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PDCA 循环是现代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反映的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以及检查和处理等过程螺旋循环,而且每次循环,都会解决一些问题,而且质量水平也会随之上升到新的高度,下次循环过程中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本文将如何采用PDCA 循环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质量管理;PDCA循环;应用;研究
对于PDCA循环而言,从立项、图纸设计以及现场管理,到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方案以及施工质量,贯穿工程全过程。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检测以及施工阶段,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PDCA循环而言,其中任何环节存在问题,均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实践来看,PDCA 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现在很多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企业所关注的重点话题。
1 PDCA循环四个阶段
对于PDCA循环而言,在实践中如图1所示的顺序发挥作用。
第一个阶段就是计划制定(拟定为P),该计划一方面包括目标,另一方面还包括该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需要采取的相关措施和方法,其中包括方针确定、目标以及活动方案等内容。第二个阶段则实际计划的执行(拟定为D),即计划制定出来以后,组织人力、无力进行该计划的执行,确保计划得以实施。第三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检查(拟定为C),对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检查。其中,主要包括了自检、互检以及专门的管理检查等形式,无论哪种检查形式,均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检察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实际条件有无变化,以及该计划难以执行和落实的主要原因。2、对计划或者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检查,看质量是否达标,并对其予以确认、评价。第四个阶段是,就是进行总结和处理(拟定为A),即总结经验,并且对遗留问题进行清理。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其成因,分析研究以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在实践中,问题处理时又包括两个基本步骤,即纠偏与预防。其中,前者主要采取的时应急措施,目的在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后者则与之不同,主要是进行信息反馈,对问题的症结进行反思和总结,为日后类似问题的发生提供借鉴。
二、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PDCA循环应用
1、工况概述
某建筑工程项目长约70米,宽度为20米,整个建筑占地面积达1300平米,全部采用现浇框架结构。该工程地基多为杂填土,以灰土挤密桩为地基。整个工程施工工期为一个月,地基施工质量是主体工程的关键,为确保施工质量,需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成孔,对夯击次数以及夯实后的干密度进行严格控制。
2、PDCA应用
实践中,为保证灰土挤密桩地基施工质量,利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控制,在施工时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的解决之。
2.1第一次循环应用
在5组试桩中,3组是成功的,其余2组均为不合格。通过调查发现,不合格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填料质量以及夯填工艺和质量检查:操作人员不熟练,未严格按照施工规程进行操作;质量检查不到位,抽检不当;锤重以及锤型选择不合理,而且灰土的计量存在误差或者错误现象;灰土配比不满足要求,或者填料受到了雨淋;填料用量未达到预设容量,地面的杂填土太厚,而且地基土中的含水量超标等。对此,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第一,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图纸,对工艺流程进行熟悉,并且准确掌握规程、方法以及验收规程。同时,还要邀请专家深入施工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问题,并且提出良好的施工方案;组织班组进行施工现场口头以及书面交流,并且统一作业方法,对操作过程进行熟悉。
第二,针对每一个地层,利用不同的档位进行钻进,以免硬地层出现卡钻或者断钻等现象,并且选择适宜锤重以及配套锤型,落距严格控制;遵守成孔挤密作业流程,先从外圈施工,然后再进行里圈相间施工,确保桩位正确性。
第三,清除影响钻进工艺的杂质和建筑垃圾。对于场地而言,起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此时采用井点进行降水,通过降水可使地基土实际含水量达标,然后再进行回填夯实。
第四,确保电子秤称量无误,对灰土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回填料应当确保搅拌的均匀度,适当对其中的含水量进行控制,按规定和标准进行分层回填作业。同时,还要进行分层夯实,而且夯击的次数应当满足要求;各桩孔回填用料,与计算用量应当保持一致,实际用量、设计用量之间的误差,不超过±2%。在抽样检查过程中,不可只对桩顶四周进行检查,还要对桩干密度进行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
第五,阶段检查。采用以上措施进行施工处理以后,对7天后的成桩轻便触探,如果成孔质量以及桩身的强度等满足要求,则说明以上工艺和措施是切实可行的。然而,若想整个地基项目质量达到整体施工要求,应当完成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并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和研究。
2.2第二次循环应用
基于上一轮的PDCA循环,单桩质量有所提高,然工程整体质量最终验收仍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桩位出现偏差、桩心距过大以及漏桩和挤密度不够等。对人工、机械设备以及环境和施工工艺方面的原因,需进行确认,确定以下影响因素。责任制度没有有效地落实到位,技术交底以及质量检查不到位;机械设备比较陈旧,而且钻头磨损比较大,整个桩径与要求不相符;桩位控制不当,槽内作业桩位控制不到位;成桩速度太快,容易漏桩;桩心距太大,而且挤密效果不佳,均匀性有待提高。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第一,加强人员培训,落实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实践中,应当强化岗位职责,采用以师带徒的方式,严把施工质量关。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规程,明确各环节要点以及具体操作步骤,而且要求分工一定要明确,采用定人、定位以及定岗责任制,通过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人员素质和责任感。
第二,对于那些比较陈旧以及性能不达标的机械设备,应当由设备员进行及时的组织更换。同时,还要复核各钻机就位轴线、桩位,有问题时应当与专职人员加强沟通交流。开钻之前,应当由专人校对桩位,然后才能开钻,以此来保证成桩的位移不超过5厘米。钻机操作监督人员,应当对操作工艺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钻头的转速,应当保持适当的慢速。组织地面抄平,对各承台下桩的实际深度现场控制。对每一根桩都要质量评定,对当日施工桩进行检查记录,每晚都要及时的回收,交资料管理人员进行整编。桩测量人员,需对图纸上的桩位严格编号,施工完成后需进行及时的标注和记录,以免出现漏桩现象。同时,还要严格遵守成孔挤密作业顺序,先外后内相间施工作业。夯填时,如果孔壁塌方,则必须停止夯填,清除塌方土以后,再用C10型混凝土对塌方位置进行灌注,然后继续回填。完成以后操作以后,还要对各桩桩位复核验收,其中合格率应当在97.8%以上。
三、结束语
经过以上两次PDCA循环应用,可以制定较为完善和可行的操作工艺、流程,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可以达到预定目标。同时,工程项目可以按期完工,并且为后续的施工赢得宝贵的时间。通过施工过程中的二次PDCA循环应用,可以健全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使分工更加的明确,采用定人、定机以及定岗制度,更加完善了工艺标准化,对于提高作业人员的岗位责任心、下步施工作业质量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梅.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06).
[2]刘颖艳.浅析基于PDCA循环的工程设计质量监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
[3]李琳.基于PDCA循环法浅谈工程项目质量管理[J]商,2015(04).
[4]张先雷; 乔百顺; 谢汉鸣.PDCA循环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6).
论文作者:江建明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作业论文; 质量论文; 计划论文; 地基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