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课的重点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社会发展论文,一课论文,趋势论文,重点难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讲现代资本主义,重点介绍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各种矛盾及发展的趋势。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对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共有15个知识点,其中理解和运用的5个知识点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

1.列举事例,表明垄断资产阶级控制本国经济、操纵本国政治。

以上事实说明:

(1)垄断组织形成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命脉就完全掌握在垄断资本家手中。垄断资产阶级凭借自己拥有的巨大经济实力,控制着工业、农业、商业、银行和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对广大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经济剥削,攫取了高额利润。

(2)垄断资本还把他们的垄断统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垄断资产阶级要巩固他们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进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握有政治权力,最重要的是掌握国家政权,实现政治上的统治。这样就可以通过国家制定有利于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

2.正确理解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1)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集中反映。

(2)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量商品的生产,都要许多人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许多工序相互衔接,许多企业相互配合才能进行。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也需要有计划地通过统一的市场才能合理地配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已经社会化了。

(3)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全社会对生产统一管理。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却属于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当然就难以完全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因此,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存在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趋势。正是这一基本矛盾的日益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各种无法克服的危机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3.分析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性。

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时代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全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市场使整个社会生产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得到合理安排。社会化大生产的这些要求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切矛盾和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缓解,但不能根除。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根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用实例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

可用图表(见本文末附)来说明(实例略)。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为资本家占有。正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使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始终处于被剥削、被雇佣的地位,使社会上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新的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变本加厉的掠夺,证明了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必然加深它们之间的矛盾。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因为争夺市场、争夺投资场所、争夺原料产地,曾经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经济的增长率又大大超过美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愈演愈烈的经济战,就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化的突出反映。

总之,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分析和判断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客观依据,它们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深化的表现。因此,要消除这些矛盾,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

5.针对社会主义在当代遇到的挫折,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回顾,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进行分析。

(1)从世界范围来看,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的发展中,出现了重大的挫折,如东欧变化、苏联解体。然而,历史是在变化中发展的,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每一次改革,都经历过长期、曲折、反复的斗争。如同任何社会的交替过程一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个历史过程。这期间出现曲折和反复是必然的。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必须通过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②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还拥有较强的实力;③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死亡;④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4)社会主义制度目前还处在幼年时期。尽管它的力量还不那么强大,尽管在前进中有困难,在发展中有曲折,甚至出现局部倒退和反复,但是作为新生的、向上的社会制度,它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课教材有两个疑难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

1.如何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和分析: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如此。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自身也得到逐步完善。到了帝国主义时期,这种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不相适应,使它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深化,逐渐变成落后的、腐朽的东西。不过,这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凝固不变,也发生了一些局部变化。

(2)二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垄断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泛实行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结合;二是采取了一些缓和劳资矛盾的措施。这种变化是有其原因的。战后新的科技革命的出现,使生产力迅速发展,它要求生产关系相应变化。资产阶级不可能改变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但它可以在生产关系内部进行局部调整,如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统治那样。这时,就由国家出面组织与推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深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制定并实施调整阶级矛盾的措施等,于是,就由私人的垄断统治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

(3)这些局部调整本身是生产力性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可以相对加强生产的计划,可以集中各财团的力量共同组织科技攻关,可以由国家出面调整各垄断财团之间的矛盾;同时,实施福利政策,吸收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可以缓和劳资矛盾,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积极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必须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局部的,它不可能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和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这种局部调整,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只是起一时的缓和作用,更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挽救不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个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所谓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就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这一规律的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当它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都是由这个规律决定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如此,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深化了,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资本主义的三次革命的兴起,使生产高度社会化,它要求社会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由社会全体成员享受劳动成果。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却被少数资本家所占有。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了一些调整,如用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由私人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等,企图缓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但是,资本主义垄断形式的演进,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仍然频繁发生并具有新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矛盾也更加激化和不可调和。应该十分明确,资本主义危机和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分析判断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客观依据,因为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危机和矛盾的消除,客观上是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公有,以便于全社会协调生产,促使社会化大生产有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生产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所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标签:;  ;  ;  ;  ;  ;  ;  ;  ;  ;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