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民医院骨外科 152000
摘要: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的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与传统术式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263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1 组:后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B1:后侧入路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A2:后侧入路股骨头节置换术。B2:后侧入路传统切口股骨头置换术。比较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以比较种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无论是实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还是实行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其术后引流量以及术中出血量都明显的低于传统切口的患者,并且其住院时间更短。结论:实行后侧入路的小切口方式治疗,无论是实行全髋关节置换还是股骨头置换,病人的术中损伤与术后恢复都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这提示小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小切口;股骨头坏死
临床上,外伤、肿瘤、股骨头坏死以及病理性骨折等疾病都可以导致髋关节病变。最终发展为病人行动能力的障碍,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维持其生活能力,髋关节置换术应运而生。而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病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新型手术方式为这一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案[1]。后外侧入路的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指术中切口小于等于10厘米的手术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过程中造成的创伤更小,术后病人恢复更快的特点[2]。本研究对于后外侧入路的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与传统术式的差异进行了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为样本,研究对象的选取按照以下标准:(1)择期实行髋关节置换术者,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
(2)术前评价无其他系统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慢性感染性疾病者。
(3)免疫功能正常,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1.2 研究方法
共获得263例,其中200例需要实行后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63例病患需要实行后侧入路的股骨头置换术。在每种术式中按照切口长度是否大于10厘米分为后侧入路的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记录术中患者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3]。
1.3 统计学分析
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核查无误以后,由两位数据录入员使用Epidata 3.0 进行数据录入工作,经过数据清洗之后导入SPSS 18.0 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其均值使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对于计数资料的检验使用卡方分析完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263名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差别分为A1 B1 A2 B2等四个亚组,其中实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00名患者当中1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23±4.56岁,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30±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行股骨头置换的63名患者中,1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23±4.67,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30±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本研究中,无论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或是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后外侧入路的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相比传统的手术方式,在手术中对病人造成的损害更小,而且术后病人的恢复更好,这主要体现在:小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切口小,术中暴露的组织更少,因此对于组织的破坏也较小,从而具有更少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由于操作更快,手术时间持续的更短,减少了发生感染的机会,研究中小切口组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术式[5]。
但是,由于小切口的术式在术中的视野较小,不能充分暴露病灶,并且需要借助特殊的工具进行,对于施术者的操作技巧提出了考验。
综合考虑,小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手术损伤小,病后恢复快等特点而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设备与人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6]。
4结果
本研究中应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无论是实行全髋关节置换还是股骨头置换,病人的术中损伤与术后恢复都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这提示小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声,张丽娜,陈铁柱.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2):1240-1243.
[2]陈廷,董斌,徐高伟,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7):896-898.
[3]谷绍芳,辛晓春,成玉芙. 两种小切口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研究[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3(4):293-295.
[4]于风天,魏杰. 2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2):1243-1246.
[5]徐杰,庄伟达,李新炜,等.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医学版,2017,49(2):214-220.
[6]殷彪.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对比[D].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论文作者:辛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关节论文; 置换术论文; 小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