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保险的全面开放与协调发展_保费收入论文

我国区域保险的全面开放与协调发展_保费收入论文

全面开放与我国区域保险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区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区域保险发展差异性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投资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高、见效快的东部沿海地区,并给予税收减免、财政留成、外汇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刺激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拉大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保险发达程度,经济发展的态势决定着保险发展态势。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决定了保险业发展不仅直接反映经济的区域性特点,而且其本身也显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我国区域保险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一)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保险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差异

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发展总体规模和绝对水平的常用指标。从保费收入看,东部地区保险发展规模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发展规模最小。2003年,东部保费收入分别是中、西部的2.95和4.07倍。从保险密度看,东部地区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2003年,东部地区保险密度分别是中、西部的2.61倍和3.11倍,分别高出311.8元和342.7元。从保险深度看,2003年东部地区的保险深度分别比中、西部地区高0.6和0.47个百分点。虽然三地区保险深度差距不大,且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但这主要是由于在三大地区保险发展规模从东向西逐渐缩小的同时,GDP基数也在减少,且西部地区减少幅度更大,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东、中、西部保险发展的梯度性差异。

(二)东、中、西部区域保险发展空间比例失调

保险发展水平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并与地区人口情况密切相关。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GDP比例是58.4%、24.6%和17%;①从人口数量来看,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东、中、西部的人口比例为39.13%、32.93%和27.94%。但从保费收入看,2003年东、中、西部保费收入占保险市场份额比例分别是63.06%、21.42%和15.52%。②可见,从空间分布看,东、中、西部保险比例严重失调,东部保费所占比例超过了东部GDP和人口比例。

(三)保险机构数量、机构分布密度及竞争程度存在差异

随着经济体制和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主体多样化的保险市场格局,保险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但从地区分布看,东、中、西部保险机构数量和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003年底,东、中、西部保险机构数量分别是258、76和100家;③区域内各省市平均公司数量分别是16.13、9.5和8.33家;④每百万人拥有的保险公司数分别是0.53、0.21和0.23;⑤全国共有保险中介公司1263家,⑥东、中、西部保险中介公司数量分别是769、286和208家,每百万人拥有的中介公司数分别是1.60、0.67和0.56。⑦可见,东部地区保险机构数量和分布密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机构数量和分布密度上的差异,说明东部地区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会对东、中、西部地区保险竞争的战略、方针、手段和后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保险市场发展存在差异

健全、发达的保险市场能有效地促进一国经济、金融、保险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经济的阶段性升级又为保险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各区域保险市场也逐步培育和发展,但区域间保险市场的发展差距极为悬殊。从市场的发展程度看,一个完善的保险市场由保险供给方、需求方和中介方构成,而东部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和分布密度、保险需求者数量和需求程度⑧、保险中介主体数量等远高于中、西部。这说明东部保险市场比较发达,市场机制更易发挥作用,而中、西部保险市场相对落后。从保险市场结构看,2003年,东、中、西部保险市场的产、寿险比重分别是22.39%:77.61%、18.12%:81.88%和44.15%:55.85%;⑨以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洋4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计算的市场集中度分别是79.80%、96.70%和90.34%。⑩说明中西部保险市场的垄断程度高于东部市场,市场竞争程度低。

二、保险对外开放对我国区域保险发展差异性的影响

虽然我国区域保险差异主要是由区域经济差异性决定的,但区域保险开放度及保险对外开放的政策和路径也对区域保险差异的形成和东、中、西部保险发展差距的增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的程度和表现形式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特点和未来开放趋势。

(一)保险对外开放对我国区域保险差异性的直接影响不明显

保险对外开放虽然使外资保险公司在绝对数量上超过了中资保险公司,并使东、中、西部保险市场上保险机构数量和分布密度形成了较大差异,但从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角度看,其对我国区域保险差异性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到2004年底,我国共有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和合资公司37家,在数量上超过了中资公司,而这些公司中只有2家在中部,其余全部分布在东部地区。但2003年,外资保险费收入67.3亿元,仅占我国保险市场份额为1.73%。外资保险对我国区域保险差异的影响作用似乎“微不足道”,因为扣除外资保费收入,2003年东、中、西部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比例仍为61.33%、21.42%和15.52%,空间比例仍严重失衡。2004年,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也只有98亿元,占全部保费的2.3%,对东、中、西部保费收入市场份额格局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二)对外开放对我国区域保险差异性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间接影响,且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

对外开放使中资保险公司在与外资保险公司的同台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东部地区保险发展加快,规模扩大,使区域保险差异进一步加大。“十五”期间新增的保险公司大都是外资公司,从而导致保险经营主体数量在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增加,市场竞争加剧,而中西部地区变化不大。这虽然使东部中资保险公司面临着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但也给中资保险公司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在与外资保险公司同台竞争的过程中,中资保险公司注重学习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营销方式,并逐步转变了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外资公司带来的先进的个人营销模式给中国保险业带来了质的飞跃和“革命性”的变化,促进了保险业务的发展和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外开放也对中、西部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作用,但影响最早、最大的还是东部尤其是东部开放地区,这使东部地区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市场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虽然我们不能明确划分出从保险对外开放至今中资保险公司所取得的保费收入中,在多大程度上和有多大比例是受对外开放影响的,也无法通过数据来衡量在东部和中、西部巨大的保险差距形成中,对外开放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但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开放地区的保险发展,同时带动了邻近地区保险业的发展,并因此拉大了与落后地区的差距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外开放对东部和中、西部保险差异的形成起了巨大的间接影响,其影响作用大大超过了通过保费收入所表现的直接影响。

(三)从未来趋势看,全面开放对我国区域保险差异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将不断增大

首先,全面开放将取消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所有限制,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会不断增加,业务范围将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外资公司在国内经营时间的延长,本土化问题的逐步解决,外资保险公司本身所具有的在产品开发与销售、客户服务、科学管理及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将逐步得到发挥,外资公司的“能量”将得到充分释放,从而极大地促进外资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上海和广州地区外资保险发展的事实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2004年,在对外开放较早的上海、广州等地,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5.3%和8.2%,(11)远远超过2.3%的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开放后,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必定会大幅度增长,但外资保险公司的分布和经营区域仍将集中在东部地区。因此,外资保险保费收入也将主要来源于东部地区。随着外资公司保费收入在东部地区保费收入中比重的增大,其在东、中、西部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差异中所起的作用也将日益显现。

其次,全面开放后,外资公司(包括外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大量介入中国保险业,不仅直接形成了高质量的资产增量,而且将带来更多的在产品设计、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资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这其中受影响最大、最直接,也是受益最大的是东部开放地区及邻近地区的保险公司。随着开放程度的提升,开放地区中资保险公司能更好地将加入WTO以来学习、借鉴到的外资保险公司的先进技术、理念、经验等与本地区保险发展的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并结合自身拥有的营销服务网络、社会关系网络、本土化等优势,促进保险业务的发展。

再次,全面开放将大大增加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相对于中、西部保险市场而言,东部保险市场的市场集中度将会不断下降,保险市场的国际竞争将更激烈。而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不同会影响保险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水平和管理水平,东部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越深,与国外先进国家或公司开展技术和管理方法交流的机会越多,越有利于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全面开放将促进我国尽快建立完备的、与国际接轨的保险法律体系和制度化、规范化的保险监管体系,这无疑将使开放程度较大的东部地区首先受益。

三、全面开放形势下我国区域保险协调发展的对策

我国区域保险的巨大差异性决定了区域保险进行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对外开放对我国区域保险差异的影响效应则揭示了其在区域保险协调发展中将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区域保险差异的形成是保险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保险对外开放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区域保险的非均衡性,但区域保险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包括对外开放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区域保险的协调发展。

1.实行区域间有差别的保险开放政策。首先,推动东部保险开放的纵深发展。要以全面开放为契机,在与外资保险更加广泛的市场竞争中,强化东部保险在技术、产品、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创优质品牌;同时,加强与外资保险公司的合作,发挥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相对薄弱领域的优势,共同开发新的市场领域,如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健康医疗保险和投资型保险。其次,启动中、西部保险对外开放,加快开放速度。东部地区保险开放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有助于提高保险技术、人才素质、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促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加快保险市场化进程和保险发展水平。因此,应将保险对外开放作为发展中、西部保险的契机和重要手段,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鉴于中、西部地区保险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发展水平的现状,应制定相应的中、西部保险开放政策,采取与东部地区不同的开放和引进策略,一是国家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保险公司到中、西部地区开展业务,如降低进入门槛、优惠税率等;二是鼓励外资公司在经营传统的财产和人身保险业务的同时,重点经营农业保险和健康保险等既有发展优势又极具发展潜力的业务;三是借鉴东部保险开放的经验,中、西部中资保险公司应注重学习外资公司先进的经营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注重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

2.。充分利用东部现有优势、营造保险增长极、培育保险增长点。首先,要充分利用东部地区优良的经济条件、先进的社会观念和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现有的保险优势,促进东部保险更快更好地发展,始终保持其在全国区域保险发展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其次,要着力将东部中心城市和先进地区营造成中国区域保险的“增长极”,在增长极中培育更多的保险增长点,带动东部地区保险增长极的更快发展。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保险相对发达城市已成为东部地区保险发展的增长极。通过营造更多的增长极,形成由中心城市和先进地区组成的辐射网络;通过扩大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和其对地区内的辐射功能,推动东部地区保险快速发展。

3.充分发挥东部保险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中、西部保险发展。东部地区通过“摊饼式”辐射,将先进的保险技术、经营理念和市场经验等传送给周边落后地区,带动其保险的发展;通过“跳跃式”辐射,如效仿政府倡导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对口扶贫做法,指定沿海地区保险公司对口支援西部保险发展,直接对西部地区的保险发展给予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以推动西部保险发展。在东部地区的带动发展过程中,将中、西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地区营造成保险增长极,通过内外部增长极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快中、西部保险发展。

4.制定中、西部保险发展的扶持政策。中、西部地区保险发展的“先天不足”和可能出现的“后劲不足”,意味着市场机制的失灵,需要由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来弥补。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减免、银行信贷、工资补贴、增加资金运用灵活性等政策,一方面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扶持原有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提高其盈利水平,吸引外部资本的投入和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从而增强保险自我发展能力。

5.全国性保险公司实施区域差异化保险产品策略。以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洋为代表的几大全国性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其在中国区域保险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即使是全国性保险机构也是在具有非常大差异的区域市场中从事经营活动,保险业的发展必然首先表现为区域保险发展。然而,现行全国性保险公司产品在条款和费率上没有体现出地区差异,如占各公司保费收入相当大比例的机动车辆保险,虽然各公司的条款不同,但公司内各地区的条款基本一样,而各地区影响机动车辆保险的各种因素有很大差别,这使费率市场化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影响了地区保险发展。因此,全国性保险公司应充分重视各地区细分市场的风险差异、保险需求差异等,设计出既有公司特色也有地区特色、真正符合各细分市场需要的保险产品。在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基础上,再逐步实现服务、人才、技术和经营机制的差异化,促进区域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①②根据韩艳春,胡文富.保险发展与人口、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关系[J].保险研究,2004,(11)、(12)及《中国保险年鉴》2004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③④以各省市分公司为计算基础,据《中国保险年鉴》2004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⑤据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及《中国保险年鉴》2004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⑥在此保险中介公司仅统计了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

⑦据中国保监会网站之保险机构数据整理而成。

⑧由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居民消费偏好及保险意识等共同影响。

⑨根据《中国保险年鉴》2004年数据整理计算而成。

⑩根据《中国保险年鉴》2003年数据整理计算而成。

(11)吴定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开创保险业发展新局面[J].保险研究,2005,(1).11.

标签:;  ;  ;  ;  

我国区域保险的全面开放与协调发展_保费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