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征医院呼吸科 上海 200000)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常见呼吸急危重症,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的护理干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22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常见呼吸急危重症,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的护理干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5月~2015年6月共收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2~86岁,平均74岁。COPD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1],并且插管前动脉血气结果符合Ⅱ型呼吸衰竭。
1.2 方法
20例均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插管成功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情,选择通气模式及调节各参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通气模式,即呼吸机预设的呼吸频率由病人触发,若病人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出现吸气动作,则呼吸机按预设参数送气,增加了人机协调,以达到锻炼呼吸肌的目的[2]。设置潮气量8~10ml/Kg体重,呼吸频率12~18次/分,吸入氧浓度30%~50%,严重低氧血症者用呼吸末正压(PEEP 5~10cmH2O),结合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静脉营养支持治疗,重点加强护理。
1.3 结果
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干预,13例病人撤机拔管后改鼻导管吸氧,病情稳定后出院;3例病人改无创通气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4例病人因年龄过大放弃治疗。
2.护理
2.1 气道护理
2.1.1保持气道湿化:配置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0.4万u,每隔30~60分钟气管内滴入3~5ml,利于痰液稀释,防止气道粘膜干燥、痰痂形成。气道湿化护理盘保持无菌,每4小时更换1次。
2.1.2保持气道通畅:(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先用记号笔标记气管插管外露的长度,3M宽胶布固定,再用专用的绷带在插管鼻部出口处系紧,绷带分开并环绕枕后系结于耳后处,松紧以能容纳一指为宜,防止导管移位致气道损伤和感染。绷带及胶布每天更换,保持清洁。(2)气囊充气适当 气囊充气维持在20~25mmHg,定时检查气囊有无漏气,每隔6~8小时放气1次(先抽吸气道内分泌物,再缓慢抽吸气囊内气体),每次5~10分钟,防止气道受压过长粘膜损伤、缺血坏死,防止气囊漏气导管滑脱。
2.1.3吸痰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先吸气管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动作轻柔,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间隔3~5分钟。吸引管及玻璃接头每天更换。(2)每次吸痰前后采用高氧浓度通气、预防吸引后PaO2下降[3]。(3)吸痰前检查吸引器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0.04~0.053mpa),防止因压力过高而导致严重气道损伤,肺不张。(4)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用手消毒凝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呼吸机管理
2.2.1 呼吸机管路: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防止折叠、扭曲、脱落等,每周更换1次,痰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定时倾倒呼吸机管路的积水器。
2.2.2 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机械通气时需使用加温加湿器,维持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32~36℃,相对湿度100%。湿化罐内加专用呼吸机湿化水,禁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因为溶质不蒸发,易在罐内形成沉淀[2]。每班检查水位刻度线,防止水蒸干。
2.2.3呼吸机监测:观察呼吸机运行是否正常,各项通气参数及各项报警参数的设置是否恰当。一旦出现报警,及时分析报警的原因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如气道高压报警:检查是否痰液阻塞气道、呼吸机管路扭曲、受压等;气道低压报警:检查是否呼吸机管路衔接不紧、气囊漏气或充盈不足等。
2.3 一般护理
2.3.1口腔护理:VAP的发生和口腔护理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4]因此应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卫生评估和护理,用2%葡萄糖氯己定溶液口腔护理4/日,可有效预防口腔细菌感染。
2.3.2卧位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最佳体位半坐卧位(抬高床头30~45°),此体位可有效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的发生[5]。1/2h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松动、吸出,有效降低VAP。
2.3.3功能锻炼:长期卧床病人给予双下肢锻炼,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3.4营养支持: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呼吸功的增加可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加,易合并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应制定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计划。并于胃管内滴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瑞代等)。
2.4 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易造成紧张、恐惧心理、发生人机对抗,插管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建立人工气道的重要性,举例讲述预后良好并成功拔管康复出院的病人。教会病人进行非语言交流,表达各种需求的手势,认真、耐心观察患者的每个动作,领会其要表达的意思,为患者准备纸、笔、写字板等,让患者信任医务人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5 撤机护理
对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病人,撤机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在撤机前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评估病人的呼吸泵功能、气体交换功能、血气分析结果把握撤机时机。当病人具备完全撤离呼吸机的能力后,按以下4个步骤进行:撤离呼吸机—气囊放气—拔管—吸氧[2]。(1)逐渐降低呼吸频率,先从12次/分开始逐渐降至8次/分,病人耐受程度好,再降至5次/分,过度一段时间,使动脉氧分压(PaO2)在80mmHg以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50mmHg以下,血氧饱和度(SaO2)>95%可撤离呼吸机。(2)先吸痰(气管内分泌物)再抽尽气囊内气体放气。(3)气囊放气的同时一边将气管插管往外拔。(4)立即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3~5L。
3.总结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通过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但在应用呼吸机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气道粘膜损伤、脱管危险、人机对抗、撤机困难、焦虑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机械通气的患者时,要熟练掌握呼吸机操作流程及报警处置方法,加强呼吸道湿化,促进痰液排出。正确饮食护理,耐心细致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为患者早日撤机做好准备。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最终使患者尽快撤机,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5-140
[3]刘英玲,李志刚.人工气道管理与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4
[4]赖玉莲、陈玉萍.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护理研究,2004.18(5):775—776
[5]Safdar N, Dezfulian C, Collard HR, et al. Clinic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entilator – associated pneumonia: a systematic review [J]. Crit Care Med,2005,33(10):2184 - 2193.
论文作者:徐玲,洪涵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呼吸论文; 气道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机论文; 病人论文; 气囊论文; 机械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