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的情境创造_思想品德论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思想品德论文,课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柳斌曾说过:“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枯燥的死胡同。”创设情境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有利条件,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就成为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问题。情境设计的方法丰富多彩。在此,本人以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的策略

1.生活情境。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为实现教学目的,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教材第一课的引言,以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件事作为场景,并以时间安排上的冲突为切入口——

小方怎么办?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样决定?这样很快就把学生带进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生活中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的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问题情境。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中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很多。例如,学习第四课的第四目“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所掌握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去年暑假我去了北京,发现北京晚上的路灯只一半亮着,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另一半的灯坏了?学生们七嘴八舌,有不少同学认为这是为了节约用电,并说明了理由。接着,我又提出:这符合我国建设什么类型社会的要求?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违背这种社会要求的行为?应该如何克服?学生们纷纷抢着回答,使课堂教学进入了高潮。

通过创设问题,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解决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一些困惑,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丰富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

3.视频情境。

视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例如,学习第八课第一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通过视频给学生看四幅图——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一些行为:上公交车你推我搡,互不相让;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个别人在网络聊天室里恶意谩骂他人。你是否遭遇过上述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

视频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感性材料,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这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便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为再一次创设视频教学情境提供资料。

4.想象情境。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而且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然而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就越有创见。例如,学习第七课第二目“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时,我让学生们尽情想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情景,怎样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每个同学的想象都不尽相同。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使命感。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5.交流情境。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例如,学习第四课第一目“坚持对外开放”时,我让学生们讨论: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一种是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学生们经过一番激烈地争论之后达成一致共识,我们既要坚持对外开放,但不能盲目引进,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增强自我创新能力,打出自己的品牌。

在交流情境学习中,学生们往往有不同的意见,争论非常激烈。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因此,创设交流情境可以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学习。

二、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的创设要围绕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教学目的。在思想品德课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应注意符合学生的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因此,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状况,选取的材料既要有吸引力和新鲜感,又要有思想性和教育性,还必须注意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以及初中生在心理和接受能力上的适应性。

2.情境创设应注意学习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加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创设的情境是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学生某一方面的进步。

3.情境创设应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勇敢地进行思考、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能力。

4.情境的创设应注意教学的目标性。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多先进的教学法,都必须考虑到是否有利于该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情境创设应紧扣教学内容,富有针对性,能有效地帮助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设问要简要明确、新颖,这样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任何尝试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考虑学科特点,注重实效。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使教育改革沿着良性轨道发展。

标签:;  ;  

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的情境创造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