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离不开科学严谨的建筑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将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工程预算、设备与材料购买等环节加以掌控,让每一个环节符合建筑工程质量与施工标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与稳定,在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成本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一)国家监管不全面、不彻底
建筑安全不容小觑,建筑安全影响的不仅是土木工程寿命,更对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甚至是国家利益有重要的影响,国家根据需要出台了相应地结构设计要求规范,但是这些规范性指标和国外成熟的制度具有较大差距,加上不同地方政府的不同措施、地域经济发展差距等造成质量监管部门难以开展监理工作。尤其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为了依靠建筑行业的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惜对建筑企业“开绿灯”,在建筑安全监管支出呈现长期落实不彻底、不深入的现象,这对建筑安全管理的打击是重大的。
(二)开发者更重视经济效益
建筑开发者比起安全性更重视产品的经济效益,在选择材料、施工设计处都存在这不合理。就比如居住房屋,为了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发商往往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在选材和设计处都有不合理过程。为达到更高经济效益,开发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建筑行业中也存在先施工后补办等行为,在建筑行业中,非法挂靠、非法转包等行为更是多见,导致建筑施工开始就存在管理缺陷,也是后期建筑安全无法同意固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施单位安全体制不健全
很多建筑商在进行正常的招投标活动竞拍下项目之后,因工程是需要建筑商进行前期垫资的,中标的建筑商为了分散风险,会将工程分别下包给下级的建筑承包商,而承包商也会将部分建筑施工工程转包,这种转包的行为理论上是不合法的,其加大了建筑的不安全性。尤其是部分非法挂靠的承包商,其施工队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在实践中的安全规范意识并不高,会出现随意压缩、更改工期、设备维护不到位等现象;在建筑的集中时间会发现很多施工单位用电不规范、使用设备流程不规范、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建筑安全,更影响了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
(四)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往往是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招聘的,对于施工人员的基础素质除了要求身体健康之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我国大部分施工主体是农民工,这类工人的安全性意识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于一些必要的施工爆破知识、用电知识是空白的,这对一线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也使得建筑本身的安全隐患加大。
二、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正确的进行施工前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施工合同,购买原材料,确定施工人员等。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并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建筑材料对建筑施工安全影响颇大,在实践中要精准化管理施工材料,通过精准选择材料,安排专人进行材料保管,利用监控等手段检测实际使用的方法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确保材料按要求进行配比,保障施工项目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安排专人管理施工设备,要通过专人采购、保管、维修的方式,确保施工设备安全投入使用,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为按期完工保驾护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除了施工前准备工作质量控制外,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到施工安全施工效率对施工质量有巨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施工顺序。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单位人员内部的约束,建筑类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司内部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劳动力表现不统一,这种现象并不利于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与稳定发展,对建筑的稳固性也有不利影响。企业要通过培训等优化施工者、监督者的能力,提高施工工程中的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创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提高市场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标准对建筑企业、建筑项目进行全方位监管,并且通过明确的责任划分原则、加大惩罚力度等手段,严格按照要求对恶性竞争、不良竞争进行处罚,以提高外界监督的有效性。检测部门要根据建筑的用途、高度以及建筑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以达到成本控制与质量检测的平衡,提升检测手段,确保检测误差在合理范围。在具体检测过程中,检测员应当充分利用工具进行取样检测,充分利用可调动资源进行最小误差检测,以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四)建立网络监管体系
建筑施工管理我国有相关的管理要求规范,然而实践是不断进步的,规范等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实践中要根据实践发展提高相关管理规范的实用性,从而进行更好的管理。要在管理规范中要制定一体化的建筑施工标准要求,明确建筑施工管理范畴,以互联网技术接轨全国建筑施工技管理,做到建筑施工事件有据可依,从而加强建筑施工的有效性。
(五)利用新技术进行管理
BIM技术基于传统设计优化升级,提升产品的建筑特点,其基于整体之中进行布局探讨,在建筑的设计、实施、运维阶段进行一体化设计方案建设过程,相较于传统的设计模式,BIM技术的直观性更强,可操作性更高。其将建筑设计的各环节集中起来,便于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其对建筑问题具有预见性与防范性,加强建筑的安全性,同时为企业节约更多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优化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展开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占据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市场竞争实力的提升。建筑企业展开工程施工的时候也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效益的重要途径,优化成本控制可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提升。建议施工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成本管控体系,应用适合企业的核算监督方法,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时间内对施工单位的成本进行监督与核算工作,对成本消耗情况做出科学分析,合理管控成本消耗情况,让成本控制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协调统一,避免因为过度控制成本而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实现成本控制必须以施工质量为前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也要以施工质量作为基础。现今,数据成为越来越最重要的资产,传统建筑行业也在大数据、云计算、BIM等新技术的融合下,逐渐向数字化、虚拟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变革。而智慧建筑由于其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项目交易的频繁性等特性,拥有海量的交易和成本数据体量,这些数据的安全运行需要相应的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与低成本交易。区块链技术与智慧建筑相结合,带动了建筑领域的技术飞跃。在工程招标的环节运用区块链技术,招标过程就会在平台被记录和监督,信息不对称和灰色利益的边角将大大降低,既可以保障交易的公平公开,又能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优化成本管理。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对精神世界与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科学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声誉,也关系到人们的人身安全。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黄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107.
[2]胡敏杰.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居舍,2018(23):165-166.
论文作者:沈佳星,江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建筑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企业论文; 成本论文; 经济效益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