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普通高中论文,模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构建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2003年4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我国课程发展史上首次利用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来构建高中课程体系和结构,从而使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中,江苏广大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及其结构的本质内涵,在模块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一方面,为我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对三年来课程改革实验的反思,又进一步启发了我们的理性思考。
一、模块教学的本质与意义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既是学习领域又是科目,而模块则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科目开发的主要平台和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模块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如果没有模块及其真正运作,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等就难以得到具体落实。
模块教学就是按照以模块为核心的课程结构来组织和实施的。模块教学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任何课程的改革,都必须同时考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高中的多样性与选择性的模块教学,就较好地满足了上述的各种需要。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设置,既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提高了体育学科自身的科学性。特别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等理念,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如果说,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方面的目标体现的是科学性教育,那么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则反映了体育课程的人文关怀。也就是说新课程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育新思想,展示了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意义与作用,而模块教学则是实现这种教育新思想的有效途径。
二、模块教学的实践探索
2005年我省普通高中进入课改实验阶段,很多高中课改实验的积极性较高,但就全省而言发展很不平衡。我们一方面通过培训、研讨、论坛、对话等教研活动,在全省创设一种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参与高中课改;另一方面通过观摩、交流、评优等活动,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推进课改实验,试图在实践中闯出一条模块教学的路子。为此我们作了如下的实践探索:
(一)充分发挥省级课程管理的作用,为模块教学保驾护航
高中课改实验之初,热情与困惑并存。广大体育教师一方面改革的热情都很高,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和各种教研活动,另一方面却又被一些具体问题所困惑,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不回避矛盾,把问题推给学校和一线教师,又不包办代替,直接为他们提供现成的方案,而是帮助大家牢牢把握课改的正确方向,为大家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改实验环境,引导大家通过实践摸索一条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模块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和研修,认真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通过调研、交流、对话等形式,着重在由理念层面向操作层面的转化上下工夫。在组织参加华东师大主办的国家级培训中,我省精心挑选的38名参训教师,在10天的培训中积极思考和探究,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乐于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受到一致好评。回来后参与省、市级的培训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后我省委托6所高校又培训了700余名高一体育教师,为全面推进高中课改打下了基础。
2.总结基层学校模块教学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针对面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先后出台了《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文件,对指导面上的高中课改实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组织开展《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实施方案》与《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设计方案》的评选和研讨活动,让先进典型现身说法,他们的实验汇报有理论、有实践、有成果,非常有说服力,推动了课改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作用,为模块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由于模块教学要进行选项,这就需要打破行政班界限,按学生的选项重新组建教学班。这项工作必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规划与组织下,为模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为了共同研讨改革实验之初学校层面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学校实施方案》)的征集、评选与研讨活动。从124所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和其他7所高中所提交的131份《学校实施方案》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省高中课改实验不到一年,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逐步落实到了操作层。这些实施方案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
1.努力贯彻国家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的《学校实施方案》指导思想正确,目的明确;
2.认真分析校情、学情,并对师资培训、场地器材配备、教研组建设、学生学习基础和选课动态等进行了调研;
3.有模块设置和选择的框架;
4.有学生选项、学分认定和管理的具体安排;
5.有模块教学方案设计的要求和分工;
6.有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计划与措施;
7.有学校体育特色的分析、传承与弘扬;
8.有模块教学操作程序的可行性分析和应对策略。
(三)充分发挥体育教研组的作用,把模块教学的责任落实到教研组
模块教学对学校体育教研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课改中我省的优秀体育教研组一般都承担了如下的任务:
1.组织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安排相关的培训和教研活动;
2.积极争取学校与相关处室对课改的关心和支持,主动承担或协助《学校实施方案》的制定;
3.做好教师模块教学的分工和学生选项的组织指导;
4.建立专项备课小组,制定《模块教学方案》;
5.利用、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模块教学;
6.优化学习评价,进行学分认定和管理;
7.在模块教学中传承和发扬学校特色,并向课外延伸,搞好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实践证明,体育教研组是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一支生力军。体育教研组的凝聚力、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是顺利实施模块教学的关键。
江苏省的《模块教学方案》,在各高中体育教研组与广大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既各有特色,又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在模块的目标设计上对五个方面的目标有全方位的关注,既有运动技能学习的科学性设计,也有心理与社会适应方面的人性化安排,体现了课程目标在科学与人文上的和谐统一;
其次,在模块的内容设计上,除了凸显个性发展的主项内容外,还辅之以反映基础运动能力的搭配教材,体现了基础性要求与个性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第三,在模块的教学策略设计上既有学情、教材与教学条件分析,又有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最后,在模块的评价设计上,既有绝对评价,又有相对评价,既有过程评价又有终结评价,既有量性评价又有质性评价,既有学生自评、互评,又有教师评定,较好地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重点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和谐统一。
三、对模块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模块”和“单元”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次将国外课程教学的“模块”理念与方法引进高中课程方案。2003年4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这样描述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这应该是高中模块教学中对“模块”最具权威的解释。
由此可见,模块就是特定意义下的完整的学习单元。因此,“模块”和“单元”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某一整体的“部分”。但是,它们所表述的“部分”又有一定的差别:
1.“模块”是特定意义下的“部分”,而“单元”是一般意义下的“部分”;
2.“模块”含学时的规定,学习“单元”却没有学时的限制,它相对于整体可大可小;
3.“模块”侧重表示的是组合成整体的“部分”,而“单元”侧重表示的是由整体分解成的“部分”。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中,学生选择的九个“模块”和共同必修的两个模块共同组合成水平五的整体目标与内容,而如果是单元教学则是将某一学段的整体内容分解成若干便于达成教学目标的单元。由此可见,模块教学和单元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模块教学能实现灵活的、选择性强的课程组合,而单元教学则不能。
但是单元教学有它的优越性,当我们将整体内容分解到学时时,学生在一个学时中学到的只能是单个技术;如果将整体内容分解到单元,以一个单元为基础进行教学时,学生学到的是系列的技术组合。只有形成系列,学生才能在体验中提高兴趣,才能在连续渐进的学习中巩固所学技能,有效达成目标。这是单元教学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如果我们把模块教学和单元教学的优越性整合起来,视模块为一个整体,将这一整体分解成若干单元,这样在“模块”和“学时”之间就多了一个“单元”的层次,从而形成了水平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学时教学计划这样一个序列,并由前者作为后者的制定依据。
在教研组领导下的专项备课组,根据水平教学计划共同设计模块教学计划,细化到单元;教师则根据模块教学计划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细化到学时。这样,既有体育教研组对模块的整体设计,又有体育教师在模块的整体框架下对单元和学时的个性化设计;既发挥了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又发挥了教师的个人专长和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是达成模块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关于模块的必修与选修
高中课改实行选修制和学分制,对于语文、外语、数学等科目来说,必修模块的学分和学习内容都是必修的,选修模块的学分和学习内容都是选修的,不会产生歧义。但体育与健康课程却不大一样,其模块有下列三种情况:
一是,学分是必修的,学习内容(项目)也是必修的;
二是,学分是必修的,学习内容(项目)却是选修的;
三是,学分是选修的,学习内容(项目)也是选修的。
为了不产生歧义,我们将学分用必修与选修来区别,学习内容(项目)用必学与选学来区分。这样我们就把第一种情况称之为“必修必学模块”;第二种情况称之为“必修选学模块”;第三种情况称之为“选修选学模块”。
实践证明,这样命名有利于模块教学的实际操作,江苏省教育厅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时,已将这一名称正式写入文本。
在教师进行模块教学过程中,上述三类模块在操作上时,问题最多的当属“必修选学模块”。例如,学生选学了某一较轻松的室内运动项目,如何兼顾发展他的体能和提高他的基础运动能力?又如,有的项目内容,用不了一个模块的18学时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尽管是操作上的具体问题,但却直接关系到模块教学的有效实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模块设计时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
1.主项和副项组合的模块。在选项教学时在以凸显学生所选项目为主项的同时,还搭配一些具有基础要求的副项,合理组成主副项相结合的模块。这样做的好处是较好地处理了基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特长,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同时也对主项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2.由若干介绍性项目合并组成的复合模块。所谓介绍性项目可分两种:一种是,可以作为主项但目前不具备条件的项目,例如游泳,学校没有游泳池,但可租借游泳池开设游泳介绍课;另一种是,某些只需介绍的项目,例如民族民间体育中的跳竹竿、花式跳绳、扭秧歌,以及尚未开展的一些新兴运动项目。这些介绍性项目往往不能单独构成一个18学时的模块,但可以将2—3个介绍性项目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模块。
3.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根据课程标准,在模块学习目标的引领下,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教学内容,把握教材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分解模块,构建任务明确的单元教学。这种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区别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单元教学,能整合模块教学和单元教学的优点、能鼓励体育教师在教研组制定的模块框架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还有利于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调整内部结构。例如,可以将模块的一个学分,按单元的学时数分配到模块下的各个单元中去,用小数表示,这样一个模块如果在一学期内教不完,就可以将模块的一个或几个单元移到下一学期去教。
(三)关于模块的设置与选择
设置项目和模块内容是模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遵循的原则是:
1.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和模块内容的设置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和以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价值,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
2.整合教师的优势。课改的关键是教师,项目和模块内容的设置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要在教研组内通过整合教师的优势,挖掘教师的潜能,尽量多地设置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和模块内容。
3.弘扬学校体育特色。学校体育特色是多年来学校体育特长和体育文化的积淀,继承和发扬这一特色,反映了广大师生的意愿。将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或特色项目引进体育课程,有利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有利于弘扬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体育教学与地域环境、学生来源、师资力量、气候生态、场地设施等因素都密切相关,项目和模块内容的设置应充分考虑这些教学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综合效能的最优化。
我们遵循以上四项原则在项目和模块内容设置上,创造以下五种模式:
1.标准模块组合模式。即《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田径类运动和健康教育专题类二个必修系列和六个运动系列中适合本校学生需求与学校可能条件的某些项目,作为课程内容。
2.重视基础要求的模式。将田径类项目和体操类项目合并为“基础运动类”项目,作为必修系列,并由此构建两个基础运动类必修必学模块,为2个学分。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强化学生基本体能的发展。
3.重视学校特色的模式。将有深厚群众基础并已形成传统的学校特色项目,作为学生的必学内容。我们将这些项目称为校定必学项目,通常为1学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学校传统项目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一批进入学校传统项目运动队的后备力量。
4.多元结构的模式。针对来自不同初中的高一新生在体育能力、锻炼习惯和学习基础上的差异,高一不马上打破行政班界限进行选项教学,而是着重打好基础,进行多元目标学习,即以行政班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水平五必修必学(田径)和基础(体操)、通识(学校选项教学将开设的项目的常识性内容)的学习,教师按模块内容走班上课。高二年级为指导性自主选项学习。高三年级为自主性选项学习(1—2项)。这样,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能较好地全面达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项目标,从量变到质变地储备一定的运动技能,为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打好基础。
5.复式教学的结构模式。有的学校因受条件设施的不足和师生人数较少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打破行政班的界线根据学生的选项重新组建新的教学班,为解决这一困难,采用对行政班多数学生所选的两个项目的必修选学模块进行复式教学。
指导学生选项,是模块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指导学生选项时,是按如下程序操作的:
第一步:学生可选择的学习项目的确定。说明确定项目和模块内容设置的依据与设置项目的具体要求等。
第二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公布设置的项目和该项目模块的内容,功能与要求,以及任课教师的情况。
第三步:加强对学生选项的指导,召开年级学生大会或座谈会等宣讲以下内容:
(1)教育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选项。选项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特长,将为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2)让学生对所选项目的学习有一个较明确的完整认识。介绍学习模块的特点和功能,所要学习的运动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及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评价内容与方法等。
(3)说明选学该项运动的要求,关于修完1个学分后换另一个模块学习等问题,以及学生规划三年体育选项的初步安排。
(4)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要点,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发展需要,确定选项意向,必要时可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
第四步:学生填写体育选项意向表,可填第一意向、第二意向。
第五步:体育教研组统计各班和全年级选项情况,按必修选学模块分专项模块教学班,根据各模块教学班选项人数的多少,必要时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微调。
第六步:将选项教学分班情况向学校领导、教务处等部门作汇报、确认,以便学校编制课表。
上述内容是我们对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当前我省正积极开展优秀单元教学计划和学时计划的征集、评选与研讨活动。相信通过又一轮的评选、研讨,必将推动模块教学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改革与理论研究,从而不断推进我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