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共产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主义论文,生态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今天,世界历史进程的总趋势如何,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命运、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如何,人类社会是否会走向共产主义,这些问题重新又摆到人们面前。本文认为,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下,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产生了,这个矛盾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自身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才能解决这个矛盾,才能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的共产主义概念包括了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生态环境问题包括资源问题、污染问题、人口问题在内。
一、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就提出了地球有限性的概念。它在《增长的极限》这份报告中说:“地球是有限的,任何人类活动越是接近地球支撑这种活动的能力限度,对不能同时兼顾的因素的权衡就要求变得更加明显和不可能解决。”(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6页)地球的有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有限,地球生态系统维持自身平衡能力的有限,地球所能供养人口数量的有限。地球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应该是有限的,不能突破地球的有限性制约,否则,人类将失去生存的载体。
可是,以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却使生产和消费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
商品生产是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者所关心的只是商品的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只要商品能卖出去,得到他所希望的价值,他就不会停止生产。对价值无休止的追求成了人们活动的直接目标。并且,商品生产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并发展壮大自己,必须去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积累,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无休止地牟取交换价值。随着私有制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商品经济也发展到它的最高阶段,商品生产表现为资本生产,生产资料占有者就表现为资本家,追求交换价值就表现为追求剩余价值或利润,对价值无休止的追求就表现为对利润无休止的追求。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采取资本的形式,劳动采取雇佣劳动的形式,两者是以对立的关系结合起来的。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以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资本家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作为资本的人格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为了卖出去,实现其产品的价值并使其增殖。马克思指出:“决不能把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是谋得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85页)为了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资本家就必须不断地扩大生产。可见,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下,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
生产决定消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方式必须与它的为利润而生产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为了满足资本自我增殖的需要,就要生产大量的商品,生产了大量的商品就必须卖出去让人们消费掉,否则,利润的获得便无从谈起。追求利润的生产使生产的目的与消费者的需要发生了分离:经济的增长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健康生存和发展需要,而是成为一种自足的目的。生产经营者通过广告宣传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消费时尚”,诱导消费者接受他们自己当前并不需要的消费品,使消费者按着生产经营者设计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对象进行消费活动。于是,随着生产对需要的背离,消费也与需要相背离,消费已不再是满足需要的手段,而成了满足生产经营者获得利润的手段,成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消费对需要的背离,使得消费突破人的需要的有限性也获得了无限扩张的趋势。
由于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成功运作,人们曾普遍认为个体看似无规则的经济行为,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总体上将呈现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果,市场可以使资源达到最优组合。然而,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它没有进入市场而具有外部效应,即经济人的行为对环境的效果,并没有通过交易方式(成本——效益)反映出来,在这方面市场失灵了。市场调节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失灵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些环境资源(如空气、河流、海洋等)产权不存在,影响人们对环境资源保护、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引起普遍的短期行为;一些环境资源形成不了市场或市场竞争不足,没有价格或价格偏低,造成过度利用;环境利用中存在着广泛的外部不经济性,外部影响的经济后果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出现差别,污染者不承担相应的污染责任,污染者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很多环境资源的使用和消费不具有排他性,无法由市场自发地提供;环境资源领域建立产权和市场的交易成本太高;环境资源利用及其影响一般是一个长期过程,同长期性相连的是不确定性,时间越长,不确定性也就越大,开采经营的风险也就越大,从而抑制了企业和个人确立一种有利于资源长期持续利用的投资和经营战略。市场的失灵,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市场调节的是私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是局部利益而不是全局利益,是眼前利益而不是长远利益。市场调节不仅激励不到和解决不了最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反而随着自身的发展,进一步使这个问题恶化。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市场调节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失灵所引起后果的严重性,强烈主张国家进行干预。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推行生态殖民主义,通过世界市场来掠夺全球资源和输出污染,使本国的生态环境近来有所改观,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却在加速恶化,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也在加速恶化。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和消费无限扩张趋势的发展。人们在运用它创造了今天的文明的同时,也前所未有地利用它破坏了自然环境,二十世纪是科学技术胜利的世纪,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世纪。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下,科学技术是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意味着榨取血汗艺术的进步。”(《列宁全集》第18卷第595 页)资本家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科学技术来设计和生产出能带来巨额利润的产品,而忽视利用科学技术来治理这些产品给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破坏。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他们甚至还垄断和保密已经研发出来的环保技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了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以利润作为生产的根本出发点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被异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方式又迎合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被滥用了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加速了这种趋势的发展;市场调节不仅不能制约这种趋势的发展,反而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鼓励着它的发展。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不断扩大生产是实现其欲望的前提。物质生产的不断扩大,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排放出更多的污染物。然而,地球上可供人类生活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可再生资源的再生率也是有限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给它造成的污染的承受力也不是无限的。我们现在多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就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将要少消耗同样多的资源;我们现在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如果超过了其再生速率,就破坏了其可再生性,就意味着我们以后不能再继续开发利用它了;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如果超过了其可承受能力,意味着它将遭受到永久性毁灭。
二、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矛盾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任由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继续发展下去,毁灭的不是自然,而是人类自己。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1995年版第276页)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的推动下, 资本主义渡过了垄断时期的艰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迅速扩张,形成全球资本主义。与之相伴随的是,资本的全球化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全球化,环境的被污染和资源的被掠夺开发不再以国度为界。虽然发达国家可以把污染程度高的产业搬迁到发展中国家,把垃圾、化学废物廉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但是大气圈、水圈、自然风向的飘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不是被国界人为限定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愈来愈来明显地展露出来:空气、大气层、水被污染,森林、植被被大规模地破坏,土壤沙漠化严重,化学废气物遍地堆弃,……人类文明和自然的冲突以最强烈的形式爆发出来。
资本主义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不仅导致环境退化和全球生态危机,而且消耗和浪费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使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地质学家们现在已经否定了能找到大的、新的、富矿矿床的前景,地球上只剩下有限数量的地方可寻找大多数矿物了。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可能学会把使用过的材料回收来再循环利用的技术,可能开发新的产品,以增加稀有资源制造的产品的耐久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认为再循环生产和更好的产品设计是昂贵的,是不经济的,是与利润目标相矛盾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可再生资源正以指数增长速度被消耗,人类将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
人口的增长和人均资源消耗的提高也给地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有限的地球资源不仅要满足新增人口的物质消耗,而且还要满足整个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89亿,2100年将超过100亿,届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 人口如此大量增加,给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双重危机。我们必须面对诸如粮食、就业、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以粮食生产为例,近10年来,几乎每个国家的粮食总产量都有所增长,但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地区,粮食增产跟不上人口的增长,为了养活60亿人口,人们就不得不增加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而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后果是严重的。伴随人口增长而来的人类活动是空前的,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对自然的掠夺已经远远超过对自然的回馈。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和人口爆炸等全球性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连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气和水都成为问题,这种情况向狂热追求经济无限增长的人敲响了警钟。自然对人类报复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经济的增长并不绝对等于人类福利的增长。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一批未来学家,痛心于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危机的深刻性和严重性,指出不惜一切代价地用倍增的速度去求取经济的增长是得不偿失的,这样的增长注定要使人类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都达到极限,引起灾难性的冲击。这表明,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已经到了极限,人类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弦更张。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是上述思潮冲击的产物,它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新发展观,是人类面向未来必然作出的战略选择。
虽然人们提出了社会持续发展的理论,但在资本占统治地位,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竞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矛盾和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是处于对抗状态的,两对矛盾是不可能达到和谐统一的,社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和经营的唯一目标。竞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在资本主义法律、道德规范下的利益争夺,是在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以多种形式展开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争夺。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在社会领域的特殊表现。在关系到生死存亡和切身利益的竞争压力下,竞争者往往会置道德与法律不顾,不惜牺牲他人、大众、后代的利益,以获取蝇头小利或赢得眼前竞争的胜利。对于竞争者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将被社会无情地淘汰,生存尚难保证,发展更无从谈起;眼前都难于维持,还何谈子孙后代的未来发展。对于竞争者来说,只要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环境污染不污染,资源浪费不浪费都无所谓。
在现实的国际竞争中,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是靠牺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往往向自然环境转嫁社会竞争的压力,以本国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等为代价来增强经济实力或求得眼前的快速发展。目前,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是走这样一条道路,他们的经济发展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为巨大代价的基础上。发达国家或地区为满足奢侈需要而过度消耗资源,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为尽快解决温饱问题而滥用资源。对于前者来说,凭借有利的竞争优势,通过不平等的贸易体制,就可以轻易地从后者那里获取廉价资源,因而缺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感;而对于后者来说,生存或温饱问题是首要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尚不合时宜。这些都是非持续性发展的典型表现。因为利益的竞争,连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都不能统一,还何谈来共同实现它呢?可见,竞争的存在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矛盾的解决途径
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矛盾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我们可以试从下面几条途径来解决这个矛盾。
第一,用有限的物质生产代替无限的物质生产。地球是有限的、静态的、相对稳定的;而人类征服地球、改造地球的能力却是动态的,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人类有能力用光地球上的所有资源,有能力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使之不能平衡。地球的有限性是不能改变的,而生产无限发展的趋势却是可以改变的。地球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的物质生产也应该是有限的,受到控制的,要进行有限的物质生产,就必须抛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必须按照社会对产品使用价值的实际需要作为我们生产的根本出发点。人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同外界进行物质变换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消费物质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我们对食物的需求,生命活动每天对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数值,营养不足或过剩都会对人的健康不利。虽然现在人类内部存在着贫富差别,但是,从目前世界总体生产水平看,社会生产的物质财富已经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满足人类自身的自然需要的临界点。“蛋糕”已经够大了,不能再按资本的性质把它继续做大了。按照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来进行生产,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减轻生产和生活污染,使生产与社会需要直接结合起来,把宝贵的资源用在人类最需要的地方。
第二,建立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方式。资本主义制度使人陷入异化消费,成了消费机器,不利于全面发展。在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关系上,尽管人作为生命体,要维持生存首先必须衣食住行,但从某种意义上看,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且区别于其他生命体,归根到底是因为人有一种精神生活,有一种精神需求,要进行精神消费。精神消费对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旦人的物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精神生活就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现代人体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和心理学都发现,人类的精神潜能是非常巨大的,目前一般人只不过用了人整个潜能的百分之几,其他处于休眠状态的各种潜能,如超常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同情心、奉献精神等,都是可以进一步扩大的。增加健康的精神消费,开发这些巨大的精神潜能,将会日益丰富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体验,深化人们对生存价值的认识,并且为克服全球生态危机形成强大的道德支柱和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所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合理消费,科学消费,做一个精神财富的富翁。
第三,对资源利用、人口增长和社会生产实行计划调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都是调节社会生产要素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和经济运行的手段。两者不同的是,市场调节是与为价值而生产的商品生产相适应的一种调节方式;计划调节是在消灭了商品和货币的社会经济关系下,与为使用价值而生产的产品生产相适应的一种生产调节方式。前文已讲到,要解决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就必须进行有节制的物质生产,以为使用价值而生产代替为价值而生产。与此相适应,生产的调节手段也要相应改变。
我们当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社会用一种新的调节机制来重新调节我们的生产,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维护我们的公共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计划调节才能克服市场调节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失灵。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控制环境污染和人口生产方面,计划调节代替市场调节是一种最合理的选择。
假如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意由人类使用,那就不存在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之间谁代替谁的问题。可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十分有限的:消耗一份,就少一份;你多消耗一份,别人就少消耗一份;当代人多消耗一份,后代人就少消耗一份。市场调节只会加速资源的消耗,把人类推向生存危机的边缘,它的缺陷只能由计划调节来克服。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计划机构,准确地计算出全社会对各种产品的需要是多少,并通过计划调节生产出同社会需要相一致的各种产品。这样,生产每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和劳动准确明了,经济运行中就不存在供求量和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了,不存在经济生活中的诸种无序和混乱了。在正确的、准确的计划调节下,社会生产产品的品种与数量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是大体等同的,生产和消费不再存在浪费现象。在计划经济中,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会更加斤斤计较、慎之又慎,严格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认真安排。我认为,既然资源有限,人对物质财富的合理需求有限,那么作为中间环节的生产就应该也是有限的。只有对全社会的生产实行计划调节,才会使它成为有限的生产。
在控制污染、治理污染上,全人类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合理计划,统筹兼顾,大力协同,多案择优,把污染的破坏力度控制在地球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范围内,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市场调节作用下,作为公共物品的自然环境,谁都可以污染,污染了也可以不承担相应责任,治理污染又出现“搭便车现象”。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解决国际环境问题的主要困难是,第一,没有一个制定并实施适应政策的权威机构;第二,解决方法必须顾及不同国家得失方面的巨大差异并予以平衡。这里缺少的权威机构就是计划权威机构,巨大差异平衡办法就是计划调节。只有通过计划调节手段,按照“多利相衡取其重,多害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才能够把生产和消费带来的污染控制在生态系统平衡所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制定、监督检查和调整各地方、各部门和各国家的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针对污染的特点规定生产的品种和规模,带来严重污染的生产坚决禁止;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科学地组织人力、物力去实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目标。这些都是市场调节难以做好甚至不可能做到的。
不仅物质生产要进行计划调节,人口生产也离不开计划。只有人口数量及其增长速度与社会发展水平、地球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才能保持社会的持续发展。市场调节对人口生产的调节无能为力,只有实行计划生育,才能够大幅度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的素质。
也许有人会说,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也是实行计划调节吗?不是一样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吗?不错,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确实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还很严重。但是,第一,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却不能跨越前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生产力巨大沟壑。这种情况决定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有很大差别,所实施的计划调节有很大的差别,其计划调节还不能不以价值规律为依据。第二,这些国家面对的国际国内压力,使他们要生存下去,不能不加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把发展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他们只能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来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三,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当时还没有注意到地球有限性的问题,还以生产力和生产可以无限发展的认识来指导经济建设,忽视了资源、人口和污染问题。即使是在计划调节下进行的生产,如果为发展而发展,为生产而生产,甚至片面地为利润而生产,那么这种发展方式跟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看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像市场调节那样破坏生态环境也就不足为奇了。计划调节固然不等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在计划调节中还需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的内容,但不实现计划调节却绝对解决不了资源、人口和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不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第四,建立公有制,消灭阶级和民族利益的对立。计划调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主义认为,古往今来,任何经济主体的生产都是有计划的,奴隶主庄园的生产有计划,自耕农的生产有计划,资本主义独资企业的生产有计划,股份公司甚至跨国公司的生产也有计划,无政府状态仅仅存在于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在社会分裂为无数经济主体的情况下,调节全社会生产的只能是市场,只能是价值规律。如果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那么整个社会生产的计划调节就无法实行。只有全社会成为一个经济主体,才能够对全社会的生产实行计划调节。计划调节要求社会的生产资料由整个社会直接占有,也就是实行共产主义公有制。
所谓共产主义公有制,指生产资料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平等地占有的形式。这种公有制的建立,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起来;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各生产单位的局部利益服从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人们在生产中的互助合作关系将充分实现;不同的部门、企业和职工之间将由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联系起来,而不再互相对立。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人口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根本问题,是全人类利益的根本所在。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解决这三大问题的经济制度保障。
私有制是引起阶级、民族和国家利益对立的根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是依靠其雄厚的资本,从日益全球化的生产体系中获得巨大利益,从而维持着目前的高消费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能力。如果将这种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推销到世界各地,将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更加不堪重负,甚至产生灾难性后果。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世界各国都按美国的数量向大气排放污染物,那么我们还缺少9个地球(或9个大气层)才能安全吸收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即使世界上只有一半的人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地球上的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也将用不了几十年就要全部耗尽,不少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功能也将在这种掠夺性利用的压力下遭到损害。如果我们还承认所有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都具有享受同等富裕生活的权利,如果我们还承认富裕的生活不应是少数国家的特权,难道人类不应该对目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方式进行反思吗?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消灭私有制及其所引起的利益对立。资产阶级不会自动放弃剥削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发达国家不会自动放弃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污染。只要有利益对立,利益的既得者就要加以保护,不可能抛开自己的特殊利益,来真心实意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需要建立全社会的公有制,消灭阶级、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对立。
第五,消除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随着新的经济制度的建立,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和性质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它的资本利用性质将彻底消除。在新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可以真正按照自然规律和人类合理目的来生产和消费。科学技术不再是为利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以人的生存和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按照地球生物圈动态平衡的客观要求,按照人类共同利益、长远利益要求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原本未列入资源范畴的会成为新的资源,甚至是使用价值更高的资源;人类控制和治理污染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使污染的破坏力度永远低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必须抛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目前所受的种种困扰,走向光明的坦途。
四、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好出路
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社会何去何从?人类出路何在?人们在探索。没有认请问题本质的人认为:人类的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就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事实证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下的科技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降低全球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我认为,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只有用共产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最好出路。
马克思恩格斯是把共产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物提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瓜熟蒂落的产物,共产主义可以克服和避免资本主义一系列无法克服和避免的矛盾和问题。他们对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主要特征作了以下设想:生产力高度发达;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直接占有,实行全社会公有制;在社会公有制基础上,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调节生产;个人消费品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现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这里的需是一种合理需要);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国家将逐步自行消亡。这些特征是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不能将它们割裂,随便拿出一条到处套用。
把上一节谈到的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的解决途径拿来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相对照,我们发现解决矛盾的途径与这些特征是内在的一致:为使用价值而生产就是为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而生产,这是生产目的的一致;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矛盾的解决需要社会建立公有制,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公有制作为经济基础,这是所有制的一致;资本主义市场调节引起了盲目竞争,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生产力严重浪费,需要社会实现计划调节,而资源、污染和人口三大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社会实行计划调节,这是经济运行的调节手段的一致;按需分配所决定的共产主义消费方式就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方式,这是消费方式的一致;……马克思恩格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得出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的结论,而本文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得出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的结论,两者的角度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
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它需要我们解决两对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持续发展的社会到来。资本主义不仅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且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引向强烈的对抗之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对抗性的、扩张性的,而不是可持续性的。要解决阻碍社会持续发展的两对矛盾,我们必须把实现社会持续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联系起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对抗是解决人与自然对抗的前提,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社会制度保障,才能真正消除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对抗。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7页)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看作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矛盾的解决,而且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是持续发展的社会。
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它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充分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然之间矛盾充分发展的产物。从生态环境的恶化威胁人类生存发展这个角度推导出人类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观点,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同时它的发展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和灭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具有资本的性质,生产力被利用为资本自身增殖服务。资本增殖的无限膨胀将会突破地球的有限性,使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这样,资本生产力就变成了一种破坏性的力量。生产力作为人的一种能力,本来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可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的发展却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需求——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使本来作为一种手段用来满足人的需求的生产力反而成了人的一种对抗力量,具有资本性质的生产力被异化了。被异化了的生产力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危害,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消除生产力被异化的方面,改变生产力的资本性质,按照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来发展生产力。要改变生产力的资本性质,我们就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建立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及相应的交换关系。这是从社会与自然的矛盾看社会的发展,是符合生产力原理的。可见,当代社会走向共产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全人类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威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各国资产阶级也都不例外。或许他们为了自身生存,自愿放弃本阶级和本国家的既得特殊利益,社会革命可以采用和平的手段;或许他们不愿自动放弃既得利益,继续拿整个人类的命运作赌注,那么实现共产主义就需要暴力革命作为“助产婆”。社会形态的转变究竟采用哪种途径,还有待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来回答。总之,资本主义是有临界点的,资本是有末日的,资本的末日就是共产主义实现之日;否则,在资本主义制度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下人类就会灭亡。无论是赞成共产主义的人,还是反对共产主义的人;无论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他们都要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么灭亡,要么实现共产主义。我坚信,理性的人类,会作出理性的选择!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地球环境论文; 地球质量论文; 地球污染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利润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生态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