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瑜1 邵淑慧2
1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161000;2黑龙江中医药科学院 15003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金氏骨痛贴治疗风湿痹证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风湿痹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100例主要采用骨通贴膏,国药准字Z10980134,24小时更换1次,2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为一周期。治疗组在患部外贴金氏骨痛贴,24小时更换一次,2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为一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氏骨痛贴治疗风湿痹证,可提高临床治愈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风湿痹证;金氏骨痛贴;实验研究
Objective: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Jinshi gtong Tong on rheumatic arthralgia syndrome. Methods:200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arthralgia syndrome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10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mainly treated with Gutong paste. Z10980134 was replaced once every 24 hours for 20 days. Course of treatment,usually a course of treatment for a cyc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Jinshi bone pain paste outside the affected part,and was replaced once every 24 hours,and the 20 day w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Generally,one course of treatment is one cycl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observ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8%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Jin's Gutong past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e rate,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arthralgia syndrome.
Keywords rheumatism arthralgia;Jinshi Gutong plaster;experimental study
风湿痹症是指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和肌肉酸痛、麻木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病症的一类疾病[1]。其临床机理相当复杂,而且非常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加强对痹症的治疗。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利用夏季,暑热骄阳、阳气充沛之际,对虚寒性体质的人群,予以辨证施治,调节机体内平衡,驱散体内风、寒、暑、热等外邪,以消除主因,减少复发,改变体质。在冬病夏治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再加用金氏骨痛贴治疗痹证,通过药物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三者相结合,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2014-2015年本院采用冬病夏治之际结合金氏骨痛贴治疗风湿痹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冬病夏治疗法治疗风湿痹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男22例,女78例,年龄24~68岁,平均(60±3.3)岁;病程3~20年,平均(18±4.2)年。对照组100例,男26例,女74例,年龄26~70岁,平均(65±4.4)岁;病程2~17年,平均(15±3.6)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①、主要临床表现: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活动障碍。
②、中医辨证:
寒湿阻络证:肢体关节冷痛、沉重或肿胀、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脉弦。
1.2.2西医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多有链球菌感染病史,急性期间有多发性及游走性关节酸痛,多发生在大关节可伴红肿或结节或红斑。慢性期可伴关节酸痛。
②、化验:抗“O”在1:500以上或血沉增快,或C反应蛋白阳性。
③、X线片无骨质损害。
1.2.3实验病例标准
①、纳入病例标准
凡符合中、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者,可纳入实验病例。
②、排出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处于风湿痹症急性发作期的患者;②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结节性红斑狼疮的患者;③中医辨证为热痹、热邪偏胜的患者;④过敏体质的患者。
1.5治疗方法:①对照组50例主要采用骨通贴膏,国药准字Z10980134,24小时更换1次,2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为一周期。②治疗组在患部外贴金氏骨痛贴(处方组成:赤芍2000g、儿茶2000g、川乌2000g、丁香2000g、木香2000g、白芷2000g、肉桂2000g、黄柏2000g、刘寄奴2000g),24小时更换一次,2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为一周期。
1.6观察指标:
①、肌肉、关节、筋骨局部症状,如疼痛、肿胀等。
②、舌脉变化。
③、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
④、X线骨质改变。
1.7疗效判断标准:
①、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西医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②、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理化指标正常。
③、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改善,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
④、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进展。
1.8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为X2检验,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种治疗方法经统计学处理,X2=7.18,P<0.05。说明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 论
风湿痹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乘虚侵袭机体,阻于脉络,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出现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怕风畏凉,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痛灼热的一类疾病。其病机皆为邪气痹阻经络、筋骨、留着关节。轻者,只是某些肢体、关节处时感酸楚、痛痒,遇气候突变或阴雨季节则加剧。重者,症状显著,日久不愈,气血不畅,形成痰浊淤血阻痹等症。
中医治疗采用辨证论治,因其病为虚症,以寒湿痹阻、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为主。故治疗上健脾化痰、行气活血,以达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湿行。湿邪除则痹证愈为原则[5-6]。而在冬病夏治治疗虚寒性疾病的基础上,又采取局部循经选穴,如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以上穴位均标本兼治。
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特点,采用金氏骨痛贴配合冬病夏治的治疗特点,起到药物治疗的双重功效,标本兼治。实践证明,风湿痹证患者采用金氏骨痛贴配合冬病夏治的特色综合疗法,疗效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卓,腾妍.刺血配合辨证针刺治疗痹症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2):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36-239.
[3]侯天印.中国水针治疗学[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1-6.
[4]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3-34.
[5]杨扬.中医治疗风湿痹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10):71-72.
[6]刘志强,李志军,秦贵军.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4):274.
论文作者:孙瑜1,邵淑慧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痹证论文; 关节论文; 疗效论文; 风湿论文; 痹症论文; 患者论文; 疗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