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王文红

揭阳市慈云医院 522000

【摘要】目的:研究助产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产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助产护理(对照组60例)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观察组60例),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孕妇生产阶段宫口扩张时间、胎儿分娩时间、胎盘分娩时间与对照组孕妇相比均明显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生产阶段母婴并发症发生率(8.3%)与对照组孕妇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护理中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缩短孕妇生产所耗时间,提升孕妇生产阶段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助产护理;心理护理;生产阶段

前言

伴随当前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孕妇分娩过程中对助产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助产护理不仅要帮助孕妇顺利完成分娩,还要关注孕妇心理变化以促使孕妇积极配合相关护理措施,以培养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1】。本次研究将关注助产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措施,总结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120例孕妇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孕妇年龄由低至高21岁~42岁,平均(30.4±2.5)岁,孕周有短及长38~42周,平均(39.6±0.4)周;对照组(60例)孕妇年龄由低至高21岁~42岁,平均(31.2±2.8)岁,孕周有短及长38~42周,平均(39.5±0.6)周。观察组、对照组孕妇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助产护理,护理人员每隔4~6h为孕妇检测其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指导孕妇濒临生产期间的饮食要点,引导孕妇进行科学安全的产前运动,加强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命体征指标监测记录,随时做好接产准备。同时护理人员应以口头交流的方式指导孕妇分娩时的注意事项。

观察组孕妇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措施如下:

①言语交流:护理人员在孕妇入院后即应与其进行积极交流,通过宣传书册的讲解、过往病例的分析等方式,给予孕妇积极鼓励使其能够乐观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娩过程。同时护理人员应结合孕妇自身经验与知识,指导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耐心解决孕妇的思想疑虑及生产疑问,从而消除孕妇内心不良情绪,避免孕妇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还应联合孕妇家属,在生活和身体上帮助孕妇做好相关准备,给予孕妇更多的家庭关爱和友情支持,积极消除外界环境对孕妇心理精神的消极影响;

②心理分析:护理人员应定期分析把握孕妇的心理变化,结合孕妇家属分析其心理不良变化的原因,记录孕妇心理变化情况并给予积极的引导鼓励,坚持做好孕妇的情绪培养工作,确保孕妇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分娩准备。尤其在孕妇即将生产时,护理人员应全程握住孕妇手掌,积极鼓励孕妇乐观面对生产,及时向孕妇播送利好消息,安慰孕妇生产进程即将结束,帮助孕妇擦汗并引导孕妇保持放松-紧张-放松的生产状态,积极满足孕妇正常心理需求,确保孕妇生产过程中始终拥有强有力的心理支撑。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孕妇生产阶段宫口扩张时间、胎儿分娩时间、胎盘分娩时间等;

②统计两组孕妇生产阶段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分别以( )、(%)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 检验、 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生产时间

观察组孕妇生产阶段宫口扩张时间、胎儿分娩时间、胎盘分娩时间与对照组孕妇相比均明显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生产时间对比( )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孕妇生产阶段母婴并发症发生率8.3%,其中新生儿窒息1例、胎儿窘迫2例、宫缩乏力2例;对照组孕妇生产阶段母婴并发症发生率20.0%,其中新生儿窒息3例、胎儿窘迫3例、宫缩乏力6例。两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孕妇生产过程中胎儿离开母体并顺利成为独立个体,这一阶段可分为宫口扩张阶段、胎儿分娩阶段、胎盘娩出阶段三个部分【2】。整体来讲,生产阶段耗时较长,孕妇在此阶段必不可少的面临疼痛影响,同时也面临着焦虑、恐慌、焦急等心理情绪的影响【3】。此时处理稍有不慎,则对母婴安全均会造成不利影响。

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孕妇助产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首先结合孕妇生产阅历等实际情况加强与孕妇的积极交流,利用宣传图册、过往病例等优秀资料更加清晰的向孕妇解释生产阶段的注意事项,同时积极利用孕妇家属的力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给予孕妇更多的心理支持,积极满足孕妇生活及心理所需,避免外界消极因素对孕妇心理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有效达到提升孕妇生产阶段的配合程度,确保生产阶段的顺利进行。临床研究显示【4-5】,心理护理能有效提升助产护理效果,对提升孕妇生产护理满意度亦有积极作用,是确保助产护理效果的一项有效措施。而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孕妇在生产用时、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助产护理中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缩短孕妇生产所耗时间,提升孕妇生产阶段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海英. 心理护理在助产过程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7(27):247-248.

[2]侯红燕. 心理护理在助产中的临床应用评价[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2(4):45-45.

[3]潘雪莲. 心理护理在助产过程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34):143-144.

[4]吴蕾, 王银萍. 心理护理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7):1288-1288.

[5]萧春燕. 助产士心理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21):172-174.

论文作者:王文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  ;  ;  ;  ;  ;  ;  ;  

助产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王文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