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发展:中国现代化的新起点_浦东规划论文

浦东发展:中国现代化的新起点_浦东规划论文

浦东开发:中国现代化的新起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新起点论文,浦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浦东开发兴起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后,在改革开放已经取得重要成就的基础上,浦东开发开放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运作,高速度成长,在短短九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开发开放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资金、技术、人才的综合开发优势,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成长的新增长点,并探索了中国现代化的新路子。浦东开发给我们以很多的启示,也提出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加强对浦东开发开放的研究,对于推进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浦东开发的特点

浦东开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成果,既吸收了以往开发区建设的积极成果,同时又有突破和创新,形成了具有浦东特色的开发特点。这里,我们择其主要从四个方面简单加以概括:超前创新同时构划;开发开放同步推进;城市经济整体运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超前创新同时构划。

浦东开发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与浦东开发从一开始就着眼于超前和创新的战略构划是联系在一起的。所谓超前,主要体现在浦东开发的“几个先行”上(规划先行、法规先行、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和金融贸易三个产业先行),以推进全面现代化为目标,长远规划、超前投入、超前发展。打破了一般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模式,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力度,大距离的超前发展。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期望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九年来,浦东经过几轮开发,基本上保持了三年上一个大的台阶。

第一轮十大项目建设奠定了浦东开发的基础设施框架;两条黄浦江大桥、两条现代化城市干道、四个万吨泊位码头、35万门程控电话、以及水厂、电厂、煤气厂、合流污水排放工程等。

新一轮十大项目增添了浦东跨世纪开发的优势。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浦东新区轻轨、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外环线、给排水、黄浦江越江工程和东海天然气工程。

1998年又确定了作为浦东迈向新世纪重要标志的“三个一三”工程。即“一线三港”、“一高三大”、“一道三区”。

所谓创新,主要体现在浦东开发开始就定位在世界一流水平,设计是世界一流的,规划是世界一流的, 引进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企业500强中的前100家,就有21家在浦东落户),发展现代产业技术。 在引进外资中,通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技术装备等高技术产业占很大比重,在全部外商协议资金中,占55.2%。随着上海通用、索广及生物医药等一大批项目的建成,浦东正在若干领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有力地推进了浦东开发区的现代化水平。

同时,在开发区的管理机制上也有创新发展,创造了一整套适应开发开放需要的新的管理模式。

2、开发开放同步推进。

浦东开发体现出了开发开放的同步效果,开发促进了开放,开放又加快了开发,真正形成了互动效应。由于开发开放的双重功效,使得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相继落户浦东,投资国家与地区不断增加。至1998年底,已有67个国家和地区5472个投资项目落户浦东新区,占上海全市外资项目的28.8%;合同外资105亿美元,占全市30%;投资超过1000 万美元的项目有449个,其合同外资为91.3亿美元,占全部合同外资的87%。 有88家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49个大项目,有21 家跨国公司在浦东设立了地区总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外资项目履约情况良好,“三率”数值较高。

3、城市经济整体运作。

浦东开发开放不仅从整体上改变了上海的城市面貌,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浦东开发促进了浦西与浦东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有效组合,为城市进行空间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其更深层意义还在于:以浦东开发区为龙头,推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新组织和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开发浦东带动浦西经济的发展,利用浦东开发区的多重优势,以市场换技术,用先进技术改造浦西的传统产业,然后再转移到浦东开发区,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

正是抓住了浦东开发的契机,几乎是与浦东开发同步,上海市加大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先是大力改造传统工业,企业重组后形成了以汽车、钢铁、机电为代表的六大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2.6%上升到48.2%,上海工业的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继而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纺织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开始大规模结构调整;同时始终把高新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1998年起高新技术产业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5%。现在,上海市着眼于跨世纪发展,又提出新的战略目标。

4、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是浦东开发最有代表性的特点。经济开发先行,带动社会各方面的跟进发展,形成了新的社区文明。浦东开发区在注重经济开发的同时,也加大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力度,1998年用于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增加到12.88亿元,每年用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投入达5000万元, 并“一定三年”不变,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文明建设。

同时,由于浦东开发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扩展的,解决好被开发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同样是一项重要任务。浦东的开发开放促进了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农村集镇迅速向城市化转变,城市化功能大大增强。一批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型农民居住小区相继崛起,以“一镇一园”为重点的农村绿化和文化景观建设全面兴起。

二、浦东开发的启示

浦东开发开放是开发区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为我们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发展,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进21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浦东开发也给我们以很多的启示。

1、优势地区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浦东开发是中国现代化的新起点,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在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双重任务过程中,优势地区完全可以通过超前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基础比较差,市场经济不发达,地区差别比较大的国家,要求同步实现现代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同样,也要允许一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浦东的实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2、超前开发是保持开发区长久优势的潜力所在。

在以往的开发区建设中,强调比较多的是基础设施的有限超前,基本上是量力而行,滚动发展。这一开发思路,从近期看,可以保证资金平衡;从远期看,往往要增加二次成本,正像有些开发区那样,规模一旦形成之后,很快就出现基础结构新的不适应问题,影响了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看,这种开发模式值得认真研究。浦东开发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超前开发,才能保持长久优势,才能把现实优势发展为长远优势。同时预期优势的存在,也加重了现实优势。事实上,外资进入,在对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作出评价时,不仅考虑的是即期环境效益,还要计算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可预期的环境效益。当预期环境效益低于即期环境效益的时候,外资的规模进入必然是有限的。真正落户就更难了。所以,我们只有营造好长远发展的环境,才能让外资真正“安家落户”。

3、以开发区为中心进行区域经济的再组织。

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带动作用,同时还要通过开发区的超前发展,对整个区域经济进行重新组织。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开发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区所应有的职能和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经过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组织过程,这主要是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强调按市场经济原则,以经济区划代替行政区划。应当说这一组织过程已经实现,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一个再组织的问题,这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结构升级和产业水平的提高,加快区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完成这一任务,只能以开发区这一最具活力、最具成长力,技术密集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新增长点为中心,来进行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再组织。为此,开发区要扩展发展思路,由过去单一营造发展环境,转向重组区域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上来。

4、促进新经济的成长。

浦东开发的最积极的成果就在于,通过浦东开发促进了新经济的成长。新经济就是现代化的经济,是具有高度成长力的经济。浦东已经成长起了新经济。如以金融业为中心的资本经济。包括证券、保险和其它资本营运业等;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新产业经济,如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等等。这些新经济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构成浦东开发区经济成长的主体,这些新经济是浦东开发区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浦东开发区辐射能力的体现。

对此,我们要有全新的认识,过去,我们比较注意经济的量态变化,经济发展以量的指标来评价,以量的增长来表示。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质态变化,即产业的更替,结构的升级,新经济的成长。现在我们要加强对新经济成长的研究,要创造条件促进新经济快速的、成规模的发展。

三、浦东开发的值得认真研究的几个问题

浦东开发开放还处在发展之中,既有许多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1、开发成本上升与效益的置换问题。

随着开发区规模的形成,开发成本呈上升趋势,这是符合规律的现象。浦东也是一样,现在的开发成本要比初期开发成倍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一个效益的合理置换问题。从整体看,开发区一般要经过投入期、成长期、发展期。浦东开发已经走过了大规模的投入期,开始进入成长期。在开发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开发区产业的全面启动和资产的升值趋势,大量的投入开始置换出效益,并且其效益从总体上呈上升之势。但我们在对浦东的分析中,发现其效益与投入相比较还不算很突出,这是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如果开发区的大量投入不能适时置换出效益,或者效益没有明显的提高,那么,至少说会从长远上限制开发区的健康发展。

2、超前开发与产业跟进问题。

浦东开发与其它开发区一样都采取了先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然后拉动产业的增长。不同的是,浦东开发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是大距离超前的。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超前开发存在一个产业相应跟进的问题。一般来说,这如同商品交换要实现“惊险一跳”一样,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不作出更大的努力,仅有基础设施的投入是不够的,搞不好开发区就成了“开”而不“发”。

3、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与体制的对称问题。

浦东开发开放既是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也是朝向现代化的全新改革过程。因此,它要求体制改革要与之相适应。没有对称的体制资源,开发区的各种资源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调查发现,尽管浦东开发带动了体制的相应改革,但进一步发展来自于体制方面的障碍还是存在的。例如在对浦东外高桥保税区调研时了解到,关于区内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问题、关于港区与保税区实行一体化管理问题都客观地提了出来,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4、在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 利用多种所有制经济促进开发区发展问题。

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改革的重点,如何利用这一时机,选择有成长力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强化对区外的资产开发力度,形成多功能开发的局面。同时,随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非公有制经济将大规模进入,作为开发区要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作好超前准备。

5、加强法律规范问题。

开发区经济是直接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所以必须加强法律规范,一方面要构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使入区企业有充分的法律保障,能够正常经营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法律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开发区的合法权益。

6、提高就业人员素质与安置本地人口问题。

开发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发展的,因此对就业人口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光靠本地人口不可能满足需要,大量高素质人员的进入,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这就存在一个外地高素质人员对本地人的排挤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同样会增加开发的代价。浦东开发通过加快农村城市化,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部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从每年近3万人口的净迁入和现存流动人口40万的数字来看, 解决人口的合理就业仍是一个大的课题。

标签:;  ;  ;  

浦东发展:中国现代化的新起点_浦东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