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珍
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南岚小学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资源开发己经成为当前美术教学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乡土美术资源内涵、美术教学重视乡土美术资源的应用和应用乡土自然资源的原则做了探索,使现代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乡土美术资源应用到现代美术教学中,不仅能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能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新现代美术教育观念,使现代美术教学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一、乡土美术资源内涵
"乡土美术"是指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审美价值,又具有本土人文学科社会特征。乡土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广义的乡土资源指学校所在的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家庭环境等。这些都是形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最具特色的课程资源。这给了学生一个生动活泼、游戏参观、实践创新的学习空间。乡土资源只是美术课程可利用资源中的一小部分,却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乡土美术资源的内容极为广泛。首先它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其次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与作品是构成乡土美术资源的主要内容。这包括用于衣饰的印染花纹、刺绣,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用来装饰生活空间的剪纸、织锦、绘画、儿童玩具,如泥塑、面塑和娱乐戏曲中的皮影、木偶等,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如元旦、春节、元宵等出现的花灯等,用于宗教信仰中的各种雕像,如版画等。乡土美术资源就是一个大的天然的博物馆、动(植)物园。
二、美术教学重视乡土美术资源的应用
新时代,美术教学更加重视乡土美术资源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乡土美术资源成为现代美术教学应用的源泉。
1、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乡土自然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由于国家美术课程并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地方对美术课程的需求,开发与利用乡土自然资源为美术教学所用,己经成为当前美术课程改革,特别是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教材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而新课标实施以后,更重视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内涵,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挖掘和加工,来组织课程内容,合理开发乡土自然资源,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效地推进美术课程改革,进而为各地办学提供经验。
2、基于教学现状的需要。开展乡土自然资源教学,要求美术教师要不断地了解、认识、挖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收集各种材料,与学生共同去探究。这对教师的创造性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促进美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其创造思维能力在不断地实践中迅速提高。乡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学习素材,不仅学习美术的兴趣浓了,而且创造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他们描绘、制作的作品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3、基于师生实际发展的需要。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乡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打破以学科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说,主要是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得到了改变。学生通过从户外体验,主动收集整理材料,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探究活动,最终到学习成果的展示,都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成为整个美术学习过程的主体。开发乡土自然资源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乡土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美术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也对美术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开发与利用乡土自然资源是校长、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员广泛参与的活动,因此就要求教师与这些不同身份的人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这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开发与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这就促使教师必须认真地学习一些课程理论,阅读大量的资料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将乡土自然资源引入课堂,教师要具备开发和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因此,开发与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可不断地促进美术教师自身的发展。
三、应用乡土自然资源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美术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有着自己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也有着自己的教育价值和独特的育人功能。在实施美术课程过程中,包括在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在注重学科本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如美术知识、美术作品和文化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审美性等教育内容,把美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学生思想道德审美观念的培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和综合素养。利用乡土资源优化美术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技能的传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充分发挥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实践过程的教育性,让学生参与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来,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知识,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在美术乡土资源的收集整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学生可以从中经受一定的锻炼,这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坚强的性格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要是指在美术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实践,大胆实践,要以学生策划活动、自主探究、切身体验为基本要求的美术教学活动为主,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贯彻实践性原则,学校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美术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开发与利用。坚持实践性原则,人人参与,人人实践。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引领学生大胆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的怀抱中吸取营养,得到成长。
3、特色化原则。乡土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由于地域差异,有些资源具有地方特色。美术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教育现状等实际情况,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地方特色或展示美术教师教学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开发与利用本地乡土资源更需要课程开发者深入细致地了解本地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寻找有学科价值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开发出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
4、可操作性原则 。开发乡土资源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因此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检验其实用价值的重要标准。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状态、经费问题、领导是否支持等。这些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论文作者:刘华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乡土论文; 美术论文; 资源论文; 自然资源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