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扩散视角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扩散研究论文

创新扩散视角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扩散研究论文

创新扩散视角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扩散研究

李银常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

摘要: 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工人阶级发动了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当时的中国受到“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开始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早期扩散渠道主要依靠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先进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扩散的相容性和可试验性主要体现在当时中国现存价值观、经济和阶级基础上;同时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都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扩散提供了可观察性。

关键词: “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创新的扩散

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以前就已经作为一种学说出现在人们面前,最早是在1899年4月,出现在《万国公报》上的《大同学》一文,该文就提到过《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和马克思其人。1901年1月,留学东京的中国学生主编的《译书汇编》中的一篇文章——《近世政治史》,就谈到马克思及其学说。由此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

虽然马克思主义当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并没有被当作领导中国变革的科学理论。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创新观念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念、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存在较大程度的异质性,相容性较差。之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当时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创新观念的采纳者,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早期采纳者和创新代理人。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早期扩散渠道

在罗杰斯看来,扩散是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传播的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开始是经由大众媒介(报刊)在中国传播,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如《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向社会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关理论,此时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作为一种新的革命观念。李大钊也承担起了一个观念领导者的角色。

基于机会约束混合整数规划的风火协调滚动调度//马燕峰,陈磊,李鑫,赵书强,刘金山,甘嘉田//(5):127

随后,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人际传播的形式吸引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接受者如邓中夏、高君宇、黄日葵、张国焘、瞿秋白……它们构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一批接受者。他们在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又成为全国各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新代理人,并形成了自己的报刊网络,其中包括《共产党》月刊和《新青年》(改组后),《劳动界》等第一批工人报刊。1921年7月,共产党成立,这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扩散有了组织实体。

2013年全省水利系统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水利部的精心指导下,重点水利项目建设高潮迭起,民生水利加快推进,水利管理继续加强,水利改革不断深化,为全省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对优势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种观念创新,相比于替代创新即中国之前坚持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更高的相对优势。从资本主义本身而言,一战的爆发,使得很多中国人认识到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而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能让贫穷落后的国家实现革命的胜利。

其一,北伐战争的胜利。北伐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双方虽然信仰有所不同,但是却也能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其中的作用。孙中山受到苏俄和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新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同时国共合作又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民党内部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中国也取得形式上的统一。

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立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深入分析中日战争的战争形势,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理论支持。也正是在毛泽东的理论指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才能建立大大小小的敌后革命根据地,才能广泛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极大地牵制住敌人。

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防治控制中的作用的全面研究,在明确动物疫病监测中常见疫病的基础上,实现动物疫病防治控制水平的有效提升,进而确保畜牧养殖业的健康稳步发展[4]。为推动我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监测部门需要在分析常见动物疫病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预防性措施,保证疫病的及时检查和防治,为动物的良好生长奠定基础。

“昆北”阴平声字“因”的唱调(《荆钗记·男祭》【折桂令】“听剖因依”,755),其中的即为两节型过腔。虽然这个过腔的音乐材料也都相同,都来自于本唱调音阶的级音,但由此组成的乐汇或句型可以分作两节,其中,为第一节级音性过腔,第二节级音性过腔。这个过腔即是由同一种音乐材料组成的两节型过腔。

十月革命的胜利激励中国广大有志之士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战的爆发,使得有识之士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想,指出了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的实质,同时又指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的力量已经凸显出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着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方法,所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更适合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传统SVM随机生成参数值,分类精度存在不稳定因素。遗传算法(GA)具有较强的寻优能力。本文采用GA来优化SVM参数选择,具体算法步骤如下[11]: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容性

罗杰斯认为,创新的扩散应该重视潜在采纳者的既有乡土知识系统,不要犯“空心管”错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其本身就是不断与时俱进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指导俄国革命时,是走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但是这条道路在中国的革命环境下经过多次革命尝试却行不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列宁主义需要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融合,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做出适当调整,只有当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时,才能发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力量。

所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社会并不是完全异质的,与当时中国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些因素上的相容性也为其在中国的革命实践提供了可试验性。

罗杰斯认为,创新的相容性指的是创新与现有价值观,以往实践经验的以及潜在采纳者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扩散的相容性主要体现在当时中国现存价值观、经济和阶级基础上。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开始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并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这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扩散奠定了文化知识基础;同时,此时的中国已经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而且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艰难生存,但这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现实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工人阶级的出现,这又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实践提供力量支撑。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采纳过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具有密切联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时的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占据主导地位,在人民心中有崇高威望,共产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加入国民党,这就导致了两者地位的差异,同时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共产党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于是根据扩散网络中的弱链式优势理论,弱势链接将地位较高派系与地位较低派系连接起来,从而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采纳者不仅仅局限于党内,还包括部分国民党成员;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并不断发展壮大,在其根据地创办报刊如《红色中华》、不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并通过“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党的部队中扩散,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采纳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创新决策过程的实施阶段,创新的采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采纳者往往会根据情况进行“再发明”。毛泽东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采纳者之一,就强烈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在总结秋收起义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张,从而为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可观察性

共产党成立后,绝大部分的创新采纳者都集中在党内,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都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扩散提供了可观察性,主要可以从四方面观察其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从经济因素上看,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剥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只能依赖外国资本,在夹缝中生存,单纯的依靠资产阶级的力量进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无法引领民族实现独立和民主。而马克思主义深刻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敌对性,指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共产主义道路。

但需要直面的另一个事实是,抛开大国体量,我国的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然较高;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物流运行能力和效率不平衡;物流供需衔接较弱、基础设施网络配套不够;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物流市场治理体系和能力有待加强;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任务艰巨。

其二,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失利之后果断调整策略,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拉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并没有生搬硬套苏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而是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再创新,提出“农村中心论”。在该思想的指导下,红军革命根据地迅速得到发展,并打破敌人多次“围剿”,建立苏区政府。

其三,遵义会议的召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开始长征,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及时清算了党内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起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将党的革命事业从失败的边缘拉了回来。这次会议的召开,还是说明了只有立足于中国国情,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发挥真正的力量。

从革命力量上看,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曾发起过改革甚至革命,如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等,但是这些改革或革命最后都失败了,这就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太过软弱,革命意志不坚定,不能领导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

这些革命实践成果或多或少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从这些革命实践的胜利中就能观察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

五、总结

无论是早期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通过《新青年》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还是共产党成立之后创办的党报,都能看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渠道在中国得到传播。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有了更多的采纳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的落后性和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体现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比于资本主义的相对优势。同时,当时的中国向西方学习多年,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异质性降低,相容性提高,这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基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向中国扩散后,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都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扩散提供了可观察性。

注释 :

① 李军林.大众传媒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作用[J].当代传播,2007(05):14-18.

② 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创新的扩散[M](第四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第5 页.

③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第143-144 页.

④ 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创新的扩散[M](第四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第206 页.

总部设在德国布鲁克赛尔的德国SEW集团成立于1931年,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5个制造厂、77个装配厂。其生产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被誉为“世界传动领域先驱”。中国无疑已经成为SEW全球最大的市场,秉持着德国企业“精益求精”的初心,SEW深耕中国市场,为中国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⑤ 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创新的扩散[M](第四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第223~224 页.

参考文献 :

[1]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创新的扩散[M](第四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3]姜喜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三个误解[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5(02):65-72.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QueryID=7&CurRe c=1&recid=&FileName=SHJX201702008&DbNa me=CJFDLAST2017&DbCode=CJFQ&yx=&pr=&URLID=&bsm=QS0102;

[4]李军林.大众传媒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作用[J].当代传播,2007(05):14-18.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QueryID=4&CurRec=1&recid=&FileName=DACB20070 5006&DbName=CJFD2007&DbCode=CJFQ&yx=&pr=&URLID=&bsm=QS0101;

标签:;  ;  ;  ;  

创新扩散视角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扩散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