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但就目前来说,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最薄弱的环节,不少教师对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不够重视,从长远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即掌握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任务和途径来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技能 培养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都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就是当前我们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验素质的正确的教育思想。
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途径:
一、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
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实验操作典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中耳闻目睹,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一步一步地跟,这种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更加适合、有效。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和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只是教师在讲台上利用实验器材将实验现象展示,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这里面学生参与程度不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果改为分组实验则可让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程度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对结论理解很深刻。
三、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
书本中一些验证性实验只是利用实验直接验证前人的结论,而这当中就忽略了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而变为探究性实验,学生就会对问题充满好奇,想去揭开谜底,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如教材中的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可这样设计引导,先提出问题,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猜想假设,学生可能猜想出与物体重力、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及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然后逐项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分析认证,从而得出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四、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深化课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形式有:
1.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如: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自己设计并动手制作一套测定空气密度的实验仪器,并做好空气密度的实验。
2.组织参观活动。
3.举行操作实验竞赛。
4.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结合教材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开展“小制作”活动,如:制作“潜水艇模型”“船闸模型”等,还可以开展课本以外的“小制作”和“小论文”活动。
5.举办物理科技晚会等。
五、实验考查
考查的形式有:书面实验考试;实物实验操作的考查。
书面实验考试就是针对一些重点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分析、结论进行考查。
实物实验操作的考查就是针对一些重要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仪器操作、使用是否正确;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结论是否偏差很大,来判定学生对该实验的掌握情况。如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液体的密度,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等重要的学生实验,就可以进行实物实验的操作考查。
总之,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是通过多方面的长期培养,它除了上述所论及的之外,还包含有其它方面的内容,但作为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上述所论及的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因此,抓好上述论技能培养,则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阎金铎 中国初中教学百科全书[M].物理卷.沈阳出版社。
[2]阳谷 陈风 初中物理教育文萃[J].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8。
[3]张杰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中物理,1997,6。
[4]杨柳 变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的尝试.初中物理,1997,10。
[5]刘甲珉 论物理实验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策略[J],1996,8。
论文作者:施全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学生论文; 技能论文; 物理论文; 操作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物体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