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乙肝血清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论文_卢敏

浅析乙肝血清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论文_卢敏

黑龙江省公安厅安康医院 150078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是临床实验室的常规项目,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其血清中的抗体变化都会形成一种规律。有几种现象是较常见的,也有几种现象是不常见的,其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探讨其根本原因是由病毒变异或人体免疫状态改变所引起的。抗乙肝药物以及疫苗的应用也可使乙肝病毒的突变率明显增加。由于基因变异造成其合成的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使临床血清学指标发生改变。而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也可使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时发生无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低下,使临床无法检测出某种抗原或抗体,从而使血清学指标发生改变。

关键词:乙肝血清学 不常见;ELISA 乙肝病毒亚型

一、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是临床实验室的常规项目,即我们俗称的“三对”。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其血清中抗原、抗体的变化都会形成一种规律,其中有几种现象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如“大三阳”“小三阳等。而有几种不常见的现象是我们难以用乙肝病毒感染后的血清学指标规律的改变来解释的。这几种不常见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除试剂、操作方法及其他干扰因素外,其根本原因是病毒变异或人体免疫状态改变所引起的。近几年来,抗乙肝药物以及疫苗的应用使乙肝病毒的突变率明显增加。由于基因变异造成其合成的蛋白质构像发生改变,使临床血清学指标发生改变。而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也可使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时发生无免疫应答或应答低下的现象,使临床无法检测出某种抗原或抗体,从而使血清学指标发生改变。本文统计了1500份同种试剂检测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以及核心抗体IgM,其中有15份为不常见现象,占1.5%。

二、资料与方法

(一)、血清样本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检测乙肝两对半试验的血清样本1500例,其中,男性836例,女性664例;年龄在10-70岁之间,平均年龄(34.22±10.26)岁。经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对乙肝血清学检测的常见或者不常见现象无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一致。

(二)、检测试剂

ELISA试剂盒由上海丽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选择两种公司同一批号的ELISA试剂盒,以避免试剂造成的偏差。

(三)、相关仪器

ELX800酶标仪(BIO-TEK INSTRUMENTS.INC.),LXJ-ⅡB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制造)。

(四)、方法

1.收集上清液

空腹取上述来我院检验科检测乙肝两对半患者的静脉血3-5ml于采血管中,将采好血的采血管置于离心机中,以3000转的转速离心10min。接着轻轻取出已离心好的采血管,防止过大的动作造成振荡而使上清液浑浊而废用,去盖,用1000ul的移液器吸取上清到1.5mlEP管中,在EP管上做好相应标记,如患者姓名及日期等,放于-80℃冰箱,保存待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ELISA检测

将收集好的上清液置于同一个实验室的相同条件下,每一个相同的样本分别使用上海丽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下称L组)和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下称H组),严格按照各试剂公司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在酶标仪上读取相关数据,保存以便分析。

(五)、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描述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配对t检验,当P≤0.05认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我们统计的不常见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

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指标。表面抗体一般与表面抗原消失数月后开始在血液中出现,是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保护抗体,是乙型肝炎感染终止及有免疫力的标志。一般情况下,血清中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不能同时存在,但随着大量乙肝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乙肝疫苗的推广使用,此种现象的患者有所增加,其原因如下:(1)前后不同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2)乙肝病毒携带者接种疫苗后产生表面抗体,由于s基因的变异,其编码的抗原性改变,原型抗体不能将其抗原消除。有研究者统计,随访某地区儿童由于接种疫苗后发生的s基因变异,5年上升13.5%,10年上升22.0%。由此可见,接种疫苗是导致s基因变异的根本原因。另外,表面抗原能与表面抗体构成免疫复合物,所以,少数慢性乙肝患者可出现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

(二)、表面抗原单独阳性

此种现象主要见于:(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早期,一般随之出现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IgM,若以后仍为持续性单一的表面抗原阳性,需用表面抗原确认试验以避免假阳性;(2)表面抗原携带者为新生婴儿,需结合临床诊断此现象,主要为慢性乙肝,且肝功能指标仅AST升高,提示可能处于乙肝感染的早期或低水平感染。

(三)、e抗原单独阳性

表面抗原阴性而e抗原阳性。有文献报道,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可形成复合物,当抗体的数量恰好将抗原决定簇位点全部覆盖时,便可造成血清中既不能检测到表面抗原,也不能检测到表面抗体。另据文献报道,类风湿因子与e抗原有交叉抗原存在,当类风湿因子阳性时,也可能造成e抗原假阳性。因此,如果遇到e抗原单独阳性时,应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

四、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是指由嗜肝的HBV引起的,以肝小叶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传染病。HBV血清学分型为gyw-10、gyw-8、gyw-2、golw及gdw-17等,而感染HBV的同时或者其后感染了亚型,会影响乙肝血清学检验的结果,而出现不常见的现象。通过本研究实验结果可见,不常见现象与ELISA试剂无关。本临床研究出现的不常见现象一:HBsAg与HBsAb并存,其原因为感染HBV后,在形成充分免疫效应的同时又感染了另类亚型;或者初期感染HBV产生抗体,但对其他亚型不具备防御作用,其后再感染亚型,造成重叠感染;或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产生抗体再感染亚型,提示不同亚型的复数感染,一愈一存的现象。不常见现象二:HBsAb与HBeAg并存[3],HBsAb常与HBsAg形成HBsAg/IM,因此,可以为HBsAg消失,而HbsAb为阳性,多为非典型急性HBV肝炎感染中期。不常见现象三:HbsAb、HBsAg与HBcAb并存,感染HBV后HBcAb出现最早,它不是保护性抗体,而是感染标志,当这三者并存时,若肝功能异常,则提示感染了HBV亚型。

本文结合上面的论述,在依赖实验室手段检测出乙肝血清学不常见现象时,除了进一步分析患者是否感染HBV亚型,还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帮助了解有无亚型感染,为乙型肝炎的诊治提供更加完善的证据。

参考文献:

[1]王建中.实验诊断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14-116.

[2]Veronica L Mathet,Maria L Cuestas.Genetic diversity & variability of hepatitis B viru(sHBV)[M].Nova Science Publishers,2008:003.

[3]汪承柏.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度黄疸肝病[M].北京市: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18.

论文作者:卢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浅析乙肝血清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论文_卢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