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平等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收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4)04-0060-07
经济全球化包括多方面内涵,本文主要分析国际贸易、国际要素流动、技术扩散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不涉及全球化的其他方面。而收入不平等包括国家间收入不平等与一国内部收入不平等两个方面,文中将分别研究经济全球化对这两方面的影响。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第二部分是经验事实对二者关系的检验,第三部分提出结论和对中国的启示。
一、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的理论联系
从理论上看,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并没有简单确定的关系。我们可以分别从国内收入不平等与国家间收入不平等两方面来分析。
(一)国内收入不平等
1.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
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最基本的是从静态新古典贸易理论入手。根据赫克歇尔—奥林(Heckscher-Ohlin)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通过贸易,一国国内出口品的价格上升,进口品的价格下降。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逊(Stolper-Samuelson)定理,当商品相对价格上升时,该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要素的收入将提高,另一要素的报酬将下降,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将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这样,如果甲国熟练劳动丰裕而乙国非熟练劳动丰裕,国际贸易将提高甲国熟练劳动的收入、降低非熟练劳动的收入从而扩大甲国国内的收入不平等,而乙国刚好相反。当然,在上述论断的基础上还应考虑要素禀赋在一国居民间的分配情况。例如,贸易会使一个土地丰裕国家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提高,如果土地集中于少数大地主手中,这可能造成更大的不平等;而如果土地属于大量分散的低收入的农户,这可能意味着更大程度的平等。
贸易除了直接影响要素价格从而影响国内收入分配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途径发挥作用。比如,贸易后一国会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家可能缩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会使一部分非熟练劳动力失去工作,被迫边缘化。再如,国际贸易会造成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以压低职工工资,用资本、技术替代劳动,熟练劳动替代非熟练劳动等方法来提高竞争力,也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2.国际要素流动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
如上所述,贸易会加剧熟练劳动丰裕国家(甲国)的收入不平等,改善非熟练劳动丰裕国家(乙国)的收入分配,显然,非熟练劳动由乙国流向甲国,或熟练劳动由甲国流向乙国都可能产生相同的影响。但是,如果由于甲国技术水平比乙国高等原因造成甲国熟练劳动的工资水平高于乙国,引发熟练劳动由乙国流向甲国,结果则刚好相反。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就更为复杂。仅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为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会缩小发达国家相关行业的规模,影响发达国家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和收入;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跨国资本并非均衡地流入所有部门,资本流入部门的就业与工资水平有可能提高,与其他部门间的收入差距会拉大。
3.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上文的分析可见,经济全球化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非常复杂,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要素收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全球化的不同方面(贸易与要素流动、不同要素的流动、不同方向的要素流动等)对同一国家的要素收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政府政策,如对弱者进行转移支付或对某些特殊行业施加补贴等,会对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化可能产生更多的再分配方面的需要,造成公共开支的扩张。二是不同劳动者卷入全球化的程度不同,会影响他们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只有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者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只有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人才能受到海外资本流入的有利影响,而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人往往受过良好教育或是熟练劳动力,传统部门雇用的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者将被排斥在外。
(二)国家间收入不平等
1.从静态贸易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影响
从静态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对国家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最基本的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即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长期来看自由贸易将使贸易参加国的要素价格达到均等化。尽管该理论有其局限性,如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假定,并且只考虑了要素价格而没有涉及要素禀赋的分配,但其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间收入变动的趋势做出预测与解释。根据这一理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商品市场一体化将带来各国收入差距的缩小。
2.从动态增长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影响
从动态增长理论看,大量文献证实贸易自由化有助于经济增长,但这一结论有两个问题:其一,关于贸易与增长关系的文献只论述了贸易自由化对实施国本身的影响,而没有论述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如果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是一个大国,如中国、俄罗斯等,那么这种影响是不应忽视的。其二,实证研究表明,虽然在20世纪后半期贸易自由化带来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在1940年以前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从动态增长理论角度,我们无法对全球化与国家间收入变动的关系做出明确判断。O'Rourke(2001)列举了两个模型来说明这一问题。这两个模型都假定熟练与非熟练劳动禀赋的差异是引发北南贸易的原因,贸易使发达国家两类劳动的收入不平等加剧,而使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不平等减轻,但在两个模型中增长机制是不同的。其中一个模型假定增长来源于个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当贸易引发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收入降低时,劳动者通过学习获得技能的动机减弱了,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另一模型则假定人力资本禀赋是外生给定的,人力资本是研究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推进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贸易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提高了发达国家熟练劳动力的工资,这将降低发展中国家研究开发的成本而提高发达国家研究开发的成本,从而引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国家间收入差距的缩小。
3.国际要素流动与技术转移的影响
要素流动可能产生与国际贸易相同的影响,例如从穷国向富国的移民会改变两国要素的边际物质生产力,使两国工资趋同。但是,资本流动又可能抵消移民的这种影响,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进入富国,该国的资本—劳动比降低,资本生产力相对于穷国提高,这将使资本由穷国移向富国,即“资本追逐劳动”,从而削弱移民对工资趋同的影响。与国际要素流动相类似,国际技术扩散也可以通过改变要素生产力对要素价格和人均收入发生影响。给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的提高意味着要素有更高的边际物质生产力,从而要素价格更高。由于技术一般是由发达国家流向欠发达国家,这可以提高后者的要素价格从而使国家间的收入不平等下降。
二、经验事实对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检验
理论分析不能推出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确定关系,我们转而求助于经验事实的检验。
世界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20年代以前的前工业化时代,19世纪20年代到“一战”前,两次世界大战及其期间的年代,“二战”以后的时期。在这四个阶段中,第二和第四个时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时期,特别是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后半期被视为全球化的两次高潮。而就是在这些时期,全球不平等的程度大大提高了。Bourguignon和Morrisson(2002)利用泰指数(Theil Index)(注:泰指数是不平等程度的度量指标,其值在0和Ln(n)(n为收入组别数)之间,其值越大,不平等程度越高。)计算了1820-1992年全球总体不平等的变动趋势,并将其分解为国家间不平等与国家内部不平等。如图1所示,从1820到1992年,世界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明显上升,这主要是由国家间不平等上升造成的。在图中,1910到1960年间世界收入总体不平等程度相对稳定,而1820至1910年间与1960年以后不平等程度均有上升,这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刚好是吻合的。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全球化与不平等表面上的这种相关关系是否实际存在,经济全球化可在多大程度上解释收入不平等的趋势?
图1 全球收入不平等(1820-1992)
资料来源:根据Bourguignon& Morrisson(2002),表3中的数据绘制。
Williamson、O'Rourke等学者曾做了一系列研究,试图用经济指标与计量模型来描述要素价格、人均收入等的变动及其与全球化的关系。作者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对两次全球化高涨时期国家间与国内收入不平等的变动趋势及其与全球化的关系做了归纳(见表1)。
表1 经济全球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第一次全球化高潮 第二次全球化高潮
(19世纪) (20世纪后半期)
世界总体不平等 上升 略有上升①
欧洲(“旧大陆”)国家内部不平等降低,“新大除亚洲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外,总体看发展
发展 陆”与亚洲国家内部不平等上升。上述作用 中国家不平等程度上升;以美、英为首的多数
趋势 相互抵消,从世界总体看国内不平等没有显 发达国家的国内收入不平等也有所上升。
国内著变化。
不平等 “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变化符合全球化影响 发达国家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理论预
全球化 国内收入不平等的理论预测;亚洲国家的情 测;发展中国家国内不平等的上升可由贸易
的影响 况由全球化以外的因素造成。 及对外资的开放不完全解释,即并非所有居
民均能获得开放的利益。
发展趋势 明显上升略有上升
关于全球化与国家间收入趋同的关系没有确
国家间 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的收入平等,不平等的 定结论。但开放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
不平等 全球化 上升由其他因素造成。长和人均收入提高,意味着全球化有可能降
的影响 低各国间收入不平等。
①Melchior,Telle和Wiig(2000)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到1998年,世界总体不平等程度与国家间不平等的发展趋势降低了,但其他大多数文献认为不平等程度上升,本文采用了大多数文献的结论。
对上表及其背后包含的经验事实加以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有关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理论部分被验证,全球化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
19世纪的情况大致符合2×2×2的赫克歇尔—奥林模型,贸易商品主要是食品与制成品的交换,2种主要要素是土地和劳动,“新大陆”(美洲、澳洲)与“旧大陆”(主要指欧洲)是两个主要地区,前者土地丰富而劳动稀缺,后者正好相反。按照理论预测,贸易以及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移民将使“旧大陆”国家劳动收入上升而土地收入下降,“新大陆”则相反。由于当时地主处于收入分配的上层,这意味着“旧大陆”国家收入不平等下降,“新大陆”国家收入不平等上升。事实确实如此。Williamson(1997)计算了非熟练劳动工资与地租之比、非熟练劳动工资与单位工作小时GDP之比两个指标,发现19世纪后半期很多欧洲国家这两个指标的数值上升了,而美国、澳大利亚等“新大陆”国家的相应数值降低了。需要注意的是,图1中全球整体的国内不平等曲线在19世纪并没有显著变化,这是由于“旧大陆”国家与“新大陆”国家国内不平等相反的变化趋势相互抵消造成的,不能简单得出全球化对国内收入没有影响的结论。
20世纪后半期发达国家国内不平等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理论预测。这一时期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被视为两种主要要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两个主要集团,理论预期发达国家国内收入不平等上升,发展中国家不平等下降。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并没有验证这一点,但发达国家的情况基本符合预测。以美国为例,外国移民的移入使国内非熟练劳动供给上升,贸易自由化政策和国际运输的改善等带来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增加,这些与全球化有关的因素确实是造成美国国内收入不平等上升的主因。
第二,经济全球化并非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惟一因素,全球化以外的因素亦会对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
19世纪国家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有显著上升,这并非全球化的结果,相反,全球化实际起到了促进各国收入趋同的作用。O'Rourke和Williamson(1997,1999)对1870-1913年间一组欧洲国家与“新世界”国家的收入变动及其与全球化的关系做了研究,发现虽然从世界整体看国家间不平等上升了,但对他们所研究的国家而言,实际工资是趋同的,这正是由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要素的国际流动带来的。关于20世纪后半期国家间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全球化的关系存在争论,但开放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增长与人均收入提高的观点被广为接受。如果全球化带来的是更多的平等,那么国家间的不平等显然要用全球化以外的因素去解释,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就是一个可能的原因。
在国内不平等方面,能够影响国内收入分配的因素就更多。技术进步对非熟练劳动需求的下降、劳动技能增长的放缓等,这些全球化以外的因素均会加剧收入不平等。正是这些因素造成19世纪亚洲国家国内收入不平等上升,也是这些因素使得20世纪后半期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内不平等程度提高。当然,全球化以外的因素可以加剧国内不平等,但也有一些因素可以缓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如政府的公共政策。在OECD国家,税收与转移支付体系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第三,总体看来,关于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没有确定的结论,不能简单地将收入不平等归罪于全球化。
由上面两点的分析可知,一方面,全球化不是影响不平等的惟一因素,其他因素也可以带来收入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全球化会对不平等产生了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是使不平等扩大,也可能是使其缩小。从表1整体的情况看,没有证据表明全球化会加剧国家间的收入不平等,相反,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各国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其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不同国家、不同情况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第四,从全球化的受益者与受损者的角度看,能否从全球化中受益取决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
O'Rourke和Williamson(1997,1999)的研究验证了19世纪晚期全球化与国家间收入趋同的正相关关系,在他们的研究中,只有伊伯利亚半岛国家与其他国家间的收入差距没有缩小。究其原因,是因为伊伯利亚半岛国家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较低,特别是资本输入与移民移出的程度低。大量关于20世纪后半期开放与增长关系的文献也说明了参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那些开放程度高、较大程度卷入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较快的经济增长。在国内收入不平等方面也是如此,20世纪后半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不平等加剧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开放不完全,并非所有居民都能获得开放的利益。例如,Lindert & Williamson(2001)指出,印度、印尼、俄罗斯等国国内分配不平等的恶化正是由于这些国家对贸易与外资开放不完全,大量人口被排除在全球化利益之外。
三、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从经验事实看,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都不存在确定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不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惟一因素,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方面会对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群体的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总体看来,经济全球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国家间的收入差距,而其对一国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两方面的;能否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关键在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如果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待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从经济全球化对国家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看,对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参与全球化的程度直接影响从全球化中的获利,要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就要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
中国是一个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步加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典型国家,以中国为例研究经济全球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非常适当的。人们公认,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收入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Melchior,Telle和Wiig(2000)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降低世界收入不平等也起了积极作用。由此可见,要继续做全球化的受益国,就要进一步开放,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第二,从经济全球化对国内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看,全球化有可能加剧一国内部的不平等,因而在一国更大程度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去的同时,需要社会保障体系与政府转移支付等政策来缓解国内收入分配的矛盾。值得注意的是,由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不同个人在收入分配中的不同地位同样是和他们卷入全球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的,这为我们考察收入再分配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仍考虑中国的情况,改革开放后在经济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提高的同时,中国国内贫富差距的增大也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据估计200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4(注:2002年中国基尼系数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调研报告。)。国内收入的不平等主要发生在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深入分析一下国内的收入差距,会发现如下一些现象:一是城乡收入不平等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开放程度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Shang-Jin Wei & Yi Wu,2001)。二是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异主要是由开放程度高、外资大量流入、经济增长快造成的,即开放程度高的地区获得了较大利益。三是当我们考察一个给定范围内的不平等问题时,同样可以发现更多参与到开放中的群体获得了利益。例如,在城市内部,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外资企业员工的工资普遍高于其他部门,外资企业的建立提高了对熟练工人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这使得熟练劳动力和教育背景较好的人收入上升,引发收入不平等。
上述事实说明,中国国内的收入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开放程度不均衡、一些地区和居民被排除在开放的利益之外造成的,这与本文前两部分的分析是一致的。可见,要解决我国国内收入不平等扩大的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提高原来开放度较低区域的开放程度,使这些地区和居民也能享有开放带来的利益。当然,要想使更多的居民成为获益者,就要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特别是为收入分配中的弱势群体提供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而与此同时,国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政策来缓解收入分配方面的矛盾也是很必要的。
(收稿日期:200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