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沙洋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湖北 荆门 448200)
(2湖北省沙洋县人民医院中医疼痛科 湖北 荆门 448200)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5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针刀组和传统针刀组,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超声引导针刀组治愈率为61.5%,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传统针刀组(P<O.05)。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明显优于传统针刀治疗,可使操作更为快捷、准确、安全,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频超声;小针刀;腕管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140-02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年人好发,为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腕管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对更好,主要有切开减压手术及内镜下手术两种术式。本病在中医康复理疗门诊中多见,小针刀常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以往均在非直视下操作,对病变部位范围、深浅难以把握,疗效不确定。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正中神经、腕横韧带及周边毗邻组织结构声像,并可观察引导针刀的操作。本研究主要采用高频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项腕管综合征患者,均符合《骨科疾病诊断标准》[1]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36例;病程一个月~3年;年龄30~69岁,平均46岁。采用随机分为两组,分为超声引导针刀组和传统针刀组两组,每组均为26例。
1.2 仪器
采用Philip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高频探头,探头频率10~12MHz。
1.3 操作方法
患者均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必要时检查肝肾功能、胸部X线检查及心电图等。
1.3.1传统针刀组:①选取进针点。患者坐位,患手平放于治疗台上,掌心向上,使腕关节呈背屈位。在远侧腕横纹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一进针点,用龙胆紫做好标记。②常规消毒、局麻。在施术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医者戴消毒手套,以1%利多卡因针注射液4ml局麻药液浸润麻醉。③针刀操作。取4号无菌小针刀,避开正中神经,使针体和腕平面成90°角进针,经皮肤、皮下组织,深度约5mm,抵腕横韧带然后使针体和腕平面成15°角,对增厚的腕横韧带反复挑切,于此同时,将针刀沿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向中间平推数下,以剥离腕屈肌腱和腕横韧带的粘连,解除正中神经卡压,针下有松动感时即出针。出针后压迫针孔止血3分钟。予创口贴敷贴针孔,忌水洗2天防止感染。
1.3.2超声引导针刀组:①选取进针点。患者仰卧位,患手平放于治疗台上,掌心向上,使腕关节呈背屈位。治疗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选择正中神经明显增粗、回声减低的部位作为手术部位,利用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区域,避开大的血管、神经,确定穿刺路径,并做好体表标记。②常规消毒、局麻。在超声引导下以1%盐酸利多卡因4ml分别行腕横韧带浅层及深层局部浸润麻醉。③操作:常规消毒、铺巾,超声引导下进针至病变部位,在实时超声监控下,对增厚的腕横韧带反复穿刺、挑切,将腕横韧带切开约5mm。术中超声密切观察手术前后正中神经改变以及腕横韧带切开后的断端声像。术后刀口处外敷创可贴。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 疗效标准判定。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 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有效:症状减轻,功能 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0 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超声引导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盲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腕管综合征的常规手术方法是切开减压,但术后瘢痕增生明显,有导致正中神经受压的风险;小针刀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融为一体,把两种器 械的治疗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针和刀的双重治疗作用[2],小针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切开腕管,以彻底松解腕管,使腕管内的正中神经能减压,从而消除手指的麻木和疼痛。能达到与外科手术切开相媲美的效果。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虽然小针刀疗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段,但在非直视下操作,疗效并不确定,文献显示,小针刀治疗时医生全凭感觉和经验盲穿,对进针的深度和剥离的范围不易掌握,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稍不注意就会损伤血管、神经和周围正常肌肉韧带组织,为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分辨力的提高和高频探头技术的改进,超声检查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以致成为目前评价肌肉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3]。高频超声引导下可清晰显示小针刀的位置、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结构,能避开大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指导医生确定穿刺部位,在小针刀治疗时可实时监控追踪小针刀针尖的方向和位置,指导其准确到达靶目标,减少治疗时间和副损害,其固有的可视性和独特的实时性,为操作者提供了精确性和安全性的保障,临床观察表明引导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我们对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治疗,可直观地观察血管、神经以及肌腱的位置[3];引导针刀直达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并可实时观察病变部位的声像改变。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3个月随访,无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超声未见腕横韧带离断端瘢痕增生粘连,正中神经形态维持良好。
【参考文献】
[1]李峰,冯建书,聂喜增,等.骨科疾病诊断标准EM3[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66.
[2]朱汉章.针刀医学[M].北京:⑴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140.
[3]郭瑞军.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6.
论文作者:施春雷1,李昌雄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超声论文; 针刀论文; 综合征论文; 韧带论文; 神经论文; 部位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