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多媒体特点助力语文教学论文_寇子梅

彰显多媒体特点助力语文教学论文_寇子梅

四川省盐亭县文同小学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更宽的道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彰显 多媒体 特点 助力 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特点,激发阅读欲望

1.形声并茂,以多媒体动之以情。首先,以形激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境界中去,使他们与文中的“我们”产生共鸣,可以展示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从而丰富表象,以形激情。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一年级小朋友的理解力还比较弱,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这一课课文内容时,我利用课件将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做成一个动画,一边演示动画,一边相应出示课文每小节的内容。如第一小节可做成小壁虎在墙角里捉蚊子,被蛇咬断了尾巴的动画,依次下去各小节可分别做成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动画。这样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受到了直观感受,丰富了表象,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以声动情。作为多媒体课件重要组成部分的声音技术在激发学生感情时有着不可低估地作用。如在教学《四季歌》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先播放歌曲《四季歌》。然后提出“一年有哪四个季节”的问题,学生回答后,电脑屏幕渐现“四季歌”三个字。这样营造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气氛。

2.情趣导入,诱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所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可以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可以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学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边看,我一边请学生说说翠鸟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表述着自己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写的是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海底世界》一课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我借助多媒体技术编制集音画像为一体的课件,上课时,关上教室的灯,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啊,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他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

二、利用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更宽的道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大竖琴》一课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看拼音读课文识字”中的一课,本课难点是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说话练习,说说上海的新面貌。

对《大竖琴》一文,学生理解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桥怎么会变成大竖琴呢?二是怎么会说桥在弹琴,而且弹的是“我的家乡在前进”呢?所以课上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呈现竖琴,再让学生听听竖琴美妙的声音。学生在读通课文后,再次多媒体出示桥和竖琴,让学生感受感受竖琴和桥之间的相似点。第一个难点就迎刃而解。在处理第二个问题上,我录制桥上南来北往汽车喇叭声、马达声……让学生置身于繁忙的大桥上,去感受大桥在上海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接着出示反映上海新貌的图片,让学生感悟到上海的前进与发展,自然悟出“文中之道”。

三、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实践证明,计算机及网络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较好地避免了教师教学中的局限性,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论文作者:寇子梅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  ;  ;  ;  ;  ;  ;  ;  

彰显多媒体特点助力语文教学论文_寇子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