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陈永凯

浅论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陈永凯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城镇中学

[摘要]初中时期是青春期的主要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育最为显著的时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自尊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极不稳定。因此,关心并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的标志,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责任,对于学生学习与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为了客观的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许多中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来说,他们主要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性格偏执,嫉妒心理较重。在接触的几个学生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性格偏执的问题。例如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时,极易容易发生争辩和对抗,或者是别人有一种自己没有的优势或物品,所表现出来的不满情绪。或者看到其他同学有什么东西时,就会要求父母去买,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如果无法满足,就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

其次是情绪不稳,烦躁。主要表现在情绪上强烈而多变,经常失去平衡,难以自控,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经常抑郁、烦恼。在笔者调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前一分钟还能够好好交流的学生,在下一分钟就会出现十分烦躁的情况。对于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耐心回答,出现左顾右盼和不安的现象。

第三是学习疲劳现象,主要体现在厌学和注意力涣散两个方面。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小学中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升入初中后出现不适应现象。尤其是在寒暑假中,往往是先玩,不愿意写作业,等快要开学的时候则加班加点进行,同时又会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或者写作业的时候想着如何玩,作业过程中注意力十分不集中,作业效率低、错误率高。

最后是叛逆心理严重,主要表现在不守规则,越禁止什么越想去尝试什么,试图挑战规则和家长的底线。中学时期,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对于家长和教师的说教等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在面对教师和家长的批判时,会采用各种方式来挑战家长,维护自己的尊严,表现出来即是强烈的叛逆心理。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的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与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因此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做到理解,尊重,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做到理解,尊重,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要求得到社会、集体和他人承认自己人格和能力的一种思想感情,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因此如果在班主任工作中能以一个好朋友身份出现,中学生就愿意与之接触、愿意沟通。他们的宣泄、倾诉以及师长们的宽容、解答、理解,不知不觉中会起到很好的疏通,引导作用。 始终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更深入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了解学生心理,实现因材施教

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也是个别性的集中表现。人的性格不是天赋的,遗传只提供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也就是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了解其外在的行为表现,更要了解其心理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的趋向。设身处地的、客观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感受。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要做到耐心细致,注意方式方法手段,避免学生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因此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只有在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掌握了学生出现的问题的原因的前提下,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家校共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的。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素质教育开放周、家长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将家长纳入到学生教育的体系中来,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了解学生在校的动态。同时也将孩子在家庭中的状态和问题反馈给学校,综合各种信息对孩子实施有的放矢的教育,更合理地推动孩子的身心成长。同时学校可以利用自己在教育资源占有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和谐班级关系,形成积极班级心理

班集体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组建起来的同龄学生的集体。将松散的群体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了有效的进行这项工作,班主任要考虑班集体中的社会心理,利用其规律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如果一个班集体的气氛是友好的,和谐的,温馨的,向上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优良的班风,能使学生形成乐观的、豁达的、进取的、良好的心态和巨大的凝聚力。

三、小结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些心理问题的孕育和潜伏期,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而班主任是学校教师群体中较为特殊的教师。他们不仅是授课教师 , 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和研究学生心理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因势利导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班主任开启班级工作走向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76.

[2]苏毓丽.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初探[J]. 现代交际,2013,(02):160.

[3]金静芳. 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五个环节[J]. 才智,2012,(09):335.

论文作者:陈永凯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8月总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浅论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陈永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