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与预制加工机房的深度结合论文_于良,何俊廷,刘宇

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 北京 100097

摘要:随着绿色施工概念的深入人心,作为施工能力和手段重要体现的预制加工技术也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将的预制加工技术与BIM技术结合,进一步完善了预制加工技术,给机电系统的预制加工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预制加工;BIM应用;模型创新

前言

BIM+预制加工摒弃了传统机房施工工序复杂、周期长、质量难以控制等弊病,将BIM应用于机电管线预制加工,并在工艺流程上加以改进,大大提高了机房安装效率及施工质量。

1机房BIM应用及管线预制加工

联想总部(北京)园区工程最大机房为地下二层制冷机房,面积840㎡,共有4台冷机、13台水泵,以及分集水器、加药装置等设备共6台,最大管径为DN800,为了提高机房整体施工工艺及施工效率,项目将BIM技术运用到预制加工中,采用BIM建模设计以及输出加工图、场外预支加工、机房内整体组装的工艺,机房整体观感良好,施工时间大幅缩短,系统试压一次成功。

1.1工作流程

预制加工是预先在原设计图纸中所需的管材、壁厚、类型等一些参数输入的模型当中,然后将模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待模型调整到最优化的时候再将管材、壁厚、类型和长度等信息导成一张完成的预制加工图,将图纸中管线按实际情况细化材料尺寸,有条件的在场外加工,场内直接安装。实际施工时将预制好的管道送到现场安装。

1.2冷水机房BIM应用

1.2.1三维建模

1)利用RevitMEP软件进行冷冻机房各专业的机电管线三维建模。

2)利用Revit平台分别创建了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和电气等专业的BIM模型,然后根据统一标准把各个专业的模型链接在一起,获得完整的建筑模型。

通过不同的方案对比,选择最优的管线排布方式。图2-4中,方案一和方案二中冷却水泵的排布情况,按原设计给定的方案基础为垂直图纸均布,但水泵为端吸泵,进出水口及水泵本身占用空间较大,原设计布置方案会导致一台水泵的出水管与另一台水泵的进水管由于空间受限而交叉,所以经过1:1的反应在BIM模型后,调整为左侧的45°配置,这样既不影响水泵与其上方母管的连接,又解决了空间受限的问题。

1.2.3碰撞检测

将整体模型导入Navisworks分析工具中,利用Navisworks软件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然后再回到Revit软件里将模型调整到“零”碰撞。

1)将综合模型按不同专业分别导出。

2)在Navisworks软件里面将各专业模型叠加成综合管线模型进行碰撞。

3)根据碰撞结果回到Revit软件里对模型进行调整.

4)确定最终支架布局方案.

通过调整模型和现场勘查比对,在准确反映现场真实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合理布局,达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的要求;在满足施工规范的前提下兼顾业主实际需求,实现其使用功能和布局美观的完美结合。

1.2.4制作预制加工图

管道预制过程的输入是管道安装的设计图纸,输出是预制成形的管段,交付给安装现场进行组装。

复核管道工厂预制要求的管段图,以及管道现场安装、管理需要的图纸。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一致性和工作同步性。能否采用管段图来进行管道预制是衡量一个管道预制厂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工程是将三维模型导入到Inventor软件里面制作预制加工图。

1)将Revit模型导入Inventor软件中。

2)跟现场施工人员沟通,确定分区和编号顺序。

3)根据组装顺序在模型中对所有管道进行编号并将编号结果与管道长度编辑成表格形式。

4)将带有编号的三维轴测图与带有管道长度的表格编辑成图纸并打印。

2小结

本项目中预制加工的实现,在精确计划、精确施工、提升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确保设计和安装的准确性、提高安装一次成功率、减少返工、降低损耗,节约了工程造价,既提高了项目的建造品质,又为项目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BIM技术在预制加工中的应用意味着预制加工和安装的完美统一,也意味着更合理的工作界面划分、人员机具配置,更高效的生产模式、更高质量的预制件产品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煜一.基于BIM的综合管线碰撞检测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2]王陈远.基于BIM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4):12-16

论文作者:于良,何俊廷,刘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  ;  ;  ;  ;  ;  ;  ;  

BIM与预制加工机房的深度结合论文_于良,何俊廷,刘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