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 郑州人民医院450003
【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一般性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一般性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方式,并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对医嘱的总接受程度达90.4%,明显高于对照组67.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在一般性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能有效提升小儿的治疗效果,提高小儿对医嘱的依从性,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小儿护理;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实验组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5.6±1.4)岁,所患疾病的类型主要有:肺炎 10例,过敏性紫癜9例,血小板减小性紫癜14例,急性肾炎5例,病毒性脑炎4 例,肾病综合征6例,其他疾病 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2~14岁之间,平均(6.3±2.1)岁,所患疾病的类型主要有:肺炎12例,过敏性紫癜13例,血小板减小性紫癜7例,急性肾炎9例,病毒性脑炎3例,肾病综合征4例,其他疾病 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一般性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再次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2微笑护理
开展护理工作前,因为儿科的全部护理人员开展专业护理培训活动,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制造轻松、和谐、温暖的的治疗氛围,给患者和患者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强护患关系之间的紧密性,进而有效缓解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焦躁心情,安抚患者的面对治疗时内心的进行情绪,增进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了解。
1.2.3关爱护理
应开展一对一的护理工作模式,并保证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关心和护理,利用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拉近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通过仔细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家属了解护理工作人员的用心良苦,同时,让患者家属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变化,才能更好的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的护理工作,从而提升护理效果。
1.2.4情绪安抚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时,应该保持动作的轻柔和缓慢,如轻探患者的额头,检查是否存在发烧的症状;听诊时,细致且耐心,以免患者出现反抗;如果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出现情绪的失控或者害怕时,可以适当轻抚身体,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平静心情;如果患者感觉到疼痛,护理人员则选择轻握患者的手,让其感受到鼓励和支持,为患者树立起治疗的信心,尽量让患者保持心情的平静;或者通过坚定的眼神,为患者传递勇敢和坚强的信念,从而达到提升护理效果的目的。
1.2.5规范身体语言
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该保持端正的姿势,并使用轻柔缓慢的动作,穿着整洁干净,才能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印象,增加患者的亲近感,特别是动作行为,需要时刻引起重视,因为不用的动作表示不同的意义,如站姿为直立时,给人以严谨认真之感;双手环抱或者跷二郎腿等动作给人以无礼、不认真、不稳定诚恳之感等。护理人员的肢体语言能决定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评价,不雅的肢体行为,会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甚至会损害医院的形象,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随时保持端正大方、举止文明的护理行为,提升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并以友好的护理态度应用在护理工作中[1]。
1.3疗效评定标准
具体的评分标准:①完全接受:体现在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并按时进行打针和吃药;②部分接受:体现在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无抵触情绪,并表示可以接受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但是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应对治疗,但是经过护理人员的鼓励后能配合治疗;③部分抵触:体现在患儿以消极的情绪接受治疗,且应对治疗时存在恐惧感,情绪不稳定,时常出现哭闹情况,被迫接受治疗和护理工作;④完全抵触:体现在患者应对治疗和护理时,情绪难以控制,具有较强的恐惧心理,不愿意配合治疗工作,甚至导致医护人员无法开展护理工作[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算,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对医嘱的总接受程度达90.4%。明显高于对照组67.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讨论
将肢体语言应用在护理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作用,特别是重症急诊患者,适当应用肢体语言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应对治疗时的焦躁情绪,安抚患者的情绪,从而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和医院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3]。在小儿护理工作中,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护理,能帮助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患者平复心中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紧密性,为患者营造轻松、和谐的治疗环境,从而提升医院在患者家属心中的形象。
因此,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在一般性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能有效提升小儿的治疗效果,提高小儿对医嘱的依从性,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俊霞.浅谈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3(17):147-205.
[2]张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24):228-239.
[3]邓兰,王琴.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21):187-201.
论文作者:岳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实验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小儿论文; 语言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