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_葛小全

某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_葛小全

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2019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本文结合某住宅小区的地段优越,交通便利,公共配套完善等,体现了宅建设应坚持着“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要点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项目由两个地块组成,46,47号地块,总用地面积99818m2。本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07715m2。其中地下一层建筑面积87795m2,半地下室建筑面积11157m2,地下一层夹层建筑面积8763m2。地下一层层高为3800mm和2750mm,半地下室层高为3300mm,地下一层夹层层高为2750mm。地块南侧为规划道路,西侧为规划道路,西北侧为长桥路,东北侧为规划道路,东南侧为规划道路。

2 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2.1 项目定位及总体规划设计

(1)项目定位

临湖而居,打造全湖景水岸景观大宅。倡导和引领“1+1”的城市休闲生活模式:“1种城市生活+1 种度假生活”。通过对周边城市资源的研究,抓住与城市紧密衔接的切入点,是本设计规划结构的基础。交通、社区配套、景观资源等元素的叠加、重组,构成了该设计的基本格局;以环境、空间、文化、效益为综合设计理念,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创造生态,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同时,注重户型空间的设计,营造一种节材,节能,环保,高效,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生态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总体目标:规划设计及建设应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体现“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的城市总体特色,建成未来滨湖新区的住宅典范。依托大型商业综合体,吸引大量居住人群,集聚地块活力,落实“1+1”的城市休闲生活模式,打造高档滨水现代化城市社区。

(2)总体规划

①在空间结构上分析:在分级结构设置上通过对园区空间氛围营造、建筑群落关系处理(建筑的围合、同廊的围合、景观的处理)、综合商业设施安排、人车分流交通组织等,营造出“大园区中心-小组团-邻里”的聚落空间,最终形成一个“一轴一带多点”的开放式、复合化空间;在功能布局上根据规划要求和基地现状特点,为了能够尽量充分有效地利用基地景观,同时又让项目整体的空间品质达到最佳,最终采用了结合景观的开放式空间布局方式,将板式高层建筑物与河岸线垂直布置,与正南向呈一定角度,充分利用地块周边的景观环境,自身的前后遮挡也最少,视线通透,并能有效围合出一个静谧高雅的景观内院空间。同时住宅单元的朝向结合外部水景做适当角度偏转,争取到了最大化的水景界面引入住区内各户视线,也为城市贡献了一个良好的滨湖建筑界面序列;在户型落位上通过户型结构的景观均好性是相对的,“内外有别”的现实状况不可回避;在底商落位上具体布置上,结合已有的底商,使其构成良好的底商配套氛围。同时,有完善幼儿园、物业、社区养老等配套;

②交通系统:人车分流,停车直接入户的方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组织人车分行的交通体系。通过地下车库的设置,住户基本上都能从地下室车库直接上楼,从而大大提高了园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③景观配置:景观设计上采用富有创意的大型戏剧性多重景致,精创依水傍居的绿岛生活仪态。从轴线景观布局到中心水景广场,再到院落景观表现,错落有致,细腻适中,在强调天地共融的私密空间的同时,讲究邻里和谐的理性尺度。中心景观渗透城市景观,景观轴线以小区中心独有的集中绿地为核心,向各个方向发散渗透。同时与具有现代感的建筑相映成辉。同时,河道,水景与内部中心景观三大景观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步行入口广场将其引向城市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入口以景观轴线、水面和坡状绿地为核心,成仪仗式景观序列;精选部分支路分叉点,精心设置绿化小品和富有艺术意味、生活情趣的景观构筑,别致情趣昂然的“组团客厅”概念,“口袋花园”美式概念精巧细致,形象而生动给住户全新的定位;

④用地竖向设计:针对机动车配比要求,采用了地下室结合部分半地下层的做法,以期达到节省造价的目的。地下室的功能主要是机动车停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位置设置在小区入口附近,人与车在小区入口附近即实行分流。

2.2 建筑总布局

(1)建筑单体设计理念

秩序感与亲切感相结合:高档滨水社区是我们本案规划形态的目标,通过兼顾秩序感和亲切感两点,突出本案的高档滨水现代化城市社区的属性目标。建筑色彩与立面设计:本方案设计,立面以现代的玻璃和钢构作为主基调,形成冷灰色调的建筑色彩属性,以此与上位规划中的内容保持了一致。为了与基地周边浩荡水景相呼应,以及与周边格调相近,本案在设计中强调了挺拔清透的外观效果,外墙主要运用了低反射、蓝灰色的玻璃、石材和铝合金装饰面等材料。在建筑形式上注重将现代材料和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强调比例与细节、品位高雅的建筑风格,以“强调比例和注重细节”为设计理念,体现项目尊贵的品质。建筑单体设计考虑建筑立面的持久性和耐看性为主,同时结合项目滨水特点和当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性,建筑的基调以冷色调为主,和细节完美结合,营造合理舒适的尊贵生活空间。

(2)建筑单体地下部分设计

本工程包括住宅、沿街商业、幼儿园、配套用房等在内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住宅层数为32层,属于一类居住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沿街布置商业网点、幼儿园、物业用房等,半地下室为机动车停车库,地下一层夹层为非机动车停车库,地下一层为机动车停车库、设备用房及储藏间等,局部设置人防工程并平时兼做汽车库。地下室机动车停车位为2371 辆(包括无障碍车位48个)。其中地下一层停车位为2052辆,半地下室停车位为319辆。地下室非机动车停车位为4497辆。考虑到商业网点、幼儿园、物业用房上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更重要的是人性化设计。

(3)建筑单体地上部分设计

1#~12#均为高层住宅,架空层层高4.5m,标准层3m(其中7#8#标准层3.05m)地上32层,顶层结构标高97.450m。高层住宅均设夹层,作为非机动车停车库,夹层层高2.75m。13#~18# 为住宅配套用房,主要为商业、社区用房、物业用房、幼儿园及其余配套用房。单层的层高4.5m,两层的配套用房层高分别4.5m、4.2m(幼儿园除外)。具体如下:13# 为36班幼儿园,14#为配套商业服务网点,共2层,与幼儿园相连,一体设计。15#为配套商业服务网点和商铺,与幼儿园相连,一体设计;南侧中部有一跨架空作为消防车道。16#单层商业网点,与6#住宅相连,并与1#住宅裙房相对围合成小区主入口广场。17#为单层商业服务网点,主要功能为商业网点,养老服务用房,社区用房以及物管办公用房;分别与10#住宅和9#住宅相连,并借用9#的二层作为物管办公用房,二层层高为3m。18#为单层建筑,主要是物业经营用房和商业服务网点,分别于12#住宅,11#住宅相连。

3 结束语

为满足现代人对居住小区的全方位的需求,开创性地延续以文化追求、物质品质、生活环境品位为内容的人类居住理想,设计者们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套型方便使用,灵活多样,空间能充分利用和应变能力更强,造型富有特点。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S].2008.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GB50352-2005.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S].GB50180-93.

[4]住宅设计规范[S].GB50096-2011.

[5]住宅建筑规范[S].GB50368-2005.

论文作者:葛小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某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_葛小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