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密砂石桩处理吹填场地试验研究论文_李振飞,李家龙

湖北工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吹填场地中存在上层砂层较薄、下卧淤泥质土较厚的区域,地基处理的重点在于表层砂土液化消除及深层淤泥质土的排水固结。在某市大面积吹填场地中选取典型路段为试验场地,采用塑料排水板+挤密砂桩+堆载预压的联合工法处理软土层及液化砂土,监测及检测结果表明: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大于120kPa,工后沉降小于30cm。

关键词:排水固结;砂土液化;挤密砂石桩;堆载预压。

1.前言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带的迅猛发展,吹填土围海造地或吹淤造地的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挤密砂石桩是处理砂性土场地消除砂土液化的有效手段,它对地基土既有置换和挤密作用,同时极大改善了地基的排水效果,联合堆载预压,形成对下卧淤泥层的排水固结作用,本文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及工后载荷板试验,得出地基处理加固效果明显,该法是处理上层砂较薄,下卧淤泥较厚吹填场地的理想工艺。

2.地层分布

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场地地层情况如下:

①1:吹填粗砂:稍湿~饱和,稍密~密实,层厚3.7~5m,平均4.5m,轻微~中等液化。

①2:吹填粗砂:饱和、稍密~密实,层厚1.0~1.5m,平均1.2m,中等液化。

②1:淤泥、淤泥质土:饱和、流塑、夹层厚粉砂、细沙,层厚3.2~8.5米,平均5.13m。W:50.1%,e:1.383,Ii:18.0,ES1~2:2.375MPa,PC:49.6KPa,CC:0.392,KK:0.21*10-7cm/s。

③3:中粗沙、饱和、稍密~密实,层厚3.7~5.0m,平均4.5m,轻微~中等液化。

③2:细沙:饱和、中密、厚度1.3m,混少量粘土,非液化。

④1:淤泥质土、粉质粘土:饱和、流塑~可塑,层厚2.7~3.1m,平均2.87m。

3.施工方案

设置大口径集水井,利用场地原有上层吹填砂具有高透水性特点,直接作为水平向排水通道。插打塑料排水板进入④1淤泥质土底板±0.5m,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再采用挤密砂桩方法处理液化砂土层,通过两级堆载进行恒载,根据各项监测数据分析沉降稳定后,进行卸载施工,并进行振动碾压施工,使表层密实。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1)塑料排水板:采用SPD-B型塑料排水板,间距1m×1m,板底穿过④1层底±0.5m,平均深度为20m。

(2)挤密砂桩:填充材料为中粗砂,直径0.4m,间距1.6m×1.6m正方形布置,桩底穿过吹填砂层,平均深度为8.5m。

(3)集水井:井管材料为Φ800预制混凝土管,间距30,长度为10m,沿场地中心线布置,两个小区共3口。

(4)堆载(回填土方):第一级堆载厚度为1m,第二级堆载厚度为2m。

(5)碾压、平整场地:沉降稳定后卸载碾压至交工面,振动碾压4-5遍。

4.监测及检测结果

4.1 表层沉降监测

在插板完成之后、填土(或强夯)开始之前埋设,沉降板在现状地面之下1m处安装,板底面积为1×1m2,钢板厚20mm,板上的沉降杆是可以接长的铸铁管,每一节长度为1.5m,连接到堆载预压顶面以上1m为止。监测数据曲线见图2:

图1 试验区沉降时间曲线

按沉降监测点的实际沉降量与按s-t曲线以三点法推算的理论最终沉降量的差值为:CJ1:66-53=13cm;CJ2:83-58=25cm;平均:17cm。综合判断,考虑到工后次固结沉降量,试验区的工后沉降满足工后30cm的沉降要求。

为了观测软土处理后的工后沉降情况,本试验区交工后,布置了4列沉降观测点一共12个,从2013年12月5日开始,至2014年10月16日,共进行了326天16次观测,平均沉降速率由初始的0.573mm/d下降至0.03mm/d,保守推算三年后工后沉降为203mm,满足不大于30cm的要求。

4.2 砂土液化判定

根据监测单位提供的钻探标贯击数及静力触探qc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判定4个检测孔的吹填砂层均已消除液化,其液化指数ICE均小于1,超出了ICE不大于8的要求。

4.3 静力触探

表1 试验段区吹填土层施工前后静探qc值对比表(qc:MPa)

图2 1号点P—S曲线

4.4 静载荷试验

当整平交工面后,进行静载荷试验,承载板1m×1m。各试验段沿道路中心线,每隔50m间距布置一个,地基处理效果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

卸土碾压后进行了2个点平板载荷试验,加荷监测资料及p-s、s-lgt、s-lgP曲线附后。2个点均达到了fak =120kPa的要求。根据试验资料1#、2#两个点的变形模量按公式计算分别为9.05MPa、23.09MPa,相对应的压缩模量Es分别为8.37MPa、23.68MPa。回弹率分别为35.8%和19.1%,平均为27.45%。

图3 2号点P—S曲线图

4.5 技术孔及土工试验检测

表2 ①2 / ④1层土工试验资料对比表

直接快剪实验的C值增加值②1层大于④1层,而中值则大体相当,但均有很大的提高幅度,表明软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压缩模量提高幅度②1层为40.09%,④1层为62.08%,反映了含水率、孔隙比的相应改变状况。

5.结论

(1)处理后的地表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少于120 kPa的要求。

(2)场区吹填土的砂土液化均已消除。

(3)根据实测资料推算工后沉降满足不大于30cm的要求。

(4)原状软土②1、④1均得到了明显改善,W、e、ES的降幅④1层大于②1层,C、φ值的提高②1好于④1层。

参考文献:

[1] 徐泽中.交通土建软土地基工程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刘晓强,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1,12.

[3] 龚晓楠主编.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

[4] 韩渊明,王小章等.挤密砂石桩对吹填砂地基的处理效果探讨[J],土工基础.2006,20(2):4-6.

[5] 严冰.振动沉管挤密砂石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西铁科技.2009,1:30-32.

[6]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论文作者:李振飞,李家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挤密砂石桩处理吹填场地试验研究论文_李振飞,李家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