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向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属性及其教育启示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汪园超 王永刚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应价值观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社会共同价值标准,它的内涵体现为精神追求、价值共识和精神纽带等方面,它的属性通过时空、科学-道义、理想-现实等三个向度表现出来,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属性为提升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认同感和实践水平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
当前,我国一方面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呈现价值观多元化的态势。在此情况下,如何才能凝聚价值共识?另一方面,我国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外文明不断交流碰撞,在此形势下,如何才能保持核心价值观的独立和自信?正是在这样的问题背景下,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必须要被人民充分认知、深度认同、广泛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主体,特殊一方面是立足长远,因为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价值选择会直接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是立足当下,青年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定型时期,这时很容易受负面价值观的误导。因此,对青年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中之重。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反映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最强烈的期盼和理想。第二,它是当代中国人民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共识。第三,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2 从三个向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属性
无论是精神追求、价值标准还是精神纽带,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特定的向度当中,才能被深刻理解。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空向度
首先,我国历史上曾建立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它通过家风家训、儒学经典等形式在几千年的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延续。有不少传统价值观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华民族,如“仁者爱人”“君子和而不同”等,它们成为友善、和谐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所以,要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它放到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其次,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核心价值观,如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民主、人权”、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对比来看,这些价值观既包含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如自由、民主等,又包含了各民族的特色价值。但是,共同价值绝不是普世价值,这是因为价值观所依托的国情大不相同,所以在价值实现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既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分,又具有不同于西方价值的民族特色。如富强,追求的是国富民强、共同富裕,这与西方国家所宣扬的价值内涵截然不同。可以看出,核心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体现了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道义向度
3.2.2 利用价值比较,提升道义认同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现实向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脱离传统文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显得空洞无味。因此有必要在学生中加强国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通过传统文化中的诗歌、戏曲、历史故事等形式,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在感受中国文化之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
模型与建模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元素,也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认知与能力。模型认知即指基于模型的认知,包含两个基本层次:①基于科学模型的认知,即感受模型素材,识别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通过模型理解事物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在使用模型过程中完成描述、解释现象,预测性质与变化等功能;②建构认知模型,在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认知模型,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思考框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模型意识、体会模型价值,以建模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3.1 立足历史维度和全球视野,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借鉴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正如习近平提出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3],但是共同价值绝非普世价值,要通过比较中西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认清价值观的本质,理解核心价值观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要保持对本民族价值观的独立和自信。同时,要谨防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正如美国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总裁所说的:“美国应该确保:如果世界正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就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4]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因此,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如何实现这些理想而展开,而不是把它束之高阁、“供人瞻仰”,或者现实和理想严重脱节,存在现实和理想两套话语体系。其次,它的现实性是指必须把它放到现实环境中才能理解它。我国是一个超大型的国家,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程度也千差万别,表现在:有些地方法治观念非常薄弱,出现了一些冤假错案,有人就据此否定中国的法治精神;有人根据中国的贫富差距来否定共同富裕;应当说法治观念薄弱、贫富差距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不能因为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4.3.1 观念僵化。在访谈到大部分毕业生的时候,对于创业的问题,他们的态度基本上是犹豫的,认为缺少资金、经验、人脉,并表示读书阶段创业不现实,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其实这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薄弱。在另一方面来说,传统教育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于在校期间创业都大体上视为是“不务正业”,甚至还会招到讽刺和批评,所以传统观念下的创业观念僵化死板。
曾经,单反厂商会开发两个系列的镜头,使用全画幅传感器的镜头以及专供小尺寸传感器使用的镜头。像佳能的EF-S以及尼康的DX系列镜头就是APS-C专业镜头,这些镜头的实际焦段通常都比较短,以适应传感器的裁切系数。例如APS-C系统最常见的套机镜头18-55mm镜头的等效焦距约等于全画幅系统的24-70mm变焦镜头。这类镜头的成像圈较小,即使用在全画幅相机上,画面周围也会出现明显的黑圈,这会浪费很大的幅面。
本文选取河南省1989—2015年城镇化率、老龄人口抚养比和卫生机构数作为原始数据,运用GM(1,1)模型对河南省2016—2020年的城镇化率、老龄人口抚养比和卫生机构数进行预测,将输出结果作为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的输入来计算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系数,实现灰色预测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机结合,最终取得较高精度的预测结果。
3.1.2 对比世界上不同价值观的本质差异,提升价值观自信
3.1.1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
3.2 依托规律梳理和价值比较,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目前许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停留在情感认同阶段,这使得他们的认同易受外在环境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情感认同基础上,提升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通过梳理社会发展规律,增强科学认同。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性,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如梳理中国近代仁人志士的救国救亡道路,从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到无产阶级革命,无不是把富强作为首要目标,中国梦的基本内涵首要的也是国家富强,可以得出基本规律,富强是历代人追寻的永恒梦想,建立在这个规律基础上而形成的认同就是科学认同。
3.2.1 梳理社会发展规律,增强科学认同
首先,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有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否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结合起来,使其价值实现更加科学。如通过消灭阶级实现“平等”;通过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自由”[1]。可以看出,核心价值的真正实现,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其次,它的道义性体现在“为了谁”上,也就是核心价值为谁而实现。概括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如追求富强,就要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为目标,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了这样的道义性,它才会获得广大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发挥强大的道义力量。
当前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导致在学生中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盛行,逐步消解主流价值观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要善于利用价值比较,帮助学生找出不同价值观的优劣。2018年某市小学在学生红领巾上印制广告事件引发舆论热议,可以在学生中探讨“红领巾代表什么?能不能印制广告?”等问题,通过对比红领巾的传统教育价值与商业价值,最后得出结论,红领巾代表的是革命先烈的鲜血,革命道义不容商业行为亵渎。另外,通过对比“信用兄弟千里送薪感动中国”与“吉林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造假”案件,凸显诚信的社会价值。
3.3 确立个人理想,直面现实问题,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水平
3.3.1 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促进个人成长成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实生活中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共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成长成才的基本准则,背离这一标准,会使学生的成长变得寸步难行。如湖南大学生王某自大学入学以来,多次发表侮辱国家的言论,而且罔顾同学劝告,对同学的爱国言论冷嘲热讽,引发网民强烈反对,后被学校取消入学资格。事实告诉我们,“爱国”这一核心价值事关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核心利益,任何人漠视这一价值,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除了爱国,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还要坚持诚信、敬业和友善,这是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应当自觉将自己的理想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统一起来。
3.3.2 关注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现实性来说,价值追求还未实现,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能美化现实,或者报喜不报忧,我们可以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多展示一些诸如“厉害了我的国”的素材,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社会问题,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因为生活是具体的,多面的,一旦教育内容千篇一律地追求自豪感,当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就会手足无措了。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应当多关注一些弱势群体的事例,如冰花男孩、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等,弘扬这些人面对逆境时展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并在实践中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按典型的500 kV输电线路取耐张塔,塔高66 m,呼高36 m,铁塔的用材为Q235,Q345和Q420 3种型号的钢,材料的截面类型为角钢.建立塔高66 m、呼高36 m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梅荣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灵魂[N].北京:光明日报,2015(14).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北京:人民日报,2014(02).
[3]习近平.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5(02).
[4]徐则平.国家安全理论研究[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09):287.
作者简介: 汪园超,男,1984年出生,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2017年度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专项课题“大学生网民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17XSGL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社会主义论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 启示论文;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