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相混凝土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更好地适应工程建设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对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此来提高土木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浇筑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关乎到我国城镇化推进进度。由于土木工程属于周期长、涉及范围广、施工较为复杂,对各施工环节要求较高,这些因素都会对土木工程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是一重要措施。本文将会针对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常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其相应的施工要点,希望能够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升有所帮助。
1.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用材,混凝土建材主要是由沙石构成,且基于建设要求的比例将沙石、混凝土、水混合而成的混凝土,混凝土材料同样也是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的混凝土材料对于土木工程建设非常重要,且在应用与生产加工上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品质。目前混凝土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价格低廉,具备较强的耐压、抗压性能,故而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2.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 混凝土配比问题
当前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大多数的工程项目对混凝土的配比都不够重视。混凝土配比若是未严格遵循规范要求,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砼体的质量,令整体土木工程项目留下严重的质量问题。若是在项目的施工进展过程中,因施工方的偷工减料行为,或随意添加不符合法规定的混凝土添加剂,会令建筑质量存在严重隐患,也有违国家对于混凝土配比的工艺规范要求。
2.2 混凝土建筑工程中的裂缝问题
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是混合型的建材,多种材料的质量以及后期施工、养护工艺上的差异性,都会影响建筑物的表观质量与承载力、耐久性。因为混凝土的凝结受温度变化、钢筋锈蚀状况、水泥质量等多方面的影响,令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频发。小型未对结构整体或内部构造具有影响的裂缝,可以借助后期修补的方式进行强化处理。目前形成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因由混凝土砼体内部水热反应造成内部膨胀比过大,形成流风或变形。在夏季、冬季若是没有控制好温度,也极易导致结构缺陷产生。为了规避裂缝带来的不良影响,仅靠后期修补是不够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多加注意。
2.3 未按照规范实施施工
在进行土木工程的实际建设施工中,对规范的落实情况往往不到位,忽视了很多细节规定。并且因为建设施工各方的利益关系,也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特别是项目管理或工期状况、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都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容易令混凝土结构,甚至整体工程都遗留下严重质量问题,长期积累还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 温度控制技术
高低温差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质量,因此施工期间首先要对温度进行控制。第一,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时,应该对各种材料的使用量进行调整,例如减少水泥配比、加入少量粉煤灰等,能够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也有利于提高密度指标。第二,在材料拌合过程中,适时、适量加水,能改变和易性,降低内外温差。也可以利用结构自然散热的特点,避免在低温天气下施工,或者适当减小浇筑厚度,加快内部散热。第三,为了追赶工期,可能存在冬季施工的现象,此时应该采取保温措施,对砂石进行加热处理,并加强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在模板拆除时,注意拆除时间、拆除顺序,防止因温度突变而形成裂缝。
3.2 现场浇筑技术
第一,底板浇筑。要求对混凝土的厚度进行准确控制,一方面要保证荷载受力满足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散热条件。浇筑过程中,对水灰比进行调整,模板设备的使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保证浇筑作业的连续性。第二,墙体浇筑。墙体混凝土的浇筑,应该保证强度、稳定性两项指标,可以先在底部浇筑砂浆,保证和墙体材料相一致;浇筑期间将分层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上层、下层之间预留出一定空间用于散热,并且散热过程严格控制在2小时以内。第三,顶板浇筑。首先虚铺厚度大于板厚度,使用振捣器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振捣,必要时可以使用插入式振捣器,保证振捣均匀,提高密实度。其次要及时进行抹平处理,如果出现泌水现象,使用棉纱擦拭干净。
3.3 性能提升技术
一是控制约束力。一方面施工期间减少地基对滑动层的约束,可以减小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从而控制外界约束力,避免形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控制内部约束力,主要措施是调整内外温差。二是增强抗裂性能。首先对配比材料进行调整,避免出现高析现象;必要时使用添加剂,减小结构的自缩性,避免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其次适当加入配筋,一般布设在结构的中间位置,对薄弱部位起到加强效果。
3.4 模板拆除技术
部分施工人员认为,模板的安装具有较强技术性,拆除则没有技术含量,只要将模板移除即可,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实践表明,模板的拆除也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影响,拆除不当就可能破坏边角部位。拆除作业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并且考虑到浇筑时间。还要分析模板是否承重,应该先拆除非承重部位,然后拆除承重部位。为了方便拆除,安装时应该在承重部位做上标记;针对非承重部位,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即可拆除。
3.5 结构养护技术
养护工作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浇筑作业完成后的12小时内,应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洒水和覆盖;拆除模板后,喷水养护时间至少持续7天,保持结构处于湿润状态。就目前而言,喷水养护主要包括塑料薄膜法、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法等,根据实际施工进行合理选择。另外,冬季施工时外界温度较低,如果连续7天温度在5℃以下,就要采用蓄热法,或者使用添加剂,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温处理,避免因为冻胀导致结构破坏。
3.6 后期维护技术
后期维护指的是模板拆除之后,对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表面进行精细化处理。以蜂窝、露石现象为例,如果缺陷面积小,可以使用钢丝刷进行洗刷,然后利用水泥砂浆(1:2)抹平表面。如果缺陷面积大,或者出现钢筋外露,则要凿除表面混凝土,使用钢丝刷清理后,拌制相同强度的混凝土进行修补,并再次振捣压实,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结语
总而言之,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材料,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加强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每一个分项工程的施工,发现问题及时更改,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各方参建单位都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运输、搅拌、浇筑以及养护的整个过程,共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哲.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 装饰装修天地,2019,(1):252.
[2]刘宪华. 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7):193.
[3]王爱.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 科技风,2018,(22):84.
[4]全天厚.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环球市场,2019,(4):269.
论文作者:郭磊,苑国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土木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模板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