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相容视角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_医疗卫生论文

激励相容视角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_医疗卫生论文

激励相容视角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医疗卫生论文,体制改革论文,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健康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有效途径,不仅仅只是社会福利,良好的健康水平能够提高个人收入,并且促进经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健康就是生产力,维持较高的健康水平就是保护先进的生产力[1]。所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共享型经济增长的必需途径。

1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

利益相关者作为公司绩效评价和管理的核心概念,突破了以往的股东至上主义思想,认为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及参与,利润的分配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些主体的局部利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包含多项任务,既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将全体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又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基本用药费用负担;还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人民群众就医看病;仍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逐步均等化,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也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效率[2]。只有有效处理好各个任务关系到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高效推进;否则某个任务涉及的利益主体就会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的障碍。由此可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涉及诸多利益相关者,如参与改革的全体居民、提供基本药物的医药厂家、增强预防的防疫机构、提供医疗的医院以及推进改革的政府等。显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制度变迁,必然关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调整,整体利益的和谐调整才能使得医疗体制改革富有成效,否则,整体利益的处理不当必然会引起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从而使得医疗体制改革的绩效大打折扣。

一直以来,研究者认为市场导向的医疗体制改革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增强了患者就医的困难。因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需要以医疗成本的降低为根本目标,似乎患者就医成本的降低成为了衡量医疗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考核指标。殊不知,借助部分利益相关者成本的增加而实现其他利益相关者成本的降低,从本质上而言不是帕累托效率改进,只是成本分摊的再调整,势必会导致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且一旦冲突性超越了和谐性就会使得医疗体制改革难以推进。所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充分发挥系统性思维,以整体性思路统筹处理好各个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

在我们看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本质目标是实现全体居民的健康;预防和治疗人的疾病,保持人的健康是医疗体系的基本功能。相比之下,对于人的健康而言,疾病的预防比疾病的治疗更能促进人的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该处理好疾病预防和医疗的关系,进而涉及政府构筑医疗卫生体系的选择,居民日常健康行为的形成也应予以重视。一旦疾病发生,就需要政府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医院及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同时也要优化医疗费用结构,正确激励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很明显,利益相关者成为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系统中的各个节点,各个节点间的顺畅衔接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系统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的积极配合和有效参与,会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推进的发动因素,否则就会成为限制因素,而这必然会关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局。因而,如何激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整体性意识,就成为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课题。激励相容的理念,显然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2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树立激励相容的改革理念

由于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再调整,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某种理念来赢得各个利益相关者对改革的认同,需要采取某种措施来激发各个利益相关者对改革的支持。显然,把激励搞对,以激励相容的实践理念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能够博取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大力支持,以整体合力实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高效推进,从而为人的健康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性制度基础,进而充分发挥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激励相容的理念本质上是整体思维在实践中的体现,就是以问题的整体化解而不是替代为目标,显然是帕累托效率改进的展现。忽视了激励相容就容易陷入旧问题解决、新问题持续出现的怪圈,从而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使得整体目标无从实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树立激励相容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效理顺预防与治疗的关系,促进医疗体制各个节点的衔接。健康作为生产力,其水平的提升不应该是先破坏后修缮或者边破坏边修缮,而应当将各个潜在的破坏因素遏制在萌芽中。人作为健康生产力的拥有者,其健康水平呈现出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推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更是经济发展的终极价值指向。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构筑预防安全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合意治疗体系。这显然就需要政府、居民克服以往“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加大预防环节的投资力度,激发预防机构的积极性;同时,拓宽医院医疗服务的范围,延长医疗服务链条,使得医院、医生能在预防中体现出其对健康所起到的作用。预防型治疗思路,就是以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人的原生态健康——代替健康生产力的修缮方式,就是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利益代替短期疾病被迫治疗的医疗费用支出。引入激励相容的改革理念,能够让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健康生产力投资中获得可持续的收益,当然会赢得他们的大力参与和积极支持。

其次,有效增强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可获得性,以收益动力机制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主体积极性的激发角度而言,收益的可获得性是有效的方式。具体而言,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不必然意味着降低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而是在保证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下,让医护人员获得能够体现其人力资本投资价值的收益水平,在规范中获得而不是在寻租中攫取。同时,加大政府对卫生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健康生产力的高质发展,获得人力资本的长期收益,这既是经济发展目标对政府行为的要求,又是政府获得经济发展生产性要素的途径,能够避免因人力资本质量不高而额外付出的经济发展成本,有效避免经济增长的高代价。收益动力机制,实质上就是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投资乘数的作用,将各个利益主体的投资收益蛋糕做大,而不是在既定收益情形下的重新再分配。

再次,有效划分公益性与市场化的边界,促进医疗卫生体系的多层次发展。当前推行的医疗体制改革,不是对以往市场化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公益性的完全回归,医疗服务机构向患者收取医疗服务费用不必然等同于市场化,政府对公益性目标的强调不必然等同于免费提供[3]。问题的关键是,费用的收取是否应当和科学,患者的支付是否可承受或应当,政府的角色是否缺位、错位或越位。就医疗卫生服务而言,政府应当在公共卫生或者基本医疗领域承担责任而不是缺位,在特需医疗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不是错位或越位。公益性与市场化边界的划分,能够让各个利益相关者在整个医疗服务链条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高效推进无疑是必须的环节。我们需要清醒的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是将医疗费用包袱甩给某个利益相关者,而是优化成本支付与收益获得,需要承担的责任不能规避,本应获得的收益也不能被剥夺。

3 结论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制度变迁的动态化过程,这使得利益相关者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甄别改革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并时刻树立激励相容的改革理念,以此来有效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地将健康视为生产力,并以此彰显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观。

标签:;  ;  

激励相容视角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_医疗卫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