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探索_读书论文

面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探索_读书论文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阅读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教学是听说读写教学的综合,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经过小学到高中的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写作的训练,很多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解答题目,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究其原因就是基础薄弱,功底差。差在哪个环节?小学是学生阅读背诵记忆力最佳的时候,应该积累语文知识以待厚积薄发,但是大多时间却浪费在总结段落大意、分段、找中心思想这样传统无用的文本教学上。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反思如何提高阅读、作文教学效率。走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以其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地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创新。指向写作的授课方式是管建刚老师对传统指向阅读的阅读教学的革新,这种方式把写作作为阅读理解的归属,将阅读文本作为教授写作的样本,把写作知识融入到对文本的分析理解中,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中为理解文本而教的状况。但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阅读写作的目标的规定以及语文的性质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读”为重,注重积累。

      一、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评价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既关注文本内容,同时关注文本结构,在小学教学中实施,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写作知识并应用到写作实践中,能回避一些技巧性问题,如由写话而带来的分段意识不强、句子表达不完整等。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深层次地关注到学生的文学知识的积累,在文本理解、自我感悟的过程中培养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培养的过程离不开“读”,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文章语言的变化,直观看到段落的分布,并在自我感悟的过程中将所读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并形成长时记忆。

      (一)指向写作的教学方法偏向文本结构的分析

      管建刚老师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课例。

      【课堂实录】

      1.师:作者写了一个正面例子,还写了一个反面例子,写了什么?

      生:雨水。

      师:前面是三个人,按照常规思维反面例子也应该写人,为什么反面例子不写人?

      生1:对比。

      生2:雨是分散的,跟滴水形成对比,证明只有目标专一才能成功。

      师:这样的人举得出来吗?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会留下名字吗?没有。

      文章通过三个正面例子和一个反面例子,得出一个结论,齐读。

      我们教室里有没有正面例子?男生举一个,女生举一个例子。

      反面例子有吗?举反面例子要慎重,搞不好会得罪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议论文,议论文有一个基本思路。

      齐读板书:摆出观点、正面例子、反面例子、得出结论。

      2.师:文章分四个部分,作者最花力气的是第二部分,正面例子。

      师:如果这一节,分为两节,怎么分?如果这一节,分为四节,怎么分?如果这一节,分为五节,怎么分?

      师:如果我们把它分成4小节的话,每一节都很短,每一节的字数比第一节都还短,第一节的开头就像我们家的厨房,第二节就是我们家的客厅,谁家的客厅比厨房还要小的?

      板书:瞻前顾后。

      师:选择几节写?说明理由字数太少,怎么办?

      生:举一些例子。

      师:所以详略也要随篇而定。

      文章结构是承载人文精神的架构体,人文精神是结构的“血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果只有结构而缺少精神那么这篇文章只能说是没有生命的,而如果没有结构,那么这篇文章将是一堆乱石。管建刚老师运用指向写作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及论证方法,感受文章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P52-53)而议论文的知识也是非常丰富的,在课堂上讲到的这些知识冰山一角,只能让学生认识到一般的议论文,更多的知识还需要老师做系统的讲解。但是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在课堂收束时应对未讲完的知识做个说明,以提醒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期望学生课下搜集了解,为以后的讲解做铺垫。

      过分重视文章的结构,不仅会造成议论文写作结构的僵化,更可能形成定势思维,也会容易忽略作者总结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思想内涵,缺乏从思想上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多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目标专一而后成功的实例,这样也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分析文章的思想内涵,对文本进行解读是必要的。文本是指向学生、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那文本解读就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进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更进而达到在教学中使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读、自悟,这样才能使文章结构有所支撑。

      (二)指向写作的教学方法轻人文重工具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句之后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理解浅显的或者较深层次的句子蕴含的意思。老师准确把握学生已了解和能理解的知识和不了解不能理解的知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教学。管建刚老师认为,“小学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其内容的90%,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读懂,而余下10%的内容一般不需要也不值得我们教师花90%的精力去教,课堂的重点应该放在指向写作的教学上。”[2](P12-13)《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正是对这个观点的贯彻实施。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就是它的论点“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样的道理学生是明白的,因此这节课中如何“从一句话(即文中论点)变成一篇文”成为教学重点。但是语文的人文性并非停留在文章思想内涵上,还存在于文章蕴含的文化,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齐白石的画等,语言的平实或优美、长短变化,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上,学生还要能理解感悟文章的内涵内蕴,这些都要通过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3](P68-69)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体现了语文教材的作用,“无非是个例子”,关注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技巧阐释了语文的工具性,但是语文是交流的工具,它同时承载、传承着文化。而这些文化并不都是通过教师传递的,大部分应是学生通过阅读书本、生活得到的,有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的,语文性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读”做基础。

      (三)指向写作的教学方法的应有之争

      这种授课方式是应该存在争议的,传统的阅读教学重点解析文本,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进行,注重知识性教学,但是不免模式僵化,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失去期待和兴趣,而“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摒弃了传统的字斟句酌,将阅读与写作结合来讲,一般来说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减缓对传统语文课堂“审美疲劳”感。一方面,这种对语文的创新是应该提倡的,而且它也是对沉溺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自拔的教师的一种催促与警醒,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探究的。但是另一方面,从“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课堂可以看出管建刚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实体化”了。他在课堂中贯彻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性质,但是他把这种隐藏在教学过程中的性质过于实体化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了。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不是可实指的“客观事物”,他们并没有能够具体对应的“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将阅读和写作教学在课堂上所占的比重问题也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解决。占用本该用来阅读教学的时间教作文写作技巧,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影响,更会因为缺乏“读”的积累而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另外语文课的教学是“抛砖引玉式”的,要注重学生本身的领悟与创造,不能使语文教学的改革从注重内容轻形式的模式中转而掉入重形式轻内容的模式中,而学生本身的领悟是以学生渐进式的“读”为基础的。

      二、“指向性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基础语文教学应以“读”为重

      1.语文教学重“读”,以“读”促写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使人善辩、善写、善思,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基础语文教育应以“读”为重,应“把文学敬重的捧给童年”,重点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提高语文四项基本能力的基础。这里的“读”既是读书本,又要读生活。“读”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更是读者与作者的互动,读者要对文字传递的信息进行深加工,融入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人生价值观,而在文章的外部结构上能够体会到不同体裁的写作结构与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达到读有所得的目的。

      基础语文教育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应着重培养其读书的兴趣,注意循序渐进。第一阶段的学生读儿歌、故事等富有趣味性的文章,较高阶段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读的书。但是教师要做好“监督”工作,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地推荐补充性的书籍,例如学生爱好文学散文,教师要适当地推荐一定的历史、经济、科学等方面的书,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相对较轻,适合更多地课外阅读。为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有所得,不管是课外还是课内阅读都要接受检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检验学生,比如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的书,并且说明其可读性,或者针对书中人物或观点举行辩论赛等,或者写读书心得等,把写作之根深深扎在阅读的土壤上。[4](P23-26)课堂教学也要适当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环境。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学到的所有知识都能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这种知识是通过有指导的自悟得到的,更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得到更灵巧的运用,所以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要以教会学生“读”为重。

      2.指向性教学以阅读积累为基础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阅读要有一定的量,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把握阅读内容、获得阅读体验,而写作的教学目标运用积累的词语写话、不拘形式写真情实感、能分段表述。可见小学阅读积累更为重要,写作知识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量阅读效果的提高而丰富。而且语文的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基础,缺少人文性的语文是无源之水,难以为继。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处于感性时期,此时较适合在接触大量的文章中渐渐体悟写作,形成写作意识。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强,记忆时间较长久,有些记忆是终身不忘的,所以这个阶段应该大量地进行阅读积累,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尤其是在语言表达上。阅读积累的过程中会伴随着语感的形成,学生也会体悟到语言表达的力度。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能力,还要注意思想的传授。但是简单理性的知识讲解不能时时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教学效果很难保持较高水平,而单纯的写作知识的讲解又容易割裂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联系。

      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领悟优美语言也是提高思想境界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读,也离不开学生的自读。教学时遇到经典片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地读、体会,这是有目的的指导性的读。这个过程可以用多种方法完成,比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有个片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可以设计填空,对这个排比句进行模仿,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去融会理解这个句子。[5](P19-21)以动写静的写作技巧讲解时应多举例子,例如“鸟鸣山更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教室真安静,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等让学生去理解体会,再动手写加以巩固。也可以对比教学,将原文与学生作品或者教师作品比较,或者借用多媒体进行看图写话教学。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感悟写作方面的知识。

      (二)选择合适文本、合适学段进行适合的“指向性阅读教学”

      指向性阅读教学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各个年级都适合,也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指向性教学。针对第一学段的孩子,教学目标在于掌握必要的拼音、字词笔画,培养阅读兴趣,正确流利的表达,写出正确的例子,并不进行严格意义上的作文训练。这时若对其实施指向性教学,孩子可能不能理解,甚至因听不懂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比较差。这时语文的工具性发挥主要作用,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慢慢去理解句子,初尝字词背后的思想内涵。[6](P84)第二学段的学生初步深入理解文意,学会积累,初步学习写作,教学时指向性的痕迹不宜太过明显,讲解课文时有意提到写作知识,比如引起学生注意段落长短分布时,提示学生注意写作详略得当。低学段以学习字词、朗读为主,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在较高学段,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基础,在学生对文章内涵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作,是比较有效的教学。

      指向性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情及教学目标,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研读文本,解析出适合孩子学习的东西。文本作为教学资料是很重要的,依据文本可以选择教学方法,判断适合的学生群体。教师要钻研文本,选择各种文体中典型的文章进行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另外,一种教学方法连续用也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注意力涣散。学生学习到的写作知识是在文章的熏陶、教师的提点、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所以教师要适时适量地使用指向性教学。

      (三)指向写作教学过程中锻炼“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是全面发展的,听、说能力的发展与读、写能力的发展同等重要。听、说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实际,较好的听、说能力更能提高交流效果,而且听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发展有所关注与引导。指向写作阅读教学目标不能仅仅集中在读写上,在读写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听说能力。在《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中,管建刚在教学正反例子论证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这样既能引导学生从身边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听话能力。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上,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适当地穿插听说训练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任意降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各个能力。[7](P55)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要把握好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统一,既关注学生技能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发展,这才是现代语文教学应该要走的路子。而小学正是学生习惯的养成、记忆力都较好的时期,更要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积累语文知识,为以后文学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语文阅读教学还是要以读为主,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写作还是要以培养兴趣、实践为主,二者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这条路要继续走下去需要语文教育者共同的努力,更加完善语文教学方法。

标签:;  ;  ;  ;  ;  

面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探索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