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典诗词有着其他文学形式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它言简义丰、朗朗上口、源远流长。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古典诗词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在进行诗词的阅读、鉴赏、诵读中,渗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指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审美与鉴赏、文化传承与理解",基于此,我们认真研究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对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解读与学习,体会并弘扬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而对于古典诗词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我们要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通过课堂赏析,达到"古为今用",从而实现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养成高尚情操。
一、深入挖掘古典诗词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就古典诗词创作而言,从西周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每当民族危亡时期,志士仁人都会以刀剑与鲜血,震彻寰宇,照耀古今。如《诗经·采薇》以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由于外族侵略,作为黎民百姓当仁不让,保家卫国,尽管"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思乡心切,但是"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还不能归家,要以国事为重,充分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舍家为国的爱国情怀;在高适的《燕歌行》中,则是以"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写出身处绝境的将士,不顾个人安危,浴血奋战,充分体现了以身许国,决心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诗篇的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教学时,既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也可以联系革命先烈吉鸿昌慷慨悲歌"恨不抗日死",引导学生向古人学习、向革命先烈学习,号召学生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
二、大力挖掘古典诗词中的社会责任感元素,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明确"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群体共生哲学,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里我们不能不从爱国诗人屈原说起,他在楚国内忧外患之时,登上政治舞台,勇于担当,主张:对内立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尽管政治上,接连遭受打击,但是不改初心。在《离骚》中,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因此需要改革弊政,可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但是诗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矢志不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教师在教学时,需启发学生,诗人是在那样遭受小人排挤、遭受放逐的境遇中,不计个人得失安危,以国家人民命运为己任,这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又如诗圣杜甫饱经丧乱,怀才不遇,却跳脱了顾影自怜藩篱,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登岳阳楼》时,写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的是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我们中学生正处在国家越来越富强的新时代,要努力学习,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不断提升自我,就是传承传统文化中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三、挖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人来源于自然,离不开自然。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个诗歌流派,诗人崇尚自然,书写自然的幽静美好和内心的悠然自得--"山水田园诗派"。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通过"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内心的"有余闲",达到内心的平和宁静。而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则是以"山寺钟鸣昼已昏""鹿门月照开烟树岩""扉松径长寂寥",写出山林的清幽宁静,又以"惟有幽人自来去"写出诗人的隐逸与超脱。作为高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山水田园诗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在面对现实污浊社会的一种"独善其身",同时,也是在喧嚣浮华的社会中的,从大自然汲取的人生智慧,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困苦,只有热爱大自然拥抱自然,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四、加强对于远大理想与洁身自好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指引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能够洁身自好。
青年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永远动力澎湃。古典诗词的学习中不乏这方面素材,如李白的《将进酒》以豪迈的语气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虽有怀才不遇之感,却格调高亢,坚信自己的理想一定会实现。青年对于学生,要引导他们学习李白那种不因命运波折而丧失理想,遇到困难能够乐观面对的勇于追求理想,并为理想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而与追求理想相伴的是正道直行--"伏清白以死直"的高洁品性,这恰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抒发的对权贵的蔑视之愤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世路艰难,但为追求理想,不能低眉弯腰,正所谓"珠玉虽陷泥淖而不改其质也"。在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养成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才能远离各种诱惑,从而避免身败名裂的人生悲剧。其实,我们更可以从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汲取营养,诗人把恢复中原为理想,可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
面对投降派的排挤,诗人却始终坚定理想,不改高洁品性,绝对不会像"求田问舍"的许汜一样只关心个人荣辱,置国家民族利益与不顾,而是随时准备"了却君王天下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要将个人理想寄于国家民族理想之中,树立为国家民族未来建立功勋的远大理想,能够洁身自好,鞠躬尽瘁。
总之,我们在发掘古典诗词中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立足当下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亟需不忘初心、殚精竭虑的建设者的实际。我们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要高扬爱国主义、勇于担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想远大、洁身自好等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做到"明大德、明公德、明私德",养成高尚情操,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贡献出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3、培养民族精神,沉淀传统文化--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作者:杜军;语文天地;2018年19期
论文作者:赵树茂,,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理想论文; 古典诗词论文; 元素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洁身自好论文; 诗人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