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再思考&列宁与卢卡奇两种阅读模式的比较_卢卡奇论文

比较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再思考&列宁与卢卡奇两种阅读模式的比较_卢卡奇论文

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重思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列宁与卢卡奇的两种阅读方式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黑格尔论文,视域论文,两种论文,列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1910-1920年代,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理论创造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面对第二国际 中盛行的机械唯物主义与新康德主义,再次将理论的视角投向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 关系这一深层问题上。在诸多的哲学重思中,列宁与卢卡奇无疑成为重思马克思与黑格 尔哲学关系的重要代表。在卢卡奇看来:“要正确对待具体的、历史的辩证法,若不比 较详细地考察这一方法的创始人黑格尔及其与马克思的关系是办不到的”,“马克思从 辩证法中消除掉的‘永恒价值’的传奇性残余基本上同反思哲学同属一类,黑格尔殚精 竭虑同这种哲学斗争了一生,他曾用他的整个哲学方法、过程和具体总体、辩证法和历 史与之相对抗。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黑格尔自己对康德和费希特的 批判的直接继续和发展。因而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产生了马克思的辩证方法 ,它坚持不懈地继续了黑格尔竭力要做而未能具体做到的事情。另一方面,也留下了著 作体系的尸骸,供追腐逐臭的语文学家和体系炮制者去分享”。[1](P42、67)列宁通过 近一年的艰苦研读,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黑格尔的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 最少,唯物主义最多。”因此,“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 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 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2](P265、200)正是在重思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中,卢卡奇 写下了《历史与阶级意识》这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性著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 展指出了一条新的学术方向;列宁留下了以批判分析黑格尔为主体的《哲学笔记》,为 分析当时的国际局势提供了方法论的前提,为俄国工人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样一 种重新审视中,虽然卢卡奇与列宁都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互释性,但在理解中又 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卢卡奇是以黑格尔为中介来解读马克思的,列宁则是以马克思为 前提来重新认识黑格尔的。

青年卢卡奇一开始深受新康德主义影响,在接触到黑格尔的思想后,卢卡奇变成了黑 格尔主义者,当卢卡奇开始接受马克思时,黑格尔构成了卢卡奇解读马克思的前视域。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针对第二国际将马克思哲学变成一种体系化的教条决定论, 卢卡奇从黑格尔出发重读马克思时,意在寻求变革现实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的生长 点,这种可能性并不是来自于一种经济的决定时刻,而是来自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因此,重新阅读马克思与黑格尔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以黑格尔的哲学构架,在马克思 哲学中找到阶级意识的生长点,这实际上构成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主题内容。因此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核心文本——“物化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首先讨论的 是现实生活中的物化以及这种物化所导致物化意识,物化与物化意识使历史的总体性消 失了,人们陷入的是碎片化存在状态,人们所能看到的也是现实的碎片化存在方式,而 这种碎片化,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内在要求,论证的正好是现代资本主义存在的合法性 。在此基础上,卢卡奇通过重新探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轨迹,深刻地揭示了现代资本 主义理论中存在的二律背反以及消除这种二律背反的努力,但只要造成思想二律背后的 现实生活没有被重新改造,任何纯粹思想的革命实际上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虽然黑 格尔已经为消除这种二律背反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前提。通过这些铺垫,卢卡奇在自己 的解读框架中很自然地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无产阶级获得关于现实与理论上的总体自 觉意识联系在一起。这样马克思的哲学不再是一种摆在某处的哲学体系,而是切入到社 会生活深处的批判理论。“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的本质是与无产阶级的‘实践的 和批判的’活动分不开的:两者都是社会的同一发展过程的环节。因此,由辩证方法提 供的对现实的认识同样也是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分不开的。”[1](P71)

但在论证阶级立场与阶级意识的获得时,卢卡奇运用的正是黑格尔的哲学框架。在宏 观思路上,卢卡奇运用的正是黑格尔的异化及其扬弃的范式,而在理论的基点上正是黑 格尔的主体-客体辩证法。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的发展过程,是朝向总体性的发展过 程,其内在的动力来自于绝对观念在实现过程中的主体客体辩证法。在《物化与阶级意 识》的第三部分——“无产阶级的立场”中,卢卡奇依据的正是这种辩证法,并将这种 辩证法在黑格尔哲学中的典型形式——主奴辩证法进行了当代解释,将之运用于资产阶 级与无产阶级身上。这样一种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理论的探索,但同时也 易将现实历史生活中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纯哲学问题。可以说,卢卡奇激活了马克思哲学 研究中的黑格尔传统时,虽然也激活了马克思哲学研究,但这种激活是在黑格尔的反光 镜中实现的。以黑格尔哲学为视域统摄的马克思哲学研究,将马克思哲学重新拉回到了 一种纯哲学的建构,一种理性的历史性演绎。卢卡奇虽然非常看重“历史性”,但这种 “历史性”最终还是黑格尔意义上的“历史性”。在我看来,卢卡奇自觉地将自己与黑 格尔拉开距离,是在写作《青年黑格尔》之后才完成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由于卢 卡奇的哲学入口是思辨哲学,唯物主义的传统对卢卡奇的影响是较弱的。在这样一个入 口上,列宁与卢卡奇构成了对立。列宁非常熟悉马克思的《资本论》,并接受了普列汉 诺夫对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解释,虽然这种解释具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倾向 。这使得列宁在进入黑格尔哲学时,他一开始就将自己的阅读视域同黑格尔对立起来,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列宁是不会成为一个黑格尔主义者的。

在《哲学笔记》中,列宁通篇都强调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随着阅读的深入,这种颠 倒的内涵也发生着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列宁通过对黑格尔的阅读加深了对马克思的理 解,但这种加深是以马克思驾驭黑格尔哲学的方式完成的。在《哲学笔记》一开始,列 宁阅读《逻辑学》第一版序言时就指出,对黑格尔哲学需要倒过来。黑格尔强调逻辑的 优先性,而列宁认为:“逻辑和认识论应当从‘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中引 申出来。”[2](P92)这个倒过来是对的,但问题在于如何倒过来。结合《唯物主义与经 验批判主义》,这种倒过来需要深入分析。随着阅读的深入,列宁发展黑格尔从概念出 发的唯心主义,比起机械唯物主义来更为深刻、更为合理。因此,在读到黑格尔《逻辑 学》第1篇“主观性”之后,列宁发现运用黑格尔批判马赫主义以及新康德主义,比运 用传统的唯物主义来更为有益。“马克思主义者们(在20世纪初)批判康德主义者和休谟 主义者多半是根据费尔巴哈的观点(和根据毕希纳的观点),而很少根据黑格尔的观点。 ”[2](P199)也正是在这里,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唯物主义提出了批评:“普列汉诺夫 批评康德主义(以及一般不可知论)多半是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而很少从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因为他只是不痛不痒地驳斥它们的议论,而没有纠正(像黑格尔纠 正康德那样)这些议论,没有加深、概括、扩大它们,没有指出一切的和任何的概念的 联系和过渡。”[2](P199)也就是说,通过黑格尔,才能真正地透视康德式的唯心主义 和庸俗的唯物主义,只有完成了这样的理论透视,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才能在更深的 层面上得到理解。

因此,颠倒黑格尔就不是简单地说用物质颠倒精神就可以解决的,这正是一般唯物主 义面对唯心主义时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将马克思面对黑格尔定位于这个一个理论层面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就无法真实地呈现出来。从认识论的视角更能说明这个问题。按照 这样一种颠倒,认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还可以进一步加以规定,认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 映,从一般层面上说这都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定,但问题是这种能动性体现在哪里?当 黑格尔说只要人们认识对象,概念就发挥着规定性的作用时,他倒真的说明了这种能动 性,这正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阐述的问题。在黑格尔的这个说 明中,一般唯物主义实际上已经被黑格尔扬弃了。那么颠倒来自于什么样的基础呢?在 对黑格尔的进一步评论中,列宁实际上发现,这种颠倒不是简单地以物质代替精神,然 后似乎就完成了唯物辩证法的革命,真实的颠倒来自于对概念的历史性考察,需要揭示 的是概念在社会历史生活中是如何真实地产生出来。“如果黑格尔力求——有时甚至极 力和竭尽全力——把人的使目的性的活动纳入逻辑的范畴,说这种活动是‘推理’,说 主体(人)在逻辑‘推理’的‘式’中起着某一‘项’的作用等等,——那么这不只是牵 强附会,不只是游戏。这里有非常深刻的、纯粹唯物主义的内容。要倒过来说:人的实 践活动必须亿万次使人的意识去重复不同的逻辑诸式,以便这些式能够获得公理的意义 。这点应注意。”[2](P199)因此,对黑格尔的颠倒需要将理论与社会历史生活过程进 行一种新的整体式思考,在黑格尔将历史抽象为逻辑的地方,我们需要将逻辑重新回到 现实历史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认识论变成了历史认识论,逻辑学与辩证法变成了历史 逻辑学与历史的辩证法,而这些都奠基于社会历史的实践上。在卢卡奇诉诸于历史-社 会的自我意识的地方,列宁抓住的是历史-社会中的实践。当列宁达到这样的理论视域 时,列宁才会说马克思虽然没有留下黑格尔式的大写的逻辑,但马克思留下了资本论的 逻辑。在我看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能实现将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析和对 于概述资本主义历史的那些概念的分析真实地统一起来。于是在《资本论》中,经济分 析就是哲学分析,哲学分析转化为了经济分析,而这个分析的基础只能是历史生活中的 具体实践,只有在这个层面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才获得了活生生的内容。正是有了这 种现实的历史视角,列宁的哲学沉思就直接变成了革命实践的方法论建构。在卢卡奇以 黑格尔统摄马克思的地方,列宁以马克思重新统摄了黑格尔,这是他们之间的根本差别 。

“对任何想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是一项迫切的 任务。”[1](P15-16)但在重思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中,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又是 一个重要问题。卢卡奇与列宁的不同的思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马克思哲学,并使马克 思哲学走向当代,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标签:;  ;  ;  ;  ;  ;  ;  ;  ;  ;  ;  ;  ;  ;  

比较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再思考&列宁与卢卡奇两种阅读模式的比较_卢卡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