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买方市场形成中崛起的新型农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买方论文,农产品论文,农业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村改革20年,农业不断向市场经济迈进,农产品更加丰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供给不足的状况为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所取代,暂时性、区域性、结构性和低水平的生产相对过剩型的买方市场已初步形成或正在形成,农业的发展由过去追求产量为主的数量扩张型增长转变为强化品质效益的质量优化型增长,并呈现出了生产在内、市场在外的特点。这样,与此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及经营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企业带动型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贮藏、保鲜、加工业迅速发展,不仅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其成倍增值,并且抢占国际市场,从而带动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烟台龙大企业集团公司,1997年加工出口各种果蔬、水产品等4.15万吨,完成工业产值4.6亿元,出口创汇4805 万美元,利税2550万元。公司建成一流的大型全封闭无菌加工车间,还拥有容量达4800吨的恒温保鲜库和5600吨的低温库。目前,生产的速冻芋籽、青刀豆、蛤蜊肉、红薯汤粉等50多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该集团发展基地10万亩,带动菜农1万多户,并引导5000 多农户搞蔬菜加工,3000多农民搞蔬菜运输,还跨区域在江苏、安徽、河北、天津的20多个县建起3万多亩协作基地,促进了优质蔬菜的发展。 山东三乐食品集团公司,投资500万元引进日本真空保鲜设备10台,投资700万元引进芬兰全套袋装鲜奶生产线设备,还投资3000万美元兴建啤酒麦芽厂,年生产能力2万吨,出口1万吨,产值1亿多元,利税超过1000万元。 莱阳市由于有了以上几个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蔬菜总产量由1990年的16.5万吨发展到1996年的70.7万吨,增长3.3倍。蔬菜出口量连续7年名列全国县市前茅。所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按贸工农一体化要求组织生产,带基地、连农户、求质量、扩规模,全方位参与国内、国际市场,达到了企业效益与农业生产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
二、基地驱动型
建立农产品基地,是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抓住一段时间有销路、有效益的产品,进行统一规划、成片开发、集中生产,以取得规模效益。沂源县是一个纯山区县,佛手瓜生产有一定优势,县农业局把建设100 万株佛手瓜生产基地作为全县脱贫奔小康的一件大事来抓,1997年建成了“名特优佛手瓜生产基地”,全县农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26元。莒县陵阳镇建成了2万亩瓜菜生产基地,形成了南北8 公里一片棚,1万亩瓜菜连成片的生产格局,1997年人均瓜菜收入达2100元, 有20%的农户仅瓜菜收入就达2万多元。 博兴县店子镇发展冬暖式大棚4000多个,建成了大棚西红柿生产基地,今年平均每棚产值1.7万元, 纯收入1万元以上。阳信县建成年产鸭梨1.5亿公斤的生产基地,全县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多元。这些地方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特色农业,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扩大了知名度,使基地与市场紧密连结在一起,降低了基地内农民生产的市场风险。
三、市场引导型
建立批发市场,疏导流通,加强长途运销,扩大农民运销队伍,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从而达到加快销售速度,以快求效益的目的。寿光通过建立蔬菜批发市场,引导蔬菜生产,使市场上“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出的菜”。这是市场引导生产健康发展的成功典范。邹平县根据当地蛋鸡生产状况,在刘道口村建立大型禽蛋批发市场,带动了焦桥镇1400万只蛋鸡生产,该市场日交易量100吨,产品销往广东、安徽、 上海、浙江等省市。金乡县组织农民成立农产品营销公司30多家,营销联合体6000多个,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队伍达8万多人, 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建立了10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年营业交易额达6亿元,全县90 %以上的大蒜和蔬菜通过批发市场和中介组织销往全国和国外。临淄区通过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蔬菜运销状元”,促进了农民运销队伍的发展,目前从事蔬菜运销的农民“大棚车”队伍发展到8600人,年运销蔬菜10.6亿公斤,占临淄区蔬菜产量的88.3%。这些经验表明,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交通、仓储、冷藏等市场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市场网络,才能使农产品生产对路,销售畅通。
四、资源开发型
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名特优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以名牌占领市场,使资源变成效益。新泰市楼德镇历史上就有生产煎饼的习惯,镇政府建立了占地200亩的煎饼批发市场,并帮助19个村、6500 多个农户从事煎饼加工,年消化玉米、大豆、谷子、芝麻等7500万公斤,加工销售煎饼5000多万公斤,产值1.8亿元,利税8000万元, 每个加工户平均年收入2万多元。 淄博市淄川区张庄乡立足该乡特有的土山洞优势,发展山洞“双孢茹”生产,年单洞纯收入1万多元, 土山洞被农民称为“致富洞”。五莲县街头镇充分利用丰富的石材资源,组织石材加工,到1997年底,全镇石料开采矿点达到220处,石材加工企业260家,年加工板材350万平方米,年产值3.4亿元,利税5030万元,靠石材业一项全镇人均增收1644元,现资产达100万元的农户就达30多户。 这样,资源优势变成了主导产业及生产优势,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
五、农民合作型
自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解体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较低的。但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农民也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自觉、自愿地组织起来跻身于商品市场的“汪洋大海”,以便增强整体生产实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东平县宿城镇营子村,农民自发成立了“营子村西红柿销售协会”,协会统一组织西红柿生产、技术指导和销售, 现入会农户发展到350户,以西红柿为主的蔬菜面积发展到400多亩。1997年, 该协会会员运销西红柿、芹菜700多万公斤,经营额314万元,户均收入9800多元,协会自身实现利润4万多元。泰安市郊区“马庄瓜菜合作社”, 由“瓜菜状元”夏光敢挑头,315户农民入社,吸纳股金5.3万元。合作社向社员提供瓜菜信息、良种、技术、产品销售系列化服务,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社员提供生产资料,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社员收购瓜菜。合作社成立半年来,就为社员提供了生产资料100多吨,销售西瓜200多万公斤,实现股金分红1万多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该村1997年发展瓜菜面积800亩,瓜菜总收入243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200多元。可见, 以合作社为纽带,实现一体化经营,解决大市场与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矛盾,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保证了农产品生产低成本、高收益。
六、出口创汇型
出口创汇型农业,即外向型农业,是以广阔的国际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国家出口创汇的农业。威海市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提高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为中心环节,狠抓农业对外开放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水产品每年出口7.4万吨,创汇1.9亿美元,生产出口各种花生制成品6 万吨,实现创汇7000多万美元,生产出口果品及加工制成品25万吨,创汇1.2亿美元。全市共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三资”企业287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1/3。到1997年,全市农业利用外资额达1.5亿美元, 形成了“水产打头、水果主力、石材支撑、花(生)蔬(菜)跟进、花卉补充”的外向型农业格局。泰安市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是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乡与香港、台湾及日本合资组建的蔬菜加工企业。该公司生产的6大类、30多个品种的蔬菜产品,全部出口。 该公司建立蔬菜基地2000多万亩,带动了2000余户,户均收入5000多元。莱阳市发展外向农业,使一些农产品通过了日本农林省注册,可以直接进入日本超市,仅芋籽产品就占领了70%的日本市场。出口创汇农业效益很高,关键的是包装、质量、品牌和销售网络。在国外和香港的超市,1个蒜头卖1美元,1 个苹果卖8港元,是省内市场价格的几十倍。因此, 创汇农业是解决农业比较值低,提高农业收入水平及实现小生产与国际大市场连结的有效途径。
七、科技进步型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潜能是巨大的。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与中棉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期聘专家驻厂指导,引进优良品系,现已成为全国抗虫杂交棉繁育基地,促进了10万亩良繁区棉花生产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该县该县推广棉花、元葱间作技术,亩收入2000元左右,比单纯植棉增效一倍以上。在目前,大多数良种棉加工厂严重亏损的情况下,该厂效益却保持了稳步增长。广饶县大王镇从以色列引进了先进的蔬菜品种和设施栽培技术,通过改造,使之能在普通大棚内配套应用,经济效益显著。烟台市今年推广苹果套袋16亿个,每1个苹果增加0.4元,共增6亿多元,全市500多万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 东阿县刘集乡与厦门格林公司合作引进开发樱桃西红柿,通过工厂化育苗,模式化栽培,保护价收购,产品畅销厦门、深圳等地。冠县引进的大棚油桃生产,每个棚效益达2.5万元以上。宁阳县农民张加田以天津黄瓜研究所为依托, 自办了“光和种子公司”,由天津黄瓜研究所提供种子和技术,它生产的黄瓜种子由天津黄瓜研究所包销。该公司现有固定资产800多万元, 常年安排蔬菜种子基地1万多亩,加工、经销黄瓜等蔬菜种子40 多万公斤,实现收入近2000万元,并带动10多万农户走上了富裕路。目前,该县蔬菜杂交制种面积达8万亩,繁育良种800万公斤,实现收入2.1亿元, 其中黄瓜良种占全国销售量的70%以上。实践证明,科学技术能使生产发生革命性的突破,一项技术、一个品种往往能改变一种生产方式,产生巨大的效益。
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呼唤新型农业,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只有在不断的转型创新中才能有所发展,从而最终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历史性转变。
收稿日期 199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