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模式在中风患者康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潘静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模式在中风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中抽选处于康复期的86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康复期的中风患者施以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运动能力,提升其基本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中风;康复期;临床疗效;分析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系列病症,中医称为中风[1]。中风发病急,患者会出现神经功能缺失,且会导致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康复期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就中医护理模式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康复期中风患者86例,均为来院接受治疗和护理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分组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参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3~78岁,平均(60.3±2.3)岁,脑出血23例,脑梗死20例;参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2~78岁,平均(60.1±2.4)岁,脑出血24例,脑梗死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症类型的比较上,差异微小,可对比分析。排除处于急性期或者后遗症期的中风患者,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排除正参与其他治疗试验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均为自愿参加,知情同意书由患者本人签署或委托监护人签署。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基础护理,即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细致了解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安抚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且舒适的体位摆放,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饮食以果蔬和谷物类为主,忌高糖、高盐及辛辣油腻食物,注意均衡营养,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节各类食物的比例,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训练,每天定时陪伴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多多与患者交流,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

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观察组采取中医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情志护理:主动与患者建立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的真实想法,了解导致其不良心理情绪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疏导的同时,告知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2)针灸:对患者的足三里穴、合谷穴、曲池穴以及尺泽穴等进行针灸刺激,每次进行20min,1次/日。(3)穴位按摩:根据患者的症状特征进行穴位的选择,一般来讲,需对头面部症状的患者的太阳穴、当阳穴、上关穴以及下关穴进行按摩,对上肢症状患者的曲池穴、肩井穴,肩髃穴和天泉穴进行按摩,对下肢症状患者的委中穴、气冲穴以及承扶穴进行按摩。(4)中药熏洗:取适量桑枝、红花、伸筋草、海桐皮等中药材,熬制成汤,先进行熏蒸,待温度下降至40℃左右时,可进行熏洗和浸泡等,配以足底按摩,效果更好。(5)中医饮食护理:在常规饮食护理基础上,针对性调节饮食,脾胃气虚者补充糯米及红枣;脉络阻滞者补充柑橘、萝卜。同时,应注意食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防止中毒或引起不适。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的FMA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信息,基线资料的计量,用均数±标准误表示,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时,应用T检验,当P<0.05时,即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远远高于参照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评分结果对比[( ±s),分]

3.讨论

中风起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虽近年来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有显著提高,但很多患者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也为其家庭带来承重负担,因此,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但是,中风相关后遗症的治疗是缓慢的过程,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讲,都是困难的挑战,因此,通过改进护理模式和手段,缩短治疗时间,是临床护理追求的一大目标。

中医护理模式,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型,并给予适应的中医药护理手段[2]。中医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康复周期,且在中医药手段的整体配合下,患者的身体状况也会得到改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会随之降低,因此,临床应用率逐渐上升[3]。

在中医护理模式中,给予患者情志护理,缓解了患者由于长期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导致的抑郁心情,使其更积极配合护理;中风患者均存在气血阻滞,给予针灸、按摩和中药熏洗,可起到舒经活络,益气补血的作用,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病状,使患者头面部及四肢功能恢复更好[4];护理中,还注意患者的饮食健康,以患者气血状况等为参考,适当增加用以调节的饮食材料,调理患者体质状况,促进恢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模式,经过3个月的康复护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显著改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从多个维度对患者的康复状况进行评价,显示,患者的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参照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ADL评分、NHISS评分等的评定结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中医护理模式进行康复期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其肢体功能,提升其生活技能和质量,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绍敏,吴斌,吴怡等.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84-186.

[2]袁爱林,王身林.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6):157-160.

[3]吴江艳.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21):3202-3203.

[4]张娜,丛丽.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235-235.

论文作者:潘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中医护理模式在中风患者康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