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当前社会心态-基于城市社区居民的调查论文

把脉当前社会心态
——基于城市社区居民的调查

黄晓雪 鞠明明

【摘要】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理性认识和积极声音占主流,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和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因此,政府应多做惠民生和顺民心的事,提升获得感,同时通过制度建设为民众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以及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坚持高压反腐,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 城市社区居民 社会心态 代际传递

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关系着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现代社会治理效果。及时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心态走向,聚焦、分析和解决已经显现的趋势和问题,有助于改善社会治理工作,特别是对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尊重和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当前社会理性认识不断增强,但不信任等负面心态仍然存在

居民对群体差异的理性认识不断增强,但是压力和不公平感依然存在。越来越多的居民对群体差异、个体差异、财富差异能够持较理性的态度,认为在公平环境下,通过勤劳守法的努力获取的利益和成功值得尊敬;很多居民已从非理性“仇官”“仇富”变为较为理性的“仇贪官”“仇不作为官”“仇为富不仁”;即便是对于官二代、富二代,很多居民认为倘若是在相同规则下竞争,则无可厚非;还有一些居民能够认识到官一代、富一代大多是付出过艰辛和努力的,他们的成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与此同时,居民对压力的感知和对不公平的担忧依然存在,并且出现了既患“寡”又患“不均”的现象。子女教育和父母养老(含就医)是很多居民主要的生活压力来源。我们的实地访谈也支持了这一结论,医疗、养老、教育、房价的压力时间越长,对居民心态影响就越深,压力得不到舒缓,可能对社会形成偏激、悲观的负面情绪。

“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礼记·月令》)[5]419儒家在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求敬畏天地,顺时而行,应时而作。 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讲求通过“修身、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将个人与群体、家与国联系起来。 在社会秩序方面,主张“仁”和“礼”,要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6]125。 这些内容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社会内,同样体现在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儒家认为,礼源于祭,主于敬,致于福。 许慎《说文解字》示部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7]2

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仍然存在,甚至呈现出不信任的代际传递。现阶段,在人与人直接接触的现实世界里,人们对未知事物持怀疑态度,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相互不信任、顾虑重重,诸如面对陌生人的求助犹犹豫豫想帮不敢帮,面对五花八门的食品药品战战兢兢想吃不敢放心吃,凡此,等等。并且这种不安、怀疑和戒备心理在不断影响着其他社会成员。根据笔者走访发现,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开始从横向蔓延发展到纵向蔓延,代际传递的倾向已经出现。个别父母开始改变几千年积淀下来地教子信条,同时通过自己的行为将不信任、不安全感传递给了下一代。事实上,人们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与不诚信现象的传播有直接关联。一方面,当今社会局部消极事件如不诚信、纨绔炫富等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和热忱传承,挫伤了公众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一些媒体舆论导向出现偏差,为吸引眼球对个体消极事件不当报导,为提高关注和收视率对局部问题过度报导,甚至将问题扩大化,放大为社会的“不诚信文化”,增加了公众心理负担,影响了人际互信。

网络平台“乱象”较多,给社会心态造成较大影响。一是不良网络信息传播严重影响社会心态,吐槽、恶搞“乱象”助长了低俗、颓废心态的蔓延。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共情”宣泄代替了真伪判断。一些网友对微信等网络平台上的信息缺乏思考和甄别,盲目全盘接受,甚至扩散传播;针对那些真伪难辨涉及官民对立的信息和视频,容易对看似弱势一方产生“共情”,并激动地评论和转发。二是恶搞和吐槽等负面情绪出口不断放大。一些网友对于制作和传播网络“段子”、“恶搞”视频乐此不疲甚至有意为之,超过了释放压力的正常程度,导致负面情绪出口越来越大。三是网络精英的影响力增强,其中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网络精英的影响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倍增,不良影响速度力度不容忽视。一些网络精英过度追求利益,为迎合“粉丝”增加收益而放弃底线;一些追随者物质条件富足而精神空虚匮乏,选择在虚拟社会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和金钱,甚至重金打赏自己的“爱豆”(偶像)和异性主播。当前,网络平台中一些高知人群、个别网络大V、意见领袖等的影响力非常大,甚至远超主流媒体。

规范网络秩序,加强城市建设,引导社会风气

政府应多做惠民生和顺民心的事,提升民众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应更加公平地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级政府既要做惠民生的事,也要多说顺民心的话。第一,增加物质类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提升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特别要在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众压力感较大的方面提升百姓获得感,降低物质上的绝对压力;第二,在制度建设层面维护公平,确保机会公平和结果的可能公平程度,提高各行业、各群体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理想的可能性;第三,全面深化改革要提升老百姓的信心和希望,形成对社会和个人未来的更好心理预期,增加工作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在课程中导入激励理论,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基于内容型激励理论,提炼学生所注重的激励因素是关键;基于过程型激励理论,需注重展示课程的价值及考核的公平;基于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需加强课堂监管、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诚信社会建设工作刻不容缓。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不诚信个人和企业严惩重罚,继续坚持高压反腐,杜绝政府失信和腐败行为,提升政府公信力。首先,大幅增加积极、正面报导的篇幅和比重。各行各业都有大量值得敬仰和学习的人或事,应该多树立标杆和榜样,防止因“问题”过度充斥于各种信息平台而造成“当今社会只有问题、没有希望”的假象。同时,对积极、正面事件进行必要而适当的“包装”,使之以更加鲜活、吸引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更多人的关注来弘扬正能量,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行为方式。其次,针对需要居民重视和警示的不诚信、炫富等消极行为,要做好必要的“配套”工作。任何领域都会存在问题,呈现问题的目的在于修正问题,应把握好问题的呈现方式,明确法律底线,及时充分地分析引导,并以更多现实中的积极事件作为对比,感染和带动更多人。最后,对不诚信的个人和企业进行严惩和重罚,提高他们失信成本。

通过良好网络社会建设导正社会心态。其一,宣传引导提高辨识能力。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进一步提高权威媒体知名度及其发布信息的辨识度;更新舆论引导方式,并定期发布一些科普、法律类信息;引导居民从来源、渠道、平台、内容等方面初步判断和识别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信息辨识能力;倡导居民冷静面对、理性思考、仔细甄别,在尚不能确定真伪的消息面前不轻信、不制造、不传播,更不能动摇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人际互信。其二,制度建设,规范网络秩序。自媒体等新生事物在起步阶段往往“无门槛”或“低门槛”,极易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跟进制定相应制度规范。通过法治建设进一步规范网络秩序,加大对恶意制造、传播虚假不实信息者的惩戒力度,对僭越法律者绝不姑息、依法严惩,进而强化网民规则意识,净化网络环境,防止抹黑、诋毁国家的错误舆论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误导公众。其三,社会参与,约束网络行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协会等行业自律,加强过程中的自我监管,号召、引导更多公益组织加入网络监督行列,更大规模地面向社区居民聘请网络监督员,并按照其知识和专长组织他们在自己更为擅长的领域开展监督、收集不良网络行为信息等。其四,网络精英值得重点关注。密切关注和接触网络平台、外企等体制外精英人群,尽可能增加他们的政治认同,尤其关注其中形成的核心力量,预防其走到国家和社会的对立面。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7日。

【中国分类号】 C912.8

【文献标识码】 A

责编/谢帅 美编/李月敏

(作者分别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城市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问题研究”(项目编号:HB14GL059)的结项成果】

标签:;  ;  ;  ;  ;  

把脉当前社会心态-基于城市社区居民的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