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利性与公益性的成本比较——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运行方式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益性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成本论文,方式论文,赢利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数字图书馆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书馆业,而是涉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多个行业的新型媒体产业。数字图书馆面临着发展的机遇:技术的创新使得信息服务的手段、能力、范围、深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传统图书馆的“围墙”正在被拆除;观念的革命已使图书馆开始重构“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关系,从而引发多个层次的机制创新;大规模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启动正在唤醒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巨大商业价值;“知识经济”将知识与创新紧密结合,数字图书馆组织与管理知识推动并参与创新,是“新经济”的重要环节。
同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又具有多种挑战:技术的飞速发展完全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业务的时空概念,虚拟信息空间的建立正在逐步侵蚀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范围;信息爆炸加快了传统图书馆的“老化”速度,图书馆的维护成本迅速增加;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需求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力不从心”正在成为众多图书馆的普遍状态;“公益型”服务的机制与社会需求的突破性、革命性、跳跃性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及运营需要一个全新的思路,不仅包括下一代因特网上如何构造数字图书馆等技术性研究,还涉及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跨越时的建设和运作的商业性探索。我们需要不断发展图书与情报的网络,让人们在低成本的状态下就能共享这一重要的资源。然而,如何才能让人们共享资源的成本较低呢?作者从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和赢利性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从成本分析以及与之相关的经营方式方面进行了探讨。
2 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和赢利性特征分析
公益性是指数字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与传统图书馆相一致,即保持信息的采集、分类已及原始信息的免费提供。同时还应利用网络手段,增加过去不宜实现的主动服务(主动提供书目、部分摘要、书评等)功能,针对大众需求进行公益性服务。
赢利性是指图书馆通过两方面运作进行获利,一方面对已有信息的再加工收取费用(如: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企业家信息提供等);另一方面通过网站吸引注意力进行运作。前者应该在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了解用户的各种需求,对用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用户群,通过加工相应的信息来获利。后者可以通过设立网上书店等电子商务活动来达到赢利的目的。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因特网传播渠道服务全球的中文读者,以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宣传中华文化,即数字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国家数字文化平台、国家数字教育平台、国家数字资源平台[1]。
从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定位来看,应该是完全公益性的。但从建设经费的投入考虑,目前国家不可能长期不断投入足够的资金保证其建设和运行,这也是需要成立中国数字图书馆公司,从多个渠道融资的原因。如何吸引私人投资者在图书与情报领域内的投资,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与赢利性之间如何平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2]。本文接下来就从两种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角度做进一步分析。
3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分析
3.1 数字图书馆的成本来源
从技术角度看,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一类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它采集、加工、处理、存储、组织、发布、利用(含版权保护)和归档数字化信息及知识。该系统要涵盖多个分布式的、超大规模的、具有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通过因特网对国内外用户提供高效跨库、无缝连接的信息服务。所以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以及维护过程中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性成本。
从应用的角度看,数字图书馆对于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的加工、进行高质量的保存和管理,实现知识增值,并具有能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性数字内容存取的服务系统。数字图书馆还包括网络内容资源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范畴。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过程中,信息的加工、保管以及知识产权的转让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3.2 数字图书馆的成本类型
数字图书馆的成本与其信息服务方式的定位相关,并且在建设期和运营期也有所不同。
表1 公益性和赢利性数字图书馆在不同阶段的主要成本
各阶段主要成本运营期(主要决定是否对价格进行限制)
建设期
(主要决定投资者)短期 长期
类型(以劳动变化为主)
(以资金变化为主)
公益性技术成本(固定成本)
劳动成本资源更新成本及社会成本
(大众性) (资源性成本相对较少)
(服务人员工资)(由于竞争程度的降低)
赢利性资源成本(固定成本)
劳动成本 机会成本
(专有性) (技术性成本相对较少)
(服务人员工资)
(资源更新的成本相对较少)
公益性程度越高的数字图书馆,多为大众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由于服务对象的范围广泛、需求多样,故对信息提供的工具与平台、交互界面、多语言问题、以及标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较高,导致技术性成本相对较高,这就要求在建设期就应有大量的技术性投入,这些成本可视为固定成本。在运营期,除了服务人员的工资等劳动成本外,主要是信息资源更新(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以及利用过程中的自生和附加成本以及专利性的知识产权成本)的可变成本,以及由于公益性服务所导致的竞争程度的降低而可能带来的社会成本。
赢利性程度越高的数字图书馆,多为专有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对于信息服务专业性较强、被服务对象较少的数字图书馆,由于需求范围较狭窄,将导致运营期的机会成本增加,并且相对于运营期而言,在建设期的专业化信息资源的先期建设成本较大,而技术性成本(工具与平台,其中包括总体结构标准、软构件技术、信息录入工具、搜索工具、知识挖掘工具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成本),相对于同期信息资源的建设成本则较小。
3.3 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分析
就短期经营而言,由于资本投入要素使用的固定性,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成本不能达到最小化。投入资本一定的情况下,要提供更多的服务,数字图书馆就必须雇佣更多的劳动。这种服务性劳动成本的变化,在短期内几乎没有赢利性和公益性的差别。
就长期而言,改变各种要素的投入,特别是增加信息资源更新的资本投入,同时又由于信息用户的学习性效果,都会使得经营成本降低,数字图书馆可以选择合适的要素投入组合,使得提供一定量的服务的产出成本达到最小化。
长期经营过程中,当信息服务水平变化时,数字图书馆改变投资要素(信息服务劳动、信息资源更新资本等)的组合比例是有利的,它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即可用低于双倍的成本获得双倍的服务效应。但是,当双倍的信息服务需要双倍以上的投入成本时,就又变成规模不经济了。
同时,许多数字图书馆所能提供的信息服务常常不止一种。有时所提供的几种服务紧密相关——如网上书店和远程教育等。还有些时候,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性质上没有关系。然而,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数字图书馆通常在提供两种以上信息服务时拥有服务和成本的优势。这些优势可能是源于投入要素或服务设备的联合运用(如联合市场计划),能降低成本的共同管理等。在有些情况下,某种信息服务会产生自动和不可避免的附加服务效应,而它对数字图书馆是有用的,例如网上书店所形成的网上文化中心。当两种信息服务的联合效果超过两个各自提供相应信息服务所达到的效果时(两种信息服务分配到的投入物相等),就存在着范围经济。数字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应适当改变投资方向,以追求范围经济。
此外,由于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的学习效应,也可降低数字图书馆的经营成本[3]。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信息服务人员在起初几次完成一定任务时,需要较多的时间;当他们变得越来越熟练时,其工作速度也会日益加快。(2)经营者在从原始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到信息产品服务流程的组织方面,学会了如何将整个过程安排得更加有效率。(3)原先对信息加工整理十分谨慎的信息工作人员,也掌握了在加工整理中,如何估计在不增加缺陷而节省成本的经验,如何更好地和更专业化地运用工具以及组织也能够降低成本。(4)原始信息供应者可能学会如何处理数字图书馆的所需,并且可能将此优势以较低的原始信息资源成本的方式传递给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公益性或赢利性)会影响到建设和运营的总成本,而这种总成本又取决于在建设和运营的不同时期,技术和资源的投资需求相结合的方式。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应力图使之在公益性和赢利性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这样总成本将达到最低。
4 数字图书馆的经营方式探讨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类型,是大众性服务还是专有性服务,决定了数字图书馆性质的定位,即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公益性和赢利性的比例。通过上述成本分析,就各种成本比例而言,我们可知在建设期,提供大众性信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主要是技术性成本,而提供专门性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主要是专门信息资源建立的成本;在运行(营)期,提供大众性信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主要是信息资源更新的成本,而提供专门性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主要是机会成本。通过两种类型数字图书馆在不同阶段,特别是在运行(营)期的成本变化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几种经营方式:
4.1 均衡型
随着信息需求专业性的提高,信息需求的范围会相应减小,技术性的要求将相应降低,在运营过程中,信息资源更新的成本将相应降低,而机会成本将随着专门性的增强而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升高。我们不妨将提供大众性信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的总成本(即主要为建设期的技术性成本和运营期的信息资源更新成本)作为A成本,将提供专门性信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的总成本(即主要为建设期的专门信息资源建立的成本和运营期的机会成本)作为B成本,当两者大致相等时(如图1),数字图书馆在运行(营)期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和赢利性服务的比例应相当。
附图
附图
附图
4.2 偏公益型
对于大众化、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数字图书馆需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故在建设过程中应有较多的技术条件,成本较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信息用户需求的变化,信息资源更新也需要较多的可变成本。该类数字图书馆在运营期的机会成本增加缓慢,而固定成本(特别是建设期的技术成本)却随着大众化需求多样性的降低,特别是运营的规模效应、范围效应以及学习效应的存在和起作用,使得成本迅速降低。
对于此类数字图书馆,降低总成本的运营方式就是侧重于公益性服务,由于先期的技术成本较高,故需要有政府或者向社会筹集资金来对数字图书馆进行投资,而在运行过程中,只要保证赢利不少于可变成本即可,不应提倡有较高的赢利性,对其应有一定的政策性限制。
4.3 偏赢利型
对于专有的、有针对性的用户需求,不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条件,但在运行过程中却有较多的机会成本,并且相对于公益性而言,专一性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新较少,相对的固定成本较高。这类数字图书馆在运营期的资源更新成本变化不大,并且由于专业性用户的特点,相对于大众性用户而言,运营过程中的学习效应也不明显,但随着专业性的增强,机会成本增加迅速。
对于此类数字图书馆,降低总成本的运营方式就是侧重于赢利性服务,由于先期技术成本较低,个人或单位投资成为可能,并且由于有较高的机会成本,所以需要保证一定的投资回报率,除了国家扶持的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以及基础性领域以外,国家应放开价格限制,将其建设和运营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来协调其发展。
5 结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行既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计划调控,以各行业数字图书馆业务运营管理为核心,又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首先,应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细化和分类管理。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运行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措施。总之,各类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以综合的成本效益为标准,在公益性和赢利性之间寻找有效合理的平衡点,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