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理论发展方向初探_国际商务专业论文

国际商务理论发展方向初探_国际商务专业论文

国际商务理论的发展方向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国际商务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商务活动已由最古老的形式——国际贸易,扩展为包括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传统的理论分析方法已不能完全解释国际商务的现实,需要有新的理论创新。本文在对以往国际商务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商务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

鉴于国际商务活动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两大块,国际商务理论也就力图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结合起来,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跨国公司管理等国际商务实践活动。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一理论工作还未完成,许多理论还处于探讨之中。

一、传统国际商务理论简析

传统国际商务理论的兴趣是在静态的意义上,取出发展阶段静止的断面,在严格假定的基础上分析贸易形式,从福利角度解释对外贸易产生的利益,它所分析的是已经标准化的商品和初级产品的贸易。假定技术水平不变、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从而各国优势固定不变。这里最有代表性的要算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这些传统的国际商务理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分析方法以成本比较为基础,而对成本差异的分析则依赖于静态的自然资源以及其它的要素禀赋。这些传统的理论有以下几处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一些假定脱离了国际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诸如:(1)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充分流动,而在区域间或国家间不能流动;(2)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及其它贸易障碍;(3)生产要素同质;(4)生产要素密集特征同一。另一方面,基本静态的分析方法表现为:(1)各国资源禀赋不变;(2)生产技术不变。因此,国际贸易格局被固定化。

然而实践证明,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际贸易形式、各国贸易地位及生产要素特性等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逐步成为左右国际经济格局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表明国际经济联系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国际商品的交换范围,广泛地渗入到生产领域,其中包括各国间的资本、技术、人才、资源、管理、信息等要素的国际性移动。跨国公司影响力的急剧膨胀、国际商务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向传统的国际商务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动态优势理论则应运而生。

动态优势理论,以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出发点,随着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考察国际商务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比较有影响的有日本人小岛清(Kiyoshi kojima)的国际互补原理,美国人雷蒙德·弗农(Ramond 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人史蒂芬H·哈默(Stephen Herbert Hymer)的寡头优势论,英国人皮特J·伯克菜(Peter J·Buckley)和马克C·卡森(Mark C·Casson)的内部化理论,英国人约翰H·邓宁的折衷理论等。

动态优势理论仍然以传统的比较优势为其理论渊源,仍将比较优势作为国际商务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只不过静态优势论着眼点在于显露的比较优势,而动态优势论强调的是发挥潜在的比较优势或创造比较优势。遗憾的是,后来的这些动态优势理论都是由不同专业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而创立,具有片面性。例如产业组织专家从垄断的角度解释对外直接投资,而国际融资专家则强调不完全的资本市场,管理决策理论的专家则着眼于跨国公司的内部决策制定程序。因而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尤其是跨国公司影响的扩大,急需建立一种综合的、有说服力的国际商务理论,以解释和指导当今世界国际商务实践活动。

二、对国际商务理论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国际商务理论最有希望的努力方向应该是:

(一)必须能有效解释新技术、新知识一般是如何产生、运用和发展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技术,其对象也越来越集中于知识技术密集产品。而现代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利益,较之如可可、木材或石油等自然资源产品和服装、普通玩具或鞋类等劳动集型产品的比较利益,更具变动性,也更为不可靠。因此,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利益是动态的,一国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可以通过具有远见的政府政策进行有意识地培育。这也意味着任何一个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经济主体在这一行业方面的优势是极不稳定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地位的上升暗示着国际商务理论需要更紧密地注视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

(二)必须重视当前国际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经济主体——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得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商务从内涵到外延都经历着重大变化。可以说,无论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观察,还是从政策实施的角度出发,都离不开跨国公司这支生力军。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传统的国际商务理论(即国际贸易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急需一些理论上的修正:第一,传统的国际商务理论通常假定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跨国公司的垄断性质及其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和通过它实现的生产要素国际间的流动使得传统贸易理论的假定失去了合理的依据。第二,传统的国际商务理论是纯贸易理论,它考察的是国际贸易中的物物交换关系,而不考虑象汇率、国际收支、资本移动的货币价格和支付等问题。而跨国公司垄断控制下的国际贸易与资本输出入,与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是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因此,未来的国际商务理论应能解释变化了的国际商务发展机制。第三,传统贸易理论注重的交换活动的研究,而事实上,在跨国公司控制下的商务活动与其全球生产活动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换言之,国际商务愈来愈被置入一个正在逐步发展的国际化生产体系,这也使得现代的国际商务大大不同于以往的纯贸易活动。

(三)必须考虑到政府政策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国际商务活动和国内商务活动本质区别在于母国政府和东道国政府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干预,因而如果避开政府政策和政治方面的因素,那么国际商务理论就排除了“国际”的内容,其有关国际企业和市场的分析就会只是现有的企业和市场理论的简单扩展。可以这样说,离开政府对国际商务活动主体在经营上的限制,也就没有国际商务理论,一切国际商务活动就可以用非国际理论来解释了。

(四)必须区分两种类型的比较利益

不论是国际贸易主体,还是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其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前提都必须拥有一种或几种比较利益,而这些比较利益从动态性质考察可以分为显露的和潜在的两类:显露的比较利益是指在现实中已经显示出来的优势,它通常可以通过实绩来表示,如各类商品在一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显露的比较利益往往表示一定时期的优势,但是也可以作为动态的概念加以考察,也就是以显露的比较利益的历史变化来期望未来的变化;潜在的比较利益是指随着经济等诸因素的变化,特别是通过技术进步,能在将来一定时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比较利益,也就是能够预期的比较成本优势或动态比较成本优势。潜在的比较利益概念旨在说明,比较成本的优势会由于经济成长等因素的作用在未来一定时期产生。因此,在国际竞争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现时的优势,还必须认识到比较利益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配合政府政策,有意识地去创造比较优势。而国际商务理论的建立更应明确区分这两种类型比较利益的存在。

(五)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溶合的结果将形成国际生产理论

从实践来看,对于一个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经济主体来说,对外贸易、许可证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等是其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几种可供选择的不同方式。所以,不能将这几个方面孤立起来研究,而是要将它们作为国际化生产和经营的整体来研究,才能阐明这几种方式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替代性,才能全面认识生产国际化的完整意义。目前从理论发展情况来看,作出这方面贡献最多的是国际生产理论的研究。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结合起来考察,试图全面地解释和预测国际商务活动的结构和发展,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并且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概括性。从这一理论建树角度来看,迄今为止的贸易理论或对外投资理论都是解释了国际商务活动系统中的某一部分,或国际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现象,因而它们只是系统理论的一个要素。目前,这一方面的理论主要有澳大利亚的国际经济学家马克斯·科登教授提出的新古典国际生产理论,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赫胥提出的国际生产决策理论,而邓宁与诺曼的国际生产综合理论被推崇为国际生产理论体系的最佳“候选者”。虽然这些理论受到不少经济学家的批评,但笔者认为,国际生产理论的提出不失为建立和完善国际商务活动的有益探索。

标签:;  

国际商务理论发展方向初探_国际商务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