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赵桂林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赵桂林

宿迁市天圣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着大面积的软土地基,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需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实际施工期间,必须根据软土地基的具体特征以及水利工程施工的设计规定,确定最佳的软土地基处理工艺。只有因地制宜的开展软土地基处理工作,才能够使软土地基的承载性以及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升,更好地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1水利工程施工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意义

对水利工程中的地基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地基透水性。这是因为在建筑物下部结构地层下面存在一定水流运动,所以会对地层以上地基结构产生一定压力,为降低压力对建筑物结构带来的影响,就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建筑物地基需要承受来自上部结构的承载力,如果不进行地基处理,就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地基土沉降。所以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改善地基压缩特性,降低地基土沉降速度,同时可提高地基模量。地基抗剪强度关系着地基稳定性,所以对地基进行处理可以增加地基抗压力,改善地基剪切特性,从而减少剪切破坏和压力破坏。

2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

2.1软土地基的均匀性差

在软土地基内存在着许多类别的土质颗粒,在各种土质中颗粒的强度、硬度以及密度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软土地基的均匀性变得很差,最终导致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产生塌陷、崩裂等一系列问题。

2.2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很强

在软土地基中,土层颗粒间的孔隙率很大,使得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很强,施工过程中,当水利工程整体结构的质量大于软土地基层可承担的最大压力时,便会产生崩塌等事故,对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定进行以及工程的效率都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

2.3软土地基的透水性差

软土地基的内部存在着很多的淤泥粘性土,这些图的透水性很低,所以,要想保证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一定要使用相应的排水固结法开展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很好的保证软土地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3水利施工中影响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选择的因素

3.1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是我们在任何工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首先在施工前我们要编制施工计划,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施工内容和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具体的工期目标,考虑施工中各种影响工期进度的因素,保证工期如期完成。对于软土地基施工这部分内容来说,施工处理技术的不同,工期也会存在不同差异。有些技术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导致延长整个工程的工期,因此,在选择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工期的影响,如果工期比较紧张时,尽量选择能够短时间内完工的处理技术,进而缩短施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3.2环境因素

由于水利工程所处区域不同,地理环境因素也会对施工技术的选择造成一定的影响。必须对水利工程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经过综合分析后,选择科学、经济、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软土地基施工总量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软土地基施工总工程量是决定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当软土地基施工总工程量比较大时,如果选择换土处理的地基处理方式,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当软土地基层比较厚时,如果采用压重的施工技术,软土地基稳定性及坚固性可能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要充分考虑软土地基施工总量及厚度、深度等,只有选择一个既能保证处理效果,又能实现经济合理目标的施工技术,才能事半功倍,既有利于加快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对降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也很有利。

4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4.1换填法

换填法是将地基层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湿软土层挖去,换上强度较大的砂石、碎石、矿渣、灰土等并压实,这样可以保证软土性能稳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性较小。因为换填材料不同,所以应力分布上会有差异,不过极限承载力比较接近,沉降特点相似。换填法比较适合用于淤泥质土、水下沉积饱和软黏土和膨胀土以及季节性冻土这些不良土质中。

4.2桩基法

如果软土地基中淤泥较多,较厚,就会很难进行大范围的深度处理,此时可以采用桩基法。在早期的桩基法中,我们主要运用的是砂石桩,木桩等,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具的增多,我们逐渐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的预制桩,并且这种方法也被接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施工的过程中,运用机械或者人工成孔,然后将混凝土注入软土地基中,当混凝土开始放热或者离子进行交换之后,桩基周围的软土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这时就会形成复合型的地基,这时地基的强度就会增强,可以减少沉降现象的发生,并且这一方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混凝土的承载力较高,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投资也很低,可以使用混凝土提升工程的稳定性,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可以增强抗压力和稳定性。

4.3旋喷法

处理软土地基我们不仅可以加固土层,还可以使用旋喷法,来处理软粘土和细砂石。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使用旋喷机,会产生旋喷柱,从而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和防渗透处理。其中旋喷柱是由高压喷发的水泥浆液和土体组成,通过这样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强度和防渗透性都会得到增强。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处理有机成分含量高的软土地基就不能用这种方法。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有很多种处理方法,像桩基法,加载预压法,换填法,旋喷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那种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

4.4硅化加固法

硅化加固法也是比较有效的处理技术,有利于提高软土层的渗透系数,提高渗水性能。还可以加固泥土颗粒的半径,以达到缩小空隙,加固地基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主要有单液硅化和双液硅化两种方法,其中,单液硅化就是将硅化钠溶液注入到软土中,而双液硅化是将氯化钙溶液、硅化钠溶液先后注入到软土层中,一般可采用带有孔眼的金属灌注管来提高灌注效果。以双液硅化为例,当两种溶液进入到软土层中,会形成一定的化学反应,有利于胶结泥土颗粒,确保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

4.5排水固结法

对于一些淤泥量大或黏土中,一般可采用排水固结法来降低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沉降差异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阶段,需要采用基础加压施工、基础排水施工两个阶段,能保障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但这种方法有较强的应用范围限制,若应用在其他软土地基中,反而会加大处理难度,增加施工成本。需要技术人员明确排水固结法的优缺点,避免对水利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十分多样,各种处理方式都有着自身的显著特征,要想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一定要对软土地基的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才能够确定最佳的处理方案,促进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更好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蕾.基于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7(24):125+127.

[2]韦统轩.浅议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4):128.

[3]唐桂华,张定华,王相乐.浅谈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05):54.

[4]古军,尚琨.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探讨[J].陕西水利,2013(04):89-90.

[5]席霞.试论水利工程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2,38(34):82-83.

论文作者:赵桂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1

标签:;  ;  ;  ;  ;  ;  ;  ;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赵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