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演奏中的几个心理问题_系统思维论文

弦乐演奏技能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弦乐论文,心理学论文,技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演奏行为的共性规律分析:弓弦乐艺术隶属于摩擦发音的统一动作模态和审美规范。尽管不同弓弦乐器在其演奏方式、发音性能、风格特点以至其完善程度上都不尽相同(包括不同国家、地域、民族习惯,审美方式等),但在技持能形成规律上亦有其基本的、共性的联系。这些联系促成我们研究某种行为个性特征的依据,便于我们从其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以开阔我们感觉的视野。鉴此,笔者试就弓弦乐演奏心理中带有共性的问题略做探讨。

一、弓弦乐的音色思维

对于人类广阔而精微的思维世界,音乐音响具有无比丰富的联想素材和艺术魅力,它体现出艺术形式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功能。

弦乐艺术可谓是一种用“弓弦思维的艺术”,它的美感体验是以音色为基础形成整个技能心理的“根系”。

弦乐艺术的音色思维是多视角、多层次、多氛围的联象感悟(即体现于音—心—力—情—技—乐的完美统一)。其美感体悟通过不同音色结构的变化体现出广阔的心象语言世界。如:听觉心象中的心理音色与实感音色;操作心象中的单一音色与调和音色;视角心象中的类比音色与相似音色;动觉心象中的静态音色与动态音色等等。

一般来讲,听觉心象是通过艺术音响在听觉联觉中活现;视觉心象是通过环境表象在视角联象中闪现;动觉心象是通过表演动作、表情、身体姿势等动觉信息中涌现;操作心象是通过实际的操作方式中体现。这些都促成音乐复合心象的联觉体验并通过音色媒介综合反映出表演者的情感素质、技能素质和审美心理素质。

音色的复合心象能通过音乐的“三境重合”(环境—情境—乐境)体现出音色的统一与和谐。在环境音色的调制中,类比音色与相似音色能通过视觉中的光线、色彩、距离、层次的听觉移接形成感觉中的大小、强弱、远近、明暗、疏密等关系。从操作心理透视。相似类音色具有复合心象中的同圆感受,其技术操作和感觉性能具有一种向心力。而类比性音色则具有复合心象中的多圆感受,其技能操作和感觉性能具有一种离心力。但其在总的感觉中是统一的、多彩的,是音色思维中的特殊感知体验。

二、弓的运动意识

将音色视角从心象感悟移至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可知:弦乐音色思维的每一种组合形式都首先反映到弓的运动意识之中,即体现为弓—弦摩擦力所产生的那种微妙的力感关系上。因之,透过音色思维则可知,弓的运动意识在整个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是一种中介体验。它使复合心象中的音、情、技诸表现元素化为一种感觉的实体。这种感觉实体的发生机制可从机械动力学原理中得到某种启示。

1.动力源

将身心的操作动力比做“动力源”和“动力链”体验。其演奏心理中的动力源发生于心智系统,是动力反应的中扭。动力源的发生系统以动力中介系统在感觉中形成“动力链”,使动力系统以音、心、力的动力“轴心”形成以音为实体的音—心—力—韵—情—技—彩的动力“链”结构。从“链”之动力形成分析:“链”系统之合力必交于弓,以体现技能心理多种感觉通道的“轴心”效应。

2.“链”系统之功能网

“链”系统之“轴心”效应使主情之力与环境之力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音乐审美结构的特定旨意形式。在此基础上,“链”之“轴心”效应提挈着整个心力功能并通过弓的力学传递(作用于音序、弓序、指序)形成技能的动力“根系”。在整体技能中,“链”功能已不是简单地适应各种乐谱视觉形象的外型组合,而是从其动力的深层机能(肌肉与骨骼的动力协同)的协同中去把握心、力运动,使“链”系统内外达到相应的平衡。这里应指出的是,特定音乐环境与音乐情绪的契合所唤起艺术的巨大能量,它促使“链”系统之“核心”与“周边”形成感觉中的功能网。

3.“链”之“轴心”中弓段的划分与动力传递

“链”轴心动力的综合性功能已将弓段的划分与设计融入既定的“乐思流”之中,因之,投入运行中的弓对其严格的划分已不具决定意义。然而,作为一种感知实体,从训练的角度对弓段的科学分配和力感设计则有基础的意义,它可帮助我们正确地感觉力的结构关系和情感调节状态,使艺术与技术动作紧密无间、天衣无缝。

从弓的分配上看,其问题的焦点在下面几个方面产生重要联系:

①弓的全段分配与分段分配从艺术表情意义上看,弓的分配意识应处于一种下意识的自调组合状态,其在总体效能上达到艺术的优组、优选、优控。一般来说,弓在音乐情绪不断高涨的状态中,需全段使用,以加强音乐的动力感;而演奏一种生动、活泼或紧张、激烈的乐曲时,则需多种弓段的的配合使用,以增加乐曲的动感与活力。实践证明,弓的运动(包括弓段、弓位、弓法组合的整体概念)是一种审美契机和感觉中的组合势。

从弓的力学特性中鉴别:弓的两端(弓尖、弓根部位)由于重心的关系力性差别较大。弓的左半端(弓中—弓尖)由于杠杆作用力相对集中,弓的反应性和弹性均强,适应演奏快速分弓和各种弹跳弓法;而弓的右半端(弓根—弓中)则反应相对迟缓,控制力减弱,但发音集中,有一种撞击点,适用演奏各类击跳弓法。和弓的端、尖相较,弓的中段动作感觉开阔,力点丰富多变,适于各种弓法和力度的衔接与转换。如:通过主体弓法与副体弓法的转换;改变弓序的自然轨迹;爆发力型弓法与弹性弓法的转换;重音倒置的弓法转换等方式进行。

②精确性弓法与模糊性弓法实用弓法中,精确性运弓与模糊性运弓是弓法整体组合中的两种模态。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中介,形成精确之中的模糊与模糊之中的精确的感觉存在。究其内因,两者相互依存的心理与技能依据是“中介弓法”的调合作用。“中介弓法”亦称为“边缘”弓法,其在某些精确意识不断趋于同化过程中演化为非精确性弓性,使艺术技巧的操作符合人类艺术思维语言的模糊性表达。在精确与模糊两类弓法的自然嵌合中,由于嵌合体内部具有多种弓法力型意图的色融性,因之,“中介弓法”实际上已成为多种感觉动力的“通道”。如:同类序列弓法嵌合中,由于四换技术(换弓、换指、换把、换弦)的同心圆体验使弓序内部的自然组合氛围更为随机、多态,造成演奏动机中的趋同心理(包括中心趋同与非中心趋同)与多圆叠加结构反应(键型结构与环型结合)参见下图:

同类弓法嵌合

异类弓法嵌合

从图示中可见:同类型弓法嵌合具有相同弓法或相似弓法的趋同反应。即在一种动力形象中的优势嵌合使其演奏效果更为集中、清晰。同类弓法结构中的动力趋同性以主体弓法为基础或扩充其副体弓法组成动力系统的整体趋同。如Ⅰ、主体弓法(连弓或分弓的结构连缀);Ⅱ、主体弓法(连弓)十副体弓法(分弓+顿弓+断弓+跳弓等)。这种弓法结构在刘天华先生二胡作品中转为典型。如:Ⅰ类型见于《月夜》、《病中吟》等;Ⅱ类型见于《光明行》、《空山岛语》等。

与同类弓法嵌合不同的异类弓法嵌合体现为较复杂的音乐动机、心理需求和技巧组合效能。其动力趋同感相对较弱而力型结构的对比性能加剧,组合色彩显得更为丰厚。

异类弓法尽管从动力结构上具有多圆心的重合基因,但其在嵌合秩序上亦存在着某种向心力。其中,“链型结构”又较之“环型结构”的向心力强。其一般以较为贴近的弓法组合(趋同类弓法的演变)为核心。例如,分连互换为主体并不断扩充其副体弓法等。而“环型结构”则具有多种弓法(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结构意义,其弓法嵌合间的离心力较强,向心力相对减弱。

从上图示中比较鉴别,两类弓法的结构嵌合尽管在动力色彩上有较大的区别,但其在共同塑造音乐形象上亦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总体地吸收其组合优性,废弃劣性,可形成不同音乐风格的互补性和多样性。

③弦感效应 核心操作中的能动性不仅体现为弓对弦的作用力,同时亦体现为弦对弓的一种张力(反作用力)。因此,在两手总体平衡意识之中,右手运弓相应地把握着音乐动力的总量,而动力重心分配心理上的每一力量都实际地注入到它的弦感反应上,使弓与弦形成一种“合力”。

从力的听觉分配中透视:弦感效应的重心分配(情感与物理作用中所产生的波形叠加效应)最终以音序形成,以增加旋律唤情结构与激发状态的整体感。在其整体感应中,弦感效应不囿于单纯的音响学范畴,而同时广泛地涉及到弓的多种动力传递范畴。如:基本发音范畴(涉及到弓弦的作用点,摩擦力、动力与重力的平衡、弓的量、压、速的整体性调控等);动力发音范畴(以强调弓的动力系统中的心理、生理、物理诸因素的平衡)和技巧发音范畴(以强调弓、弦在不同力型结构中的炫技色彩,其涉及到弓弦的各种摩擦感应,如平直摩擦、弹性摩擦、激发摩擦、滑行摩擦等)的综合技能范畴。

三、音乐环境中的力型意识

1.音乐环境力感与力型体验

弓在其特定力的环境中始终处于一种多组状态。这种状态通过音乐想象和具体操作转化为音乐力型。音乐力型是音乐内部感知中视听关系的转换,使弓的运动成为音乐环境力感的综合观照。音乐力型的感觉冲动是通过环境因素中的声、光、色、味、形转化为肌肉内部力的反射。因之,力型在其特定的组合环境中构成一种“张力”体验——力型思维。力型思维的感知优势在于它己脱开单一的思维结构的羁绊,进而转向它的多维时空的感知轨迹,从而拓宽了音乐声象联想素材。力型思维又是一种音乐环境心理的“型化”思维,其每一种力的组合关系都能反射于脑波感光纤维结构中的有序类晶格,激活视听细胞光环境中音型—物型—力型的想象轨迹和类型遇合。例如,不同情感想象中某种光距关系中的音型反射;不同环境物象的透视关系所折射出的形态,运动态、重量、质量、速度关系等。这些感光环境中的音型结构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切入音乐的情感区,形成兴奋型音型的随机性组合。如:红色光波感觉火热、动情;绿色光波感觉柔和、富有召唤力;蓝色光波感觉深邃、遥远;白色光波感觉高尚、纯洁;黄色光波感觉华贵、温暖……光环境的深层透视效果与色听感知中的形与力相遇合,形成动作技能中的多种感应点。由此可知,形与力在几何体中任何一种空间造型中匀可找到它的想象轨迹。如:球形体的旋转感能引起音乐想象中的周期性运动(音型的反复与重叠);正方体的方整结构使人能联想到整一的队列阵容(音乐织体中的和声功能与配器色彩);长方形(体)的稳定、安全使人联想到力量的屏障(多组声部的整齐化一);三角形的角度变幻可联想到音响角度的反射与延伸(音型较大幅度的跳动与移位)……这说明,任何物体客观记忆表征都能在其特定的环境网点上被激活,成为音乐特定艺术特征的信息代码,并形成该情感氛围中的环境共鸣。它可促成音乐审美中想象环境中的体验与体验环境中的想象。

2.力型的组合型态

从脑神经的整合活动分析:音乐力型在音乐思维中的不同组合形态是音乐情感整合映象的结果,它反映为一种脑神经能量的放射性传递信号,并通过脑迹细胞的分类筛选(脑的表象联区对贮存环境中的力型的分类组合)反馈为相应的动作能。

从演奏心理机能推断:力型意识可增强脑联区乐音动态组合的强度并可通过信息反馈判断大脑物质结构对不同音型刺激中的力化反应状态(不同力型在脑迹中的自然组合状态与激化组合状态)和反应程度(脑迹分子结构在不同状态中的动力分布和密度比例)。操作动态中,不同音乐情感的自然组合态与激化组合态在脑结构网状区中体现了不同密度的分子结构图。这种结构图的力型投影决定不同情感组合中乐音的塑型模态,唤醒不同感应梯度中力的兴奋状态(待命状态)并随时准备接通此时被激活了的情与音。这种塑型态在不同音乐情绪的反应中是千变万化的,但其总的结构关系又是相对稳定的,强烈的(只要基本力型结构不变,即使某些组成部分中某一类型发生显著的变化,也仍然可把握住其力的整体结构特征。这和演奏者的知觉定势的长期积累与反复验证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将脑迹中不同力感模态用图案绘制,一般可归纳为两类。即:单一力型类和复合力型类。单一力型类又可分放射型(离心型)、聚合型(向心型)、直线放射型、曲线放射型等;复合力型类可分为网状型、对抗型、泡沫型等。参看下图:

以上各力型结构状在音乐感知中虽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特定的音乐情感中亦体现为一种知觉定势。这些都规定着不同音乐力感的发生状态和操作心理体验。又由于各种力型结构在情感体验中的同一性,故它们的发生状态又是有条件的、互融性的,这就为音乐内容的多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表情依据。

四、弦乐技能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成熟的弦乐演奏者在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显示出较高的技能心理素质,这种素质集中地体现于表情运弓和炫技心理上。这在艺术综合感知中形成动力的支撑点。然而由于技能心理导向不同,其在技能潜力开发上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从不同演奏者诸条件比较分析:有些演奏者习惯于演奏一些优美抒情的乐曲,他们情感丰富、细腻、身体能自如地随和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这种演奏者属表现型的;有些演奏者则偏重系统的技术动作训练,其基本功扎实,但往往表演心理欠缺。这些都由于演奏者不同的条件和技能心理导向决定的。从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目标衡量:技能心理具有不同的优势贮存,其可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式(包括教材的比重和技能心理导向等)进行优势互补,使其各种不同心理优势进行转化,以达到高质量、高效力的培养目标。

从两类不同技能心理的导向分析,技能心理的优势互补原则是建立综合动力平衡的心理依据,即在表情运弓与炫技心理的综合优势中综合开发学生的智能,防止两种偏向所可能造成的心理障碍和技能障碍。排除其障碍存在着进一步调整两种心理转化问题。(即从内→外为第一心理转化,从外→内属第二心理转化)

从第一转化心理分析:内心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当注重系统技能心理的训练,使其具有良好的技能功底和外化品格,以更好地拓宽和发展内心感觉能力。因之,表情运弓应成为一种技能先导,以便于以表情带技巧,使内心技能得到健全的发展。

从第二转化心理分析:往往炫技心理较强的演奏者,多注重动作的炫技性而相对忽视内心能力的培养。这类表演者应当加强表情运弓的素能训练,以增强内心技能的激发性体验,不致使技能训练出现僵死、情腻或某些“死点”。应当肯定,炫技心理反映出技能外化水平与操作能力的重要素质。但其内心能力的转化亦是不可忽视的方面,若顾此失彼,则可能出现技能结构的单一性发展。这里应强调的是动作技能的双向积累:一是基本技能的稳定性和系统性训练;二是基本技能的“再生部分”的训练。所谓“再生部分”是指艺术情感的深度体验对基本技能原生部分的诱发性积累,这是一种超常规的积累方式。它要求有声训练与无声训练(不用琴练)两种心理层次的互补与渗透。

综上所述,演奏技能的积累是两种方式的积累。它体现出完美的基本技能积累和再生积累部分,同时,又能根据其再生积累的反馈机制不断地提纯与增厚其原生积累中新的创造性成分,以形成艺术技能积累心理中的“正循环”。积累心理中的“逆循环”反映为积累程序中递生环节的紊乱与无序,使积累量的互化效应相对抵消。它体现为偏重于单纯技术量的强化积累而忽视技术质的再生积累或偏重于音乐会的积累而忽视基本技术量的循序积累。基于一般雄厚的原生积累的种种迹像(单一化的重复性训练和音乐会积累等项在层次衔接上的空白与脱节),应当提倡与强化技术技能审美素质的再化积累,以求其艺术表现技能的健全发展。

标签:;  

弦乐演奏中的几个心理问题_系统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