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_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_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稳步论文,人民币论文,风险论文,能力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和周边国家贸易的发展;对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采访。

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

宗良: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为全球提供稳定、可信赖的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金本位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元可以不受任何类似于黄金的实物支持和约束来实现增发,这一特点不仅导致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而且使得美国政府运用美元贬值来摆脱高额债务、实现经济复苏。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是必然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将是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的有益尝试。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从历史经验看,需要多个条件,这其中包括: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较强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一个国家贸易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记者: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以来,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重大进展,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宗良:可以说人民币跨境使用超出当初预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量比逐步扩大。从数量上讲,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万亿元,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累计发生201亿元和907亿元;2012年1月至9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累计达到20,500亿元,其中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221亿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1545亿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正在快速上升。

第二,香港离岸市场快速发展。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香港人民币实际收付累计结算量已达2.8万亿元,占境外人民币实际收付累计结算量的61.3%,人民币存款最高时达到6273亿元,人民币外汇产品日均交易量达10亿~15亿美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迅速发展,人民币产品趋向多元化。

第三,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在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周边国家,人民币被用作支付和结算货币;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更是有“小美元”之称。通过旅游、劳务输出等渠道,人民币现钞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的货币兑换市场,人民币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流量和存量。目前,有些国家的货币已与人民币建立了某种联系。虽然,我们不应对此过于乐观,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民币在国际上受欢迎程度正在不断提升。

第四,货币互换规模及人民币远期产品数量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央行已与世界18个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金额达1.65万亿人民币。2011年7月,芝加哥交易所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合约。2012年第四季度,又推出离岸人民币期货,以扩充人民币期货市场;2012年6月,东京外汇交易市场开始日元与人民币直接挂牌交易;同时,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障碍和挑战

记者:目前,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后还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宗良:第一,我国可能在较长时期内仍存在一定数额的贸易顺差。在当前信用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体系之下,为了向国际金融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国际货币的发行国通常要形成某种程度的长期逆差机制。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多年来保持顺差的地位,且规模较大,近期虽有所变化,顺差趋于缩小,但基本趋势仍未改变。而要推进人民币在境外持有,通常需要以贸易逆差的形式对外支付,这和现在的顺差情况形成矛盾。如何在贸易顺差条件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未来的一大困境。

第二,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货币自由兑换是一国货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条件。若不能自由兑换,货币持有者的货币交易和持有成本将会上升,那么该货币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技术条件。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尤其是部分交易项目仍受到限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这一制约因素将会越来越显著。由于短期内实现资本项目全面可兑换存在一定难度,如以此为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将无法推进。这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困境。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是趋势,有利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我们应注意到人民币国际化后会带来的风险。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引起金融市场动荡。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外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将更容易传导至国内。国际市场游资将会更加关注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利率水平的变动,从而进行投机套利,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二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必将实现无障碍的跨境流通,国内货币供给和需求将受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能力将受到挑战,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这些风险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国民经济也要承担巨大的损失。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稳步推进。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措施

记者: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宗良:第一,积极推进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中国几乎已经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国际贸易来往中,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此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的扩大应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美、日、欧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美元、欧元、日元都是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核心货币,因此短期内在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的难度较大。比较而言,中国对外贸易的60%以上在亚洲区域内进行,而且对这些经济体长期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强。以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的亚洲地区作为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的突破口则更加现实。在亚洲地区可以采取“贸易+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实际的结算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短期内中国要继续扩大与周边国家进而与亚洲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在中长期内逐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成为核心货币。

第二,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历史经验表明,货币合作在货币国际化中的作用巨大。人民币在东亚地区具有进行贸易结算和金融投资的基础,但是要想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内真正的“锚货币”,还需要区域货币金融合作。

第三,积极推动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是资本项目不可全面兑换背景下形成海外人民币市场的重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是其在海外认知和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但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为人民币开辟投资渠道,提高海外市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资本项目无法在短期内完全实现可兑换,限制了人民币的回流,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要继续扩大香港人民币的“资产池”,以人民币债券为突破口,培育开放式、区域性债券市场,拓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深度,扩大离岸人民币资产类种类,使香港成为真正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在发展好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基础上,要回应伦敦、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的积极性,发挥各中心的优势推出相应的人民币产品,逐步将离岸市场布局到这些地区,建立以香港为总中心,其他金融中心为区域中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助力人民币国际化。鼓励各个中心竞争合作。与此同时,要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确保海内外市场有效连接。

第四,扩大人民币的资本输出和对外援助。政府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输出资本和援助资金用于双边经贸合作和援助发展计划,可以推动本国货币快速进入资本输入国和受援国市场,从而有利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目标。我们认为,在非洲我们要重点推进“直接投资+对外援助”模式。为此,要加强对非洲各国的经贸交流,扩大投资规模。同时创新对外援助模式和结构,让人民币进入国际多边援助体系。在美国和欧洲则要采取“直接投资+金融投资”模式。构建直投渠道、扩大投资规模,发挥人民币在欧美金融资产配置中的作用。通过积极有序地推动人民币的资本和援助输出,进而增加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使人民币获得更多国际金融市场份额,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向前推进。

第五,推动大宗商品以人民币定价。目前美元是主要大宗商品的定价货币,除原油外,黄金、铜、铝、镍、锌、锡、大豆、棉花、玉米等全球主要资源和农产品也都是以美元定价。中国是大宗商品的重要进出口国,但是没有一种大宗商品以人民币计价。在大宗商品定价中没有话语权,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有鉴于此,中国可与非洲、中东等地区的资源出口国进行协商,在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中部分以人民币计价,同时与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和国际援助相结合,提升谈判能力。探索人民币对铁矿石和稀土的定价,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六,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互换范围。货币互换是人民币未实现资本项下自由兑换条件下推进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如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领域的使用,进而促进入民币在金融市场的借贷和投资,由贸易和金融的相互促进推动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是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国别选择上,应优先扩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民币互换规模,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待成熟时,也可以探讨与美国签订“中美双方货币互换协议”的可能性。在功能上,应逐渐从目前的紧急救援模式向日常交易模式转换,以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未来还可考虑在IMF框架内讨论人民币和SDR互换的可能性,以此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使人民币可在IMF框架下发挥与其他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相近的功能。

第七,支持IMF增资,逐步扩大新兴市场的话语权。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支持IMF增资及扩大代表性,这将为不断提高人民币地位带来契机。目前,我国在IMF拥有的投票权为6.4%,投票权比例排世界第三,而美国拥有16.7%的投票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拥有超过30%的投票权。根据IMF重大提案须获得85%以上投票通过的规则,欧洲、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而我国话语权还是不足,限制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大宗商品定价上的话语权。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普遍入不敷出,新兴国家则手握大量储备。中国联合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大力支持其增资,增资货币可以表现为美元、SDR、人民币等,以此实现IMF份额向我国和其他新兴国家转移。支持SDR扩大作用并积极争取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

我认为,在遵循风险可控、逐步推进的原则下,利用10~15年左右的时间,即在2025~2030年前后,使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之后全球三大货币之一,亚洲区域的主导货币。今天持有美元可以走遍天下,我们期待有一天,持有人民币就可走遍天下!

标签:;  ;  ;  ;  ;  ;  ;  ;  ;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_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