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考试的改革_中考论文

中学语文考试的改革_中考论文

中考语文在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考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学语文教育要改革,考试改革是关键。

去年4月,教育部作出决定,在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荆门市、 福建省莆田市、山东省烟台市、吉林省辽源市、上海闵行区和北京顺义县等七个市(县、区)进行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以期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广。

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的中考语文考试改革决定一经作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释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提示写作特点,一篇篇有血有肉的课文被肢解为一堆堆七零八落的知识拼盘;千篇一律的程式已使学生对母语学习了无兴趣,而标准化试题的一拥而上,更使语文教育钻进了死胡同——

语文教育,不改怎么行

在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始终处在核心地位。近些年,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颇有微词,教育界也展开了一场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和深刻反思。

毋庸置疑,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伴随着20年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各地也在语文教改实践中涌现了一批颇有成效的经验。然而,倘若我们把中小学语文教改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察,放在信息社会、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世纪之交来透视的话,我们便不难发现问题的另一面。有人把语文教育的诸多弊端,概括成四句话,即人文精神的淡化、听说训练的弱化、阅读教学的繁琐化和写作教学的程式化。

对此,国家总督学柳斌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语文教育如果拘泥于知识点兜来兜去,显然解决不了语文的本质问题。必须从增强能力、文化、整体和科研这四种意识入手,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为语文教学改革创造条件。他说,国家的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正在付诸实施,与之相关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程也在加紧制订,我们准备从语文学科首先抓起,因为语文教改确实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突破应试窠臼,从中考语文开始

针对当前语文教育中矛盾较为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考试内容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决定以改革中考语文考试作为突破口,推动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

语文中考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其评价功能不仅表现在价值判断上,更体现在价值导向上。这些年,由于考试命题存在的某些弊端,往往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其中尤以“标准化试题”问题较为突出。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痛陈其弊:连语文的答案也搞标准化,“齐心协力”就对,“同心协力”就错,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八股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考语文改革,从一开始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过充分酝酿,教育部确定了苏州、荆门等7个市(县、 区)作为全国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单位进行改革,同时下发了《关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所体现的改革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它要求试点地区要在改革中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性质与要求,符合语文学科特点,要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利于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能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有利于建立语文学科的科学评价体系。教育部还在下发的《意见》中对中考语文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使这项改革得以顺利实施,7个市(县、 区)的教育部门均采取了相应措施,培训教师,向社会广泛宣传这项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并根据教育部要求制定了符合各自实际的本地区实验方案,精心组织了实验。

从第一轮的实验结果看,各实验区都不同程度减少了客观题的题量,增加了主观题题量,试卷结构大为简化。上海市考重点高中的试卷只有作文一项,苏州的试卷由语言的积累与应用、阅读、写作三部分构成。多数实验区对试卷的卷面书写都提出了要求。对一些繁难艰深、实用价值不大又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如词类分析、字的构成、戏剧常识、语法中的部分内容、应用文体知识等不再列为考试范围。这次考试改革,各试验区试卷中的选择题都大大减少或取消。为了确保试题质量,各地均建立了严格审题制度。荆门市在审题过程中,采取了一票否决制,因而在判卷过程中,教师对试题基本没产生歧义。

写作能力是这次语文考试的重点。根据教改的指导思想,实验区对作文命题都做了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真事可写、有真感可发、有真情可抒的尝试。

由于这次考试内容增加了主观题,阅卷能否做到公正、公平、科学,不仅涉及学生实际利益,也成为家长最关心的事。为了确保阅卷质量,各试验区坚持并完善了试卷试评制度,统一了评卷标准和要求。苏州市、辽源市在评分标准中规定,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与标准答案不同也算正确,有创见性的还可以加分。多数试验区采取了三人独立、不固定分组、随机组合的方式阅卷,三人评卷分数进行比较,差值不大,取平均分,差值超过标准,由专家组仲裁。各试验区还按照教育部建立阅卷人员的资格认定制度,挑选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阅卷。华东师大还专门为此编写了一个软件来帮助和加强阅卷质量监控。上海闵行区、苏州市在阅卷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中考改革初见成效,但语文教改未有穷期

中考语文考试改革,在试验区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中无疑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一些参加考试的教师和学生反映,这样的考试,使思维敏捷、博闻强记、涉猎面广、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由于题出得灵活,答案宽松,中下等学生成绩也能有所提高,这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平时采取死记硬背教法和学法的教师与学生也在这次改革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震动,实验得到了大多数师生的欢迎。

语文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由此而深入的语文教改和其他学科的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拉动力和改革力度,凝聚着众人的目光。

毫无疑问,中考语文考试改革所带来的整体效应,决不仅限于语文考试改革本身。

不久前,教育部召开实验区工作总结会,总结了改革试点的主要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决定,今年将在全国各省推广这项改革。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语文教改将和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一样,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改革,仍未有穷期。

标签:;  ;  ;  ;  

中学语文考试的改革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