1937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吴梅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占我国领土,而蒋介石却采取不抵抗政策极为愤慨,他在日记中写道:“环顾大局,亡不旋踵,日兵已过唐山,故都危在旦夕,而今之执政,无声无息,全无处置,自有历史以来,有如此者乎!”1937年“七·七”事变后,先生对于那些不与敌人为伍的人“肃然起敬”,对于出生入死的抗日战士更给予满腔热情的歌颂。1938年秋,吴梅出于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激情,毅然离乡流亡。他自汉口转寓湘潭,再迁桂林,转至昆明。中央大学搬到重庆,国学系全体同学致书吴梅先生,请他执教,出于他长途跋涉,积劳成疾,未能如愿成行。
广州沦陷后,门生李一平邀请吴梅先生到昆明,为他延医治疗,侍如父辈,亲似手足。后因病情恶化,不幸于1939年3月17日长逝于云南大姚县李旗屯,享年56岁。噩耗传至各地,人们对于这位南社巨子、曲坛泰斗之死,极为痛惜!纷纷以诗、词、曲、文深切悼念,其中吴梅的学生唐圭璋特填《虞美人》一词痛悼恩师:
乱山迷雾国姚州路,不道臞仙去。两年避地走天涯,白发飘萧,日日望京华。豪情曾击珊瑚碎,几度清溪醉。水磨白苎寂无闻,莺老花残,空忆石桥春。
对于吴梅一生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诸家各有称颂。梁乙真说他“殆为第一个着手于散曲园地的人。”[2](P.2)叶恭绰说他“为曲学专家,海内推挹。”(叶恭绰《文箧中词》三)夏敬观说他“为曲家泰斗,其词亦不让遗山、牧庵诸公。”(夏敬观《忍古楼词话》)龙榆生说他“专究南北曲、制谱、填词、按拍一身兼擅,晚近无第二人也。”[3](P.220)钱基博说他“论曲学者,并世要推吴梅为大师。”[4](P.313)范烟桥说他“不仅是南社中的词曲学专家了,差不多国内已无敌手。”(范烟桥《南社文学》,笔者所藏稿本)赵景深说他是“曲坛耆宿”、“时代的歌者。”(邹啸《吴梅先生》,见《宇宙风乙刊》第七期第300-302页,1939年7月17日出版)《辞海》上则说他是“戏曲理论家、作家”。总之,吴梅在文学艺术特别是戏曲各个方面无不精通,是能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大家。他既讲究词采,又重视音律,词采音律俱工。合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一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5]他又在《日记》中兴奋地写道:“昔人谓临川近狂,吴江近狷,合狂狷于一册,亦可大喜。”这是吴梅在戏曲研究上的独到见解和探索成果。
吴梅的思想一直是进步的,在他的创作和研究著作中,都能反映一种难能可贵的爱国主义思想。“时以革命思想,寓于文字,播于声乐。”同时他还主张改革戏曲,要戏曲为民族民主革命服务。他对继承和发展祖国遗产,是能以身作则,启迪后进的。
吴梅一生从事词曲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著作,有杂剧、传奇、散曲、词、诗、文等方面的创作,还有戏曲史和戏曲理论研究的著述,又有前人优秀作品的编选、考订和校刻。1938年他在云南大姚,自己编定了《霜厓文钞》、《霜厓诗钞》、《霜厓词钞》。但这时除《霜厓曲录》、《霜厓三剧歌谱》已行世外,上述三部都没有付印,还有他所创作十多种传奇、杂剧也没有结集出版,次年却不幸病故。1940年他的学生潘承弼根据吴氏的手定本,刊印《霜厓词录》。1942年学生卢前编校了《霜厓诗录》、《霜厓词录》、《霜厓曲录》,在贵阳出版。有关他对于戏曲史和戏曲理论(特别是词曲学)研究的著述,有《顾曲尘谈》、《奢摩他室曲话》、《词学通论》、《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概论》、《辽金元文学》、《元剧研究ABC》、《元剧方言释例》、《曲海目疏证》、《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校勘记》、《长生殿传奇觏律》等。至于他编选、考订、校刻的孤本、抄本及前人优秀著作,有《奢摩他室曲丛》、《曲选》、《词选》、《古今名剧选》等,再有《暖红室汇刻传奇》,也是绝大部分经过他校勘的。于此可见,吴梅的成就是杰出的,他在我国近现代文学史和戏曲史上是一位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人物。
收稿日期:2002-04-06
标签:吴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