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与政策建议_经济论文

近期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与政策建议_经济论文

对近期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及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经济发展论文,近期论文,趋势论文,建议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不断趋缓,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极大关注。我国经济究竟是由快速进入低速发展呢?还是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一、快速增长:未来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主要是看增长空间、物质基础和资金供应情况。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快速增长仍是未来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经济快速增长的空间还比较大。

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提高了全国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提高到1998年的79553亿元; 人均收入水平明显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79元上升到1998 年的6374元,由低收入国家迈向了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但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还比较低。据世界银行测算,199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25%、高收入国家的3%,美国的2.5%、韩国的7%。正是这一偏低的人均收入水平,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特别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不平衡问题,又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发展的空间。

(1 )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998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相差1.5倍。如按10 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估算,将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左右。

(2)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98 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22元,中部为5252元,西部为4031元,东部分别比中部、西部高0.81倍和1.36倍。如按中部与西部人均GDP在10年内达到东部人均GDP水平估算,将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5%左右。

(3)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当前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 一方面表现在供过于求的产业比较多,如家电产品、一般日用品、服装等产业;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供不应求的产业,如高新技术及与农产品流通服务配套的产业,特别是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一些服务业。世界发展史表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为经济增长提供空间。

2.经济快速增长的物质基础较为充足。

物质基础的薄弱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经过20年特别是进入90年代的不断加强和发展,物质基础薄弱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1 )劳动力供应充足。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大约每年新增劳动力1500万。劳动力供给相当充足,加之劳动成本相对较低,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低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2)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尽管我国农业生产基础仍很脆弱,但由于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推广,农村经济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近一个时期以来农业得到了稳定发展,粮食已连续三年稳产高产,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农产品供给。

(3)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状况大为缓解。能源、 交通和通讯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但经过20年的不断建设发展,这一状况已大大缓解。煤炭、石油已出现了相对过剩,南北、东西交通网初步形成,通信得到大大加强,增强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后劲。

(4)主要基础产品供应较好。钢材、 十种主要有色金属等绝大多数原材料生产能力偏大,产品基本上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目前不是担心有没有这些产品,而是为这些产品有没有市场而着急。

3.经济快速增长有充足资金的保证。

判断经济增长趋势,除要分析增长空间和物质基础外,还要分析有没有充足的资金润滑经济的快速增长。

(1)国内资金充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储蓄率平均在35 %左右,不仅高于日本平均32%的水平,而且远远高于美国平均17%左右的水平。到1998年底,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53407 亿元, 已相当于当年GDP的67.1%。国内资金供应相当充足。

(2)国外资金仍看好我国市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利用外资得到了长足发展,到1998年底已累计利用外资高达4072亿美元。尽管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利用外资有所放慢,但仍达589亿美元。 预示着未来一个时期国外资金仍将看好我国市场。

在以上判断基础上,我们通过对比国际通用的方法及我国的数据支持状况,对未来中长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初步测算。

从理论上讲,利用生产函数对未来经济增长速度进行测算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需要较完备的历史数据支持,测算困难较大。为此,我们选择了平均法,即将过去较长时期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视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办法,测算未来经济增长速度。过去2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增长9.8%,如再考虑到一些不确定因素, 我们认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保持在8%~9%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二、放慢增长:我国近期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快速增长是未来中长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大约保持在8 %~9%的年均增长速度。但从近期看,由于受需求、供给、 结构和制度等领域中问题的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将受到干扰,放慢增长将是我国近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需求在国内外环境影响下,动力不足,缺乏快速增长的基础,是我国近期经济增长放慢的最主要因素。

经过20年的快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整个运行机制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转变,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供给转向了需求。因此需求成为决定经济增长趋势的主导因素。

(1)近期消费需求的超速增长势头将有所放慢。 随着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消费得到了空前的满足。食品消费趋于稳定,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9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4%,农村居民为55.1%。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基本饱和。这一基本格局,加之以下一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近期消费需求增长势头将有所放慢。一是居民收入特别是持久性收入增长缓慢,当前在城镇主要是工资收入增长慢,在农村主要是农产品收入增长慢;二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47倍,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4.2∶1。如考虑到畸高收入户,这一差距更大。此外,居民消费环境以及居民支出预期提高也都限制了居民即期消费需求的增长。

(2)投资需求虽能够在政府支出加大下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长,但因财政收入和规模的限制,加之集体和个人投资不活跃,整个投资的增长将受到一定限制。随着政府投资力度政策的逐步加大,估计投资将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但由于受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整个投资的增长势必受到一定限制。一是财政规模的限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规模不断缩小,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7 年的11.6%。而同一比重发展中国家平均为20%~30 %, 发达国家平均为30%~40%左右。偏小的财政规模必然影响到政府加大投资的力度和效果。二是集体和个人投资积极性不活跃。受居民消费需求这一最终需求增长趋缓的影响,加之投资预期收益的下降,集体和个人投资极不活跃,1998年集体经济投资下降3.5%、个人投资增长6.1%。估计这一趋势仍将保持一个时期。

(3)国外需求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 将面临着更加困难的局面。从趋势上看,亚洲金融危机正逐步趋于稳定或好转,为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恢复的缓慢以及东亚各国货币贬值的影响,短期内将对我国的国外需求产生较大的冲击。一是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量增长速度仍保持在较低水平。根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预测,最近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将会趋于好转,经济增长率大体保持在2.0%左右,全球贸易量增长5%左右,增长幅度分别比1996年~1997年低一半左右。这势必影响到我国国外需求的增长。二是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借助经济的恢复以及货币贬值的优势,竞争力大大增强,这在我国与这些国家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的情况下,将限制我国出口的增长,影响着我国的国外需求。

2.供给潜力很大,但供给的水平和质量不高,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20年的国民经济特别是投资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供给潜力很大,但供给领域内的问题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1)供给中的重复问题较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 受利益机制的驱动,一些地方和个人对一些见效快、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短平快”项目投资比较多,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在供给短缺情况下,重复建设的危害表现不明显;在买方市场环境下,重复建设的弊端日益暴露。一方面精加工、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供给严重不足,只好依赖进口;另一方面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造成恶性竞争。

(2)供给中无需求的份额占有一定份量。 由于市场需求的强约束,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据对900 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调查,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左右,最低的只有10.2%。这表明虽然我国工业产品的供给能力很大,但无需求的产品比例仍占有相当的比重。

(3)供给中还存在着明显的质量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供给质量总体上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其中的问题还不少,主要是假冒伪劣产品还不断出现。这不仅不能较好地满足需求,更严重的是还会增加库存,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质量。

3.经济结构和布局不平衡问题突出,是影响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偏慢。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偏慢,不仅直接影响到全国经济增长速度,而且更为严重的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形势,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循环,增加了扩大内需的难度,又进而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2)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缓慢, 影响着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为优化经济结构,以纺织工业为突破口,限产压锭,对煤炭、石油石化等产业也分别采取“权力下放”、“强强联合”的措施,对促使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升级起了积极作用。但受再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进展缓慢,必然影响到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3)收入分配中财政收入偏低,加大了财政政策的实施成本。 面对近期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和集体个人投资需求不振的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果断地作出了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投资的决策,确保了总需求的适度增长。但由于财政收入相对偏低,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投资,政府不得不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结果是加大了财政政策的实施成本,影响着财政政策的调控空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政政策的灵活性。

4.制度的不完善、不配套是影响近期经济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整个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已逐步趋于完善、配套,这也是我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得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保障,但从近期看,制度的不完善、不配套确实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有:

(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使得经济结构调整难以避免的下岗职工生活得不到切实保障,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提高了居民的未来支出预期,减少了即期支出。

(2)一些制度限制了居民消费支出。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职能部门对一些商品和服务的管理上。如对私人购买汽车的不合理收费,一些城市规定的“占地费”,电力部门收取空调增容费及超额用电过高加收电费,对公有住房限制房产买卖的规定,等等。这些规定和制度都不利于居民对相关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3)缺乏必要的转移支付制度。西方国家借助转移支付制度, 将部分暂不支出的资金转移到急需支出的部门和个人,较好地保证需求的稳定增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稳定器”。目前,全国上下已经认识到这一制度的重要性,也正逐步建立,但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还十分有限。

三、几点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快速增长仍是未来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但由于近期需求、供给、结构和制度等领域中问题的影响,放慢增长将是我国近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说明,只要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准确,力度到位,注重解决近期经济运行中的需求、供给、结构和制度领域中的问题,完全有可能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增长的走势。

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重大变化,要促使经济的适度增长,宏观调控政策不要希望寻求“一招即灵”的措施,必须要多管齐下,也不要急于求成,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以缩短经济增长放慢期。

第一,在需求管理方面,针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要立足国内需求,确保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双启动,特别是要注重启动居民消费以及集体个人投资。对居民消费来说,需要提高城镇职工工资收入比重,提高农民农产品的收入比重,解决城乡及其内部收入差距,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还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调整消费政策,降低居民支出预期;对集体和个人投资而言,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改制步伐,清理取消对集体个人投资不利的一些制度和规定。

第二,在供给管理方面,除了继续切实落实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一系列措施外,当前应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目前重点应在中小城市和农村;二是要加大对市场竞争的规范管理,杜绝恶性竞争;三是要积极扶持各种服务业,特别是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业、农产品加工业等。

第三,在结构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事实上,没有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的经济也难以继续发展,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也将受到影响;其次要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除继续落实好纺织行业限产压锭、煤炭行业限产关井外,还要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后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财政收入比重,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启动经济的作用。

第四,在制度管理方面,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大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力度,清理取消一些部门限制居民消费的各种收费项目和规定。

标签:;  ;  ;  ;  ;  ;  ;  ;  

近期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与政策建议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