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时间段的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CT检查,观察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检查,能提高检出率,可降低漏诊、误诊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 CT 应用价值
近几年我国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升高,脑梗死是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存质量危害较大。尽早治疗可有效减轻疾病对患者身体与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早期诊断是临床医师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CT与核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本文通过组间比较的方式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情况如下文所述: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时间段的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3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最大80岁,最小51岁,中位年龄为(63.05±4.29)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30例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CT检查:取仰卧位,应用水溶性造影剂静脉注射,扫描患者头部横断面,冠状面,层厚:10mm,层数:8-10层,从眦耳线由上向下扫描,观察病灶情况,包含位置、大小、特征等。
观察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取仰卧位,应用GE生产的Singna HDxt 1.5T核磁共振成像仪器,层距:2mm,层数9-12层,层厚:10mm,从OM线由颅底逐层向颅顶扫描,观察病灶范围与信号特点。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开展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出率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脑梗死检出率分别为76.67%、96.67%,经比较,在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2影像学表现分析
对照组23例经CT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血管阻塞,大脑与小脑脑回不对称,灰白质交接不明显以及脑沟变浅。29例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影像学表现中可清晰看见T2W/flar高信号、T1W低信号,边界清晰,脑梗死病变区域信号逐渐增强,病灶主要为不规则片状、三角形以及斑点状。
3.讨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发病率所占比例较高,且患者多为老年人,在发病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精神不佳以及头晕眼花,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易发生漏诊与误诊【1】。脑梗死是因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坏死,进而影响脑血液供应所致,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核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改变,脑梗死发病率也逐渐升高【2】,探讨有效的临床检查方式非常必要。磁共振成像通过电磁波检测,对被检人员身体伤害小,还能对任意断面进行扫描,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充分对病灶情况进行观察,与其他检查技术配合应用,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3】。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76.67%,观察组患者检出率为96.67%,在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MRI能有效提高脑梗死临床检出率,这是因为CT检查多需在发病后24h后才能确诊,急性期、超急性期患者诊断难度较大,且检出结果容易受到骨质伪影影响,易发生漏诊【4】,而核磁共振检查,骨质伪影不会影响检查结果,故检查结果准确性更好。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检查,能提高检出率,可降低漏诊、误诊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素清,廖军.头颅血管核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5):129-130.
[2]刘鹤,李洪义,高丹,尹燕伟.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估[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9):107-109.
[3]张佳,朱海峰,马运萍.核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及DWI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价值[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03):252-255.
[4]赵玲玲.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06):1653-1654.
论文作者:王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脑梗死论文; 核磁共振论文; 对照组论文; 较高论文; 病灶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