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成分指标与COPD论文_王卫香 刘豹 吴纪珍 王雯 王月霞

王卫香 刘豹 吴纪珍 王雯 王月霞1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原河南省人民医院) 450052)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探讨体成分指标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33 例稳定期COPD 男性患者进行一般资料、人体成分分析、肺功能检查、6 分钟步行试验、呼吸困难分级及COPD 评估测试的调查,计算BODE 指数,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MI 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三组间FMI、FFMI、BFMI、SMMI、蛋白质 质量指数(P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体成分指标与身高和体重结合计算之后,与稳定期COPD 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 量之间高度相关。

【关键词】体成分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3-0246-0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研究对象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4 年3 月~5 月随访的33 例 稳定期COPD 男性出院患者。

1.1.2 纳入标准

所有纳入的COPD 患者必须是经调查者讲解后,能够理解并 独立完成6MWT、mMRC 和CAT 问卷的患者[1]。

1.1.3 排除标准

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充血性心 力衰竭、严重肝肾慢性疾病和肿瘤;意识不清晰,有精神障碍或神 经病史。

1.2 方法

1.2.1 体格指标测量

选用东西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wi77853 超声波身高 体重测量仪测量身高、体重,用皮卷尺测量上臂围、腰围,用皮褶 厚度计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

1.2.2 人体成分分析

选用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ioi353 人体成分 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

1.2.3 肺功能检查

根据GOLD 分级标准将33 例患者分为Ⅰ ~ Ⅳ共四级,对应气 流受限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1.2.4 6 分钟步行试验

6 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 ,6MWT) 在室外篮球场进 行,地面坚硬、笔直平坦、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无外人干扰,折 返长度为30 米,在起点和终点处作出醒目的折返标记。

1.2.5 呼吸困难分级

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价患者 的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为0~4 共五个分级,由患者根据自身状况 自行选择分级。

1.2.6 COPD 评估测试

0~10 分者评定为COPD“轻微影响”,11~20 分者为“中等影响”, 21~30 分者为“严重影响”,31~40 分者为“非常严重影响”。

1.2.7 BODE 指数

按照BODE 指数评分标准计算BODE 指数分值,参见文献[2]。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 数± 标准差( ) 表示,计量资料相关性用Pearson 分析,等级资 料相关性用Spearman 分析,考察各组间观察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 差异时,正态分布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用非参 数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3 例COPD 患者各体成分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描述性统 计见表1。在BMI 正常的患者中存在去脂体重不足的占50%。

2.2 相关性分析

2.2.1 COPD 相关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FEV1% 与mMRC、CAT 及BODE 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mMRC 与CAT 及BODE 指数呈显著正相关;CAT 与BODE 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见表2。

2.2.2 体成分指标与COPD 相关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体脂肪率与BODE 指数呈负相关;身体水分率、肌肉率与 FEV1% 呈负相关,与BODE 指数呈正相关;蛋白质率与BODE 指 数呈正相关。以上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采用BMI 分层对观察对象进行分层比较 将33 例患者按我国成人BMI 标准分为BMI 正常组(n=8)、 超重组(n=17)和肥胖组(n=8),比较三组各体成分质量指数的 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鉴于经费限制,本研究仅纳入33 例有效病例,按照BMI 分组 对观察对象进行分层比较时,未得到营养不良组患者,BMI 正常组、 超重组和肥胖组三组间FMI、FFMI、BFMI、SMMI、PMI 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除FMI 在超重组与肥胖组之间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外,均为BMI 正常组低于超重组,超重组低于肥胖 组,说明FMI、FFMI、BFMI、SMMI 和PMI 均为BMI 的影响因素, 这与Daniela 等的研究[3] 结果一致。与预期相反,三组间COPD 相关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超重和肥胖对 COPD 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可能没有有害影响,需要进一步大 样本验证,这与O’Donnell 等的研究[4] 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武伟华. 6 分钟步行试验(6MWT)、BMI 及MMRC 对评价 COPD 病情严重程度的意义[D]. 泰安: 泰山医学院,2010.

[2] 姜静,吕赛丽,樊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ODY 指数变化 与预后的临床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528-529.

[3] Daniela G,Diana I,Teodora G,et al. Body com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Romanian Journal of Medical Practice,2014,9(1) :25–32.

[4] O’Donnell DE,Ciavaglia CE,Neder JA. When obesity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llide. Physiological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J]. 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2014,11(4):635–644.

论文作者:王卫香 刘豹 吴纪珍 王雯 王月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  ;  ;  ;  ;  ;  ;  ;  

体成分指标与COPD论文_王卫香 刘豹 吴纪珍 王雯 王月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