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管理审计中获取审计线索的方法技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财务管理论文,线索论文,技巧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审查原始票据发现审计线索 (一)确定审计重点 在审计过程中,通过查阅经费明细账和原始凭证,可以确定需要重点审查的经费开支,并发现使用不规范发票的问题线索。要特别关注被审计单位以会议培训、零星工程、设备购置、办公用品等名义报销且金额较大的发票。对会议培训等发票,要查看会议文件资料、培训计划等书面材料,判断真伪,必要时找相关单位和人员予以证实;对零星工程、设备购置、办公用品等发票,根据金额大小核对是否签订合同,验证实物是否存在,根据购置数量和实际业务需要进行分析,追踪实物去向,佐证发票真伪。 (二)认真检验辨识 虚假发票主要表现为纸张绵软发脆、油墨色泽暗淡、字迹清晰度不一致、字间距不成比例;印章模糊不清或无印章,或者发票上加盖了发票专用章以外的其他印章;开票单位所在地与地区代码对应城市不一致,代码显示年份在发票开具时间之后;某一售货单位开具的发票号码是连续的但日期却先后颠倒或相差甚远,发票号码是同一本上的发票但印章却是不同的销货单位,同一天开具多张相同内容的发票但发票号码相差甚远或不是出自同一本发票。 (三)查询鉴别真伪 目前,大多数省份的税务部门都建立了发票查询系统,登录开票所属地的税务网站,或者拨打12366语音电话后,输入发票代码、发票号码等内容,就能得到查询结果。但这种查询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当发票数量较多时,查询效率较低;二是税务部门数据库不能实时更新,存在部分真发票未及时录入数据库的情况;三是网络查询结果不能作为虚假发票的法定证据。如需获得合法有效的发票鉴定结论,审计部门可以商请税务部门进行虚假发票鉴定。 (四)追踪资金流向 审计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大额现金支出去向,使用多个单位发票报销但只开具一张支票结算、使用外地发票报销但使用同城转账支票结算的情况,以及发票出具单位的经营范围与发票开具的业务内容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合理。通过同银行、工商、税务部门联系,核对发票单位是否在工商注册,是否将资金打入发票单位,有无套取资金甚至洗钱的问题。 二、通过核对、分析数据发现审计线索 (一)核对银行对账单和日记账 审计人员在核对银行基本存款账户和POS转账卡对账单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将银行对账单中经费支出的收款单位与原始凭证的发票开具单位核对,如果不一致,那么就可能存在以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问题;二是要注意银行对账单中涉及的数据相同并且是一借一贷的业务,如果日记账上存在收支不入账的情况,那么就可能存在贪污、挪用和“小金库”等违法违纪活动;三是要注意银行对账单的真实性,一些管理混乱或者长期未接受过审计的单位,为规避审计而采用造假方式,打印与日记账相符的银行对账单,以此来对付审计人员,那么这种情况下一定存在重大问题;四是要注意银行对账单中大额提取现金的数据,要做到“刨根问底”,防止违规违纪线索流失。 (二)对比分析数据 对于一些不能仅从单年、单月或者个别业务来确定的审计重点数据,可以采用多年、多月或者多业务对比的方式来确定审计重点。如:对某单位不同年度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或者同一年度不同月份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容易发现异常,确定审计重点。 (三)对比账目结转情况 有的审计事项,如果单从一个年度或者一个方面无法发现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就需要审计人员转变思维方式,从账目数据的对应关系来进行核对,从而发现审计疑点。特别是财务人员通过账目结转和调整来混淆审计人员的视线,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如:财务人员在对年度会计账目进行结转时,将拨出、拨入、暂收、暂付以及收支类科目等进行调整,掩盖一些违规违纪行为,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两个年度会计科目的转出数与转入数进行逐一核对。 (四)审查核对收据存根 被审计单位隐匿对外收入,必定要隐匿票据存根。通过向发放票据的上级机关或财务代供单位核对票据领购情况,看是否与被审计单位一致,然后再将票据存根与被审计单位记账收入逐一核对,就能够查出未记账收入的资金,或者发现开具“阴阳票据”的情况。此外,在对某一单位审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另一个单位开具的收据不合规或者可能存在问题,追踪开票单位在该笔资金上的收支情况,就可能发现问题。 三、从审查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项目发现审计线索 (一)审查零星工程 从出现财经违纪问题的单位情况看,部分单位存在以零星工程为名,利用施工单位多次到税务机关开具零星工程发票套取资金的问题。对此,在审查零星工程中应该注意:一是审查工程资料和报销凭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工程的合同、验收记录、图纸,工程结算书等进行审查,看合同内容是否完整,验收记录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使用虚假发票报销的现象。二是到工程现场实地查看,检查零星工程项目是否真实存在,工程量与合同及结算数量是否相符,对地下管道等隐蔽工程,还需要靠施工记录等资料进行认定。三是将零星工程项目与单位大项工程中的子项目进行对比,审查是否存在以大项建设中的子项目为名,复制工程资料,作为零星工程项目重复报销,从而套取资金的情况。 (二)审查虚假签证 随着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的执行,工程造价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变更签证情况,许多单位“低价中标、多次签证、高价结算”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搞虚假签证套取军队资金。在审查工程虚假签证方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合同测试。通过对比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关于结算办法的关键内容,判断合同是否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如招标文件中规定“除变更增加工程经发包人签证同意按实结算”,但合同却约定“工程按实结算”。几个字看似相同,但其适用范围却由变更增加工程扩展到了整个工程,违背了招标文件约定,必然导致因投标书漏项、工程量少计等违反招标约定的变更签证进入结算。二是对比分析。工程发生变更时,多数情况下是有增必有减,而不总是只增不减。比如路基回填改用或增加砂卵石,那么原设计塘渣就必然取消或减少;或者某营房工程签证增加了大面积的天棚、内墙装修工程量,却没有对应减少招标文件或合同中原有约定的天棚、内墙装饰材料等。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和纠正签证单只增不减、一边倒的倾向。三是实地查看。对一些无变更图纸、仅有工程量和结算价的签证单,审计人员仅从资料上无法确定其真实性,可通过实地查看的方式,丈量、计算工程量,确认工程签证是否存在“水分”。 (三)关注大宗物资采购 由于大宗物资采购的金额和采购量大,部分单位可能存在虚增采购量和价格,甚至以虚假采购项目套取资金的情况。对此,在审查物资采购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审查采购价格。采购价格是考察物资采购效益的最直接指标,可以通过市场考察、网上询价等途径,了解物资来源和市场价格。此外,大宗物资采购一般具有重复性,通过对比被审计单位以前采购批次的价格,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可以判断采购价格是否合理。二是审查合同主体和招投标过程。审查合同主体重点要审查供货方是否为依法登记的企业法人,经营范围是否和采购项目相符,企业资质是否合规,部分物资、药品采购项目还要审查供货方是否在军队建立的企业库名录中。对招投标过程要重点审查大宗物资采购是否进行公开招标,招标程序是否合规,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人资质的要求以及采购物资数量、规格要求等内容。三是审查库存情况。审计人员对某项物资采购项目的真实性或采购数量存在疑问时,可以通过审查物资库存情况、物资出入库登记与采购情况是否相符进行判断。 四、转变审计思路查找审计线索 (一)跟踪决策环节寻找线索 被审计单位多数重大决策事项都要通过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领导自行决策的少数重要事项,一般没有在会议记录上体现,或者没有记录决策过程。因此跟踪查阅其会议记录、纪要,了解决策事项,查阅收发文件,捕捉有用信息,挖掘审计线索,是审查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决策得失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突击现场清查盘点 采用突击保险柜盘点的方式,容易发现账外账、小金库等审计线索。这种方式重在“突击”,贵在“仔细”。首先,必须在被审计单位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进行突击;其次,在盘查保险柜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也许一个小本子、一张小纸片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审计线索。其他固定资产的盘存,主要通过检查账实是否相符,重点关注军地通用、易出租或者贵重的资产,进而发现挪用、贪污、资产流失等重要审计线索。 (三)借助“闲聊”获取线索 一些在财务资料中记录的审计事项,可能从账目上合情合理,但是审计人员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实的真相;或者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在账目上根本体现不出来。因此,在与被审计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和其他业务人员的接触中,审计人员一定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多长“心眼”,有意识地提出想了解的事情,多听、多记他们所说的话。通过不同人员对同一问题所阐述的情况不同,或者通过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表达,与账本凭证中所记录的事实来对比分析、找出差异,以此求得突破,寻找出审计线索。 (四)政策攻心与实际调查相结合 在进行重大问题揭示与查处时,可以尝试运用心理学,进行政策攻心。一些心理防线薄弱或者受人指使而违纪违法的人,在接受检查监督时往往神色言行会出现反常。如接受谈话时神色慌张,答非所问;提供资料时,有意拖延或借故推诿。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一方面向对方宣传法律法规,严肃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另一方面向其宣传政策,使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说明情况和问题。 五、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审计线索 (一)利用已知线索发现新的线索 审计人员要保持不断探索、彻查审计事项的精神和思路,不断增强职业敏感性和职业判断力的意识。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一个审计线索时,有些审计人员认为只要证实了被发现的审计线索,那就是审计的终结。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多动脑筋,深入一步,就可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类似或者更深一步的违法违纪线索,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平时养成善思、善观察的习惯。 (二)利用已有成果寻找审计线索 审计某一不熟悉的单位,审计人员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确定审计重点,如何发现审计线索。除了审前调查外,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查阅曾经审计过的相同性质单位的审计档案来作为参考,寻找差异,找到重点,形成自己的审计思路,确定审计方法,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 (三)从信访举报中得到审计线索 这种线索是被动获得的,但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一个明确的审计方向,只要采取适当的审计方向,验证线索的真实性,就能取得审计证据。一般来说,信访举报得来的线索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组要视举报人、举报的内容等,来确定不同的审计思路。审计人员必须首先按照有关审计程序,如通过审查财务数据、银行存款、会议纪要、合同以及询问等,来证明举报线索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进一步的审计,取得审计证据。浅谈财务管理审计中审计线索的获取方法与技巧_发票号码论文
浅谈财务管理审计中审计线索的获取方法与技巧_发票号码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