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功能性营养成分与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蝗虫论文,营养成分论文,养殖技术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蝗虫俗称蚂蚱,是植食性直翅目昆虫,蝗虫的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含有及磷、锌、锰、钙、铁等成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蝗虫体内含有的蝗虫蛋白、必需脂肪酸、磷脂、SOD、黄酮类和矿质元素等功能性营养成分逐渐被人们发现,并已得到开发和应用。随着对蝗虫产品的纯天然性的认识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蝗虫这种生长周期短、食物转化率高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发展前景相当广阔,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1 蝗虫功能性营养成分
蝗虫功能型营养成分指由蝗虫体内发现的或蝗虫体内物质经过简单处理而得到的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
1.1 蛋白质类功能性成分营养 蝗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达到50g/100g干物质,蝗虫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5%以上。
抗冻蛋白(AFP)是蝗虫蛋白的组成成分,AFP在食品的冰冻、贮藏、运输和解冻过程中能抑制重结晶,减少滴液,防止营养成分损失,并保持了解冻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原有风味。AFP在医学上可用于人和动物的卵、精子、胚胎或肝脏等器官的超低温保存,改善其冷冻质量。蝗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合理,含有Cu,Zn-SOD。中华稻蝗体内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OD是氧自由基清除剂,可有效治疗缺血再灌流综合症;SOD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与疗效,可治疗血干红细胞的辐射损伤,对防止和治疗白内障有良好的功效。
1.2 脂类功能性成分营养 蝗虫体内含有功能性脂肪酸即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二十二碳五烯酸DP、二十二碳六烯酸DH)。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膜结构的必要组分、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功能,并有促进生长发育、降低皮肤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保护皮肤等功能;也是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等激素的重要前体物质,具有降低血栓形成与血小板凝结的作用。
东亚飞蝗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7.8%,中华稻蝗不饱和脂肪酸脂肪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占到总脂肪酸含量的54.0%,亚麻酸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是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和多种活性物质的前体,如a—亚麻酸代谢产物EPA和DHA,EPA是体内三烯前列腺素(PGI3、TxA3)的前体,DHA是大脑、视网膜等神经系统磷脂的主要组成成分,能抑制血管紧张素合成及其他物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的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张力,对高血压病人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亚油酸能增加细胞膜及脂蛋白的流动性,从而起到改善或保护血管壁的作用。中华稻蝗脂是优质的、对人类有高营养价值的脂类物质,不仅可以直接用于高档食品的加工,而且经分离提取,可以形成不同形式的保健品或功能食品。
1.3 黄酮类功能性成分营养蝗虫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含量达2.0149%(稻蝗)黄酮类具有调节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1.4 蝗虫维生素、矿物元素营养蝗虫资源富含,其中的含量高达2.75mg/100g干物质。笨蝗和东亚飞蝗都含有很高的铁,平均达79mg/kg,锌和铜的平均含量也达59mg/kg和23mg/kg。蝗虫体内含有Ca、Mg等大量元素和Cu、Fe、Mn、Mo、Ni、Zn、Se、Sn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是全价营养矿物元素宝库。
2 蝗虫的养殖技术
2.1 蝗虫品种选择 可供养殖的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等。
2.2 前期准备 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建养殖棚并消灭蝗虫的天敌,棚的地面以高出周围地面10~15cm,用纱布做一个如温室大棚一样的棚罩,底边埋于地下,门口安上拉锁或者用粘连布条对粘。棚的面积大小根据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成虫600~800只/。建好养殖大棚后,棚内种植小麦,作为幼蝗食物。
2.3 蝗虫的生活周期 蝗虫一生经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一般以卵在土中越冬。每次产18~35粒卵成块。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刚孵出的若虫又叫蝗蝻,一生蜕皮4~5次,5龄以后(经35d的饲养过程)即为成虫,50d左右肥壮后可销售。
2.4 蝗虫的养殖管理
2.4.1 若虫期管理。蝗蝻喜欢取食鲜嫩植物,取食量很小,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温度控制在25~30℃,光照在12h以上,相对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自3龄开始蝗蝻食量逐步增大,应有充足的食物,否则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为防疾病发生,1~2d清棚1次保持棚内干净。
2.4.2 3龄至成虫期喂饲管理。食物要供应充足,蝗虫采食时间在早晨9:00至下午17:00,每天喂2~3次。喂养蝗虫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饲养的密度一般600~800只/为宜,饲养过密会出现强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现象。
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阴,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洒些水增加湿度,如果棚内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蝗虫死亡。蝗虫5龄后羽化为成虫,羽化后4~7d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他蝗虫可到市场销售。
2.4.3 产卵前后的管理。①产床准备:雌蝗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平、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作为产卵区。蝗虫多选择在植被覆盖度50%以下的地面,气候湿润植被覆盖度低的地方产卵。雌蝗产卵时,对产卵场所有比较严格的选择,一般以土质坚硬,并有一定湿度和阳光直接照射的环境最为适宜,产卵时最适的土壤含水量为10%~20%,含盐量一般在0.2%~0.5%,土壤pH值在7.5~8.0,养殖时需做产床供雌蝗产卵。②产卵过程: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1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15~20d内即可产下第1块卵,一生交尾数次,每一雌蝗平均产4~5块,每个卵块一般含卵60~80粒。25~30℃时12~15 d卵即可孵化出幼蝗。
蝗虫有迁飞的习性,这是生理发育的需要。所以,蝗虫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飞翔,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产卵前后的饲养条件和方法与3龄以上的蝗虫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每天光照要达16h,饲料要充足和多添加精饲料。
2.4.4 蝗虫的食性。东亚飞蝗嗜食禾本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如玉米、小麦、谷类、高粱、芦苇、茅草、三棱草、香附子、莎草等。
2.5 蝗虫养殖的注意事项 蝗虫是害虫,具有群聚迁飞的习性,养殖时必须注意养殖棚的结构坚固耐用性,否则一旦棚出现破损,会引起蝗虫扩散,造成蝗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灾害。蝗虫养殖属于特种养殖,养殖前需要做好产品的各个销售环节。
联系电话:0851-376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