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患者在较为平和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帮助手术顺利进行论文_蒋志刚

使患者在较为平和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帮助手术顺利进行论文_蒋志刚

蒋志刚

(江苏昆山市中医院针推科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5~10%的颈椎病是脊髓型脊椎病(CSM),主要是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它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继发性改变和退行性变导致支配脊髓血管和脊髓受压而出现的脊髓功能障碍。虽然学术界一致认为应尽快手术,但是从长远来看,手术很容易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而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优势。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脊髓型脊椎病中医药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脊髓型;脊椎病;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166-01

5~10%的颈椎病是脊髓型脊椎病(CSM),主要是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它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继发性改变和退行性变导致支配脊髓血管和脊髓受压而出现的脊髓功能障碍。此类型病症、颈肩症状、体征不显、易漏诊误诊,致残例高,故得到国内外研究之重视。对于CSM的治疗,虽然学术界一致认为应尽快手术,但是从长远来看,手术很容易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如颈椎稳定性受损等,还有脊髓继发损伤。西医研究尚多,如干细胞、基因等示用于临床,而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优势。

古人对CSM归属于“骨痹”、“项强”、“痿症”、“痉症”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认识相似。临床症状或实或虚或虚实夹杂。实为多颈项强急疼痛,病在肝,属瘀血、痰湿。见于CSM早、中期病患中,虚症以痿症为多,表现为筋脉驰,肌消瘦、手足乏力,病在脾肾属气虚肾亏,多见于CSM后期。

中医药对CSM的治疗在长期的临床经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牵引等,而且副反应小,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健康情况。

中药内服以补肝肾,祛痰利湿为大法。施杞[1]教授以益气化痰补肾治疗CSM109例,王羽平[2]用补肾活血中药改善脊髓血液循环,阻断了脊髓缺血缺氧—水肿—加重压迫—脊髓缺血缺氧的恶性循环,减轻脊髓病变,证实应用补肾活血法可以收到满意疗效。陈大伟[3]采用益气活血祛瘀通络大法补阳还五汤治疗33例,有效达到939%。吴弢[4]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治疗60例,疗效显著。活血化瘀中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血小板凝结,改善循环之作用。李志强[5]发现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较大,会有效地保护脊髓损伤神经元。

施杞[6]周林宽[7]认为CSM的痉症包括浊水、瘀血、痰湿内阻,当利水化瘀祛痰、通络。陈锋等[8]进行的脊髓型脊椎病脊髓微循环改变以及中药效应观察,表明中药具有较好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传统的针灸疗法有效方便、可靠安全,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在治疗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翔[9]针灸配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脊髓型脊椎病30例,疗效较好。李学勇[10]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7夹脊穴注射治疗CSM96例,较牵引、针刺等疗法而言,见效快,另外推拿牵引治疗方面,黄锦军,杨延辉,熊永铮运用牵引、手法治疗CSM患者有效,现化医学认为解决骨性压迫的方法之一就是牵引、手法,可解除或减轻脊髓受压,改善颈椎局部内外动力学平衡。

目前,西医强调一旦发现脊髓型脊椎病,应该尽早手术,但是西医却忽略了CSM患者体质基他脏器功能受到的影响,也往往会由于瘀血刺激、缺血、局部炎症等导致脊髓继续受损。因此,中西医联合治疗脊髓型脊椎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本人近二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以针刀疗法为主,再辅以传统手法、牵引、中药注射等综合治疗CSM,具体步骤如下:

(1)针刀疗法:运用针刀创始人朱汉章针刀松解法,让患者俯在靠背椅背上,选患椎棘突、关节突、项韧带、头夹肌、肩胛提肌起止点,肩井,天宗等大穴以及其他阳性反应点,作为治疗点。记号笔选好3~6个进针点,常规消毒后,术者在痛点注射丹参酮注射液1~2ml。穴注后在原针眼处行针刀松解术。

(2)枕颌牵引,手法点穴按摩,旋转复位

枕颌牵引20~30min后,沿着肩胛提肌起止点、天宗、肩井、夹脊穴等处进行点穴按摩,每穴按摩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最后,施以左右旋转复位法和前后屈伸颈部手法。其理论依据,我通过长期研究认为CSM是由于脊柱的内在平衡失调,加上脊柱的前后侧方肌群外在平衡失去,一旦不在间的运动、外力继而引发椎间盘突出,发展成压迫脊髓。

针刀疗法有机地结合了西医手术松解疗法和针刺,首先将针的作用充分发挥,平衡阴阳、疏通气血,其次,能够利用刀的切割作用来将神经根周围机械压迫彻底消除,使其活动性得以恢复,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将颈肩部各肌群的粘连进行解除,进一步促进了吸收炎性致痛物质,从而有效地恢复了椎管内外生物力学平衡,使得患者的麻木症状和疼痛症状得以消失和减缓。

与此同时,牵引穴注丹参酮注射液还可以对局部血液循环进行有效地改善,使得肌肉功能活动量大幅度增加,也讲患者脊柱之间的正常动态平衡进行了有效地改善,根本上解决了CSM治疗上的难题。

通过临床上广泛研究,已经证实针刀疗法辅以牵引手法注射,在临床上治疗的高效性,有效率达90%以上。体现祖国医学:简、便、验、廉。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莫文,施杞,叶秀兰,等.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脊髓型脊椎病109例回顾性分析[J].2009,17:2225

[2]王羽丰. 肾骨安治疗脊髓型脊椎病疗效及其血清内皮素关系的实验研究[J]. 中医正骨,2000,12(12):34

[3]陈大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型脊椎病[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2):19

[4]吴弢,高翔,叶秀兰,等.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治疗脊髓型脊椎病[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5):3132

[5]李志强,袁尚荣,陈泽斌,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4):248249

[6]施杞,施杞谈颈椎病[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31137.

[7]周宽林,章明.脊髓型脊椎病的辩证论证[J].浙江中医学院报,1997,21(2):1314.

[8]陈锋,施杞,韦贵康,等.脊髓型脊椎病脊髓微循环改变以及中药效应观察[J].中医正骨,2004,16(10):34.

[9]高翔. 针灸配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脊髓型脊椎病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3(3):13.

[10]李学勇. 夹脊穴注射丹参治疗脊髓型脊椎病96例[J].光明中医,2003,16(3):52.

论文作者:蒋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  ;  ;  ;  ;  ;  ;  ;  

使患者在较为平和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帮助手术顺利进行论文_蒋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