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推行“学分银行”模式的透视与反思
厉成龙,杨强,厉建刚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日照)
摘 要: 高职教育以“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建设输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互联网+”的时空场域下,高职教育办学必须要着力创新,强化“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创新。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职“学分银行”教育模式为例,探讨高职教育如何通过“学分银行”建设为依托,探索一种引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化、泛在化学习的弹性管理模式,为提升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关键词: 高职教育;学分银行;问题;对策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实现了各行各业新业态的生发,深度改变了社会生活的面貌,为行业创新注入持续动力。具体到教育领域,新的教育模式正被打造。2015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可见,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支撑下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打造“互联网+教育”的新样态。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全国“两会”提出了高职教育扩招100万学生的工作目标,足见高职教育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然而,如何创新高职教育模式,以达成“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正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学分银行”通过模拟和借鉴银行的功能和特点,是优化学习者学习和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学习者学习的泛在化、弹性化,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正是基于此,展开对高职教育推行“学分银行”教育模式的探讨,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一 “学分银行”的概述
2010年5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这是国家层面对于“学分银行”的首次提及。近年来,围绕着“学分银行”建设,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那么,何谓“学分银行”呢?顾名思义,就是把银行的功能嵌入到教育管理中来,使学生的学分可以进行“存储”和“兑换”,以存储学分来兑换学历或资格证书的方式来实施教育。具体而言,就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实现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学分认证、学分累积和学分兑换的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学生工作的迫切性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以“学分银行”的模式嵌入高职教育正是创新之举,并有效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学分银行”作为一种弹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管理方式,具有开放性、公平性、终身性的特点。如同银行一样,“学分银行”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所以,“学分银行”最早应用于继续教育、开放教育,并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让学习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任意选择一个教育机构的开放课程,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获得足够学分之后,便可以“兑换”学历。[1]同时,“学分银行”面向全社会的学习者,不以教育背景为考量,不设门槛,仅以学分作为获得相应学历和资格的唯一标准,具有高度的社会公平性。此外,通过信息技术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衔接,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便可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并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进行更新,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厚实根基。
“学分银行”是基于终身学习理念下构建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其功能是对学习者的学分累积兑换并进行认证,学习者的学分如同银行账户中的“货币”一样,没有时间的规定性,以零存整取的方式,达到一定的学分便可以兑换相应的学历证书,并为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增强其学习动力,为学习者进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高职教育开展“学分银行”建设,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课程选择,并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为相应的职业资格,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度衔接,推动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的深度融合,为高职大学生职业发展拓宽路径。
二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问题审视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学分银行”模式切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有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从当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乐观。
可是我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计算外积的公式.在这里.经过推导.我们将给出仿射坐标系下向量外积一般的坐标表达式.即有如下定理成立:
课程整合改革之后,要求实训设备和课程内容相匹配,实现教学所需的功能。依托校内一汽大众、丰田等校企合作项目和承办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资源,划拨车辆、检测设备、实训台架作为相应的课程实验实训设备。例如:将2012-2015年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的01M自动变速器台架划拨到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课程,将2014-2016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的速腾灯光、舒适系统电气台架划拨到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课程,将一汽大众速腾、迈腾轿车划到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程。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又能将大赛的成果转化到课程改革中去。
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要求:“通过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高职教育要以“学分银行”建设为契机,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最后,国家层面“学分银行”建设的问题。“学分银行”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其核心功能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兑换,从资历上来看,只要从国家层面上来统筹实施,才能确保学习者所获得学历资格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就需要从教育部的层面进行统一授权,并进行“学分银行”建设的整体设计、资源整合和统筹安排,并在各省开设认证机构,才能发挥“学分银行”建设的整体合力,并有效推进“学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2]但是,从当前的建设情况来看,具有零散、局部、区域和自发性特征,难以体现“学分银行”的功能和价值。此外,在相应的制度保障方面,也表现为区域性的特点,只有江苏、上海、陕西等地制定出台了“学分银行”建设的管理办法,离整个国家层面的“学分银行”建设“大合体”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路径选择
其次,资源投入的问题。学分银行是庞大的系统管理工程,涉及到技术设备、人才服务、教学资源打造等一系列内容,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从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教育资金主要向本科院校倾斜,导致高职院校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处于建设上升期,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为“学分银行”建设带来梗阻。
分娩是一个很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分娩阵痛使产妇们的阴道分娩顺应性大大下降。有研究提示,大约98%的孕妇对自然分娩有恐惧感,约82%的孕妇对住院有心理负担,尤其是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使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2]。另外,在产妇进行分娩时,会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使产妇出现心率加快、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多、产程延长等影响自然分娩[2.3]。因此营造轻松的环境,在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刻,有专业导乐师及亲人陪伴,不断受到支持鼓励,疼痛的减轻,产程的缩短,是促进自然分娩的关键。
首先,注重信息嵌入,打造学习平台。2019年3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比例高达98.6%。大学生群体是信息技术的“原住民”,“学习银行”建设必须要对此综合考量,要积极嵌入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打造微课、慕课等共享资源,建设集教学资源、学分互认、学分存储和兑换的开放性教育平台,并实现不同高职院校的学分互认,让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自主性选择学习资源,达到规定的学分之后便获得相应的学历资格,进而推动“学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学分互认和兑换的问题。在银行的业务中,只要法律认定的货币,都可以在不同的银行进行存储和对话。对于“学分银行”而言,学分在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进行存储和兑换是题中应有之。然而,由于当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非标准化问题,导致学生的学分在不同高职院校之间的存储、兑换“困难重重”。
其次,规范课程设置,强化资源整合。高职教育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那么,在“学分银行”建设实践中,必须开发面向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及时淘汰缺乏市场潜力的课程,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在制作课程教育资源时,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到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等建设中来,课程内容要强化模块化建设,进行模块化的内容整合,以社会化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对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使课程设置凸显应用性和实用性,打造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专业优势,保证高职教育的质量。
最后,打通教育梗阻,推动资源共享。“学分银行”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建成全国范围内教育资源的“立交桥”,实现全国范围内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得到有效贯通。那么,从国家层面上而言,就是要建立以教育部为牵头,联合其他部委的“学分银行”总部,对“学分银行”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制定基于“学分银行”建设的资格框架、机构认证、课程设置、学分累积和兑换的标准,打破当前存在的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等方面的梗阻,[3]并出台相应的“学分银行”建设法律法规,使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有据可循,使“学分银行”建设步入正确的轨道,推动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育利益最大化。
总之,“学分银行”建设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谋势而动、顺势而为,从学习平台建设、教育资源整合、规范课程设置等方面着力,加快“学分银行”建设步伐,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学习平台,为其职业能力发展添砖加瓦。
我按门铃之后,开门的是一个看起来相当年轻的女人,估计就是孩子继母了。和她笑着寒暄之后,她说孩子在房里等我,不敢喊他出来。
参考文献
[1] 齐亚丽.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 ,2019(06):78-83.
[2] 娄梅.现代学徒制“双资历”学分认证转换路径探索——以投资与理财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办学为例[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27(06):82-86.
[3] 詹王镇,方向.高职院校学分银行的建设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18(03):55-57.
本文引用格式: 厉成龙,等.高职教育推行“学分银行”模式的透视与反思[J]. 教育现代化,2019,6(52):280-28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2.121
作者简介: 厉成龙,男,山东日照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标签:高职教育论文; 学分银行论文; 问题论文; 对策论文;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