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专业分类教学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桂芝
(北京联合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高校思政课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专业分类教学有助于增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必须在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概论”课因专业分类教学一体化设计安排。
关键词: 专业;分类教学;“概论”课
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教学方法改革是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围绕因专业分类教学问题,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为例进行探讨。
柳红默默地骂着苏石。等她骂也骂够了,念想也念想完了,柳红心头的烦躁也就轻了,她忽然有些累了,脑袋沉沉的,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一 “概论”课应用因专业分类教学的必要性
(一) “概论”课因专业分类教学是落实“因材施教”,实现“概论”课程教育目的的客观需要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概论”课理论性强、覆盖面广,因而教学难度比较大,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必须因材施教,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概论”课的因专业分类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把理论教学与学生专业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对大学生而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分析问题,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和嘴上,而要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概论”课教学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把理论教学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理论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 因专业分类教学也是解决当前“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总体上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包括“概论”课在内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但与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这一目标和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前,学生学习“概论”课兴趣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是亟待解决的紧要问题。究其原因,首先,从学生方面看,学生从小就学习思政类课程,大学必修的“概论”课学习内容很多在中学有所涉猎,很多学生的头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势,认为没有必要再认真学习。此外,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概论”课程是政治理论课,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很远,缺乏实用性,因而学习时应付了事。其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上,较为注重统一性,教学缺乏多样化和针对性。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教师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案和课件,对自己所教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的授课,忽视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理论基础以及兴趣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予以差异化教学也无从谈起。最后,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在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对乏味枯燥的大道理说教、满堂灌的“填鸭式”授课和照本宣科的催眠式讲解很难产生兴趣,部分学生消极应付课堂教学,“概论”课程的学习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专业分类教学把“概论”课教学与学生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重要作用。
二 “概论”课因专业分类教学实施的途径
当前,大家对于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其实,我们在“概论”课教学中也可以利用专业教育的资源,实现双向渗透。
教学理念上,要充分认识因专业分类教学对于提升“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所在。通过专家讲座培训、教师集体交流研讨、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汇报等方式,使教师牢牢树立因材施教理念,改变传统的大一统的教学授课模式,根据学生成长背景、专业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 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课程安排上,在大班授课时,一个教学班中学生的专业应该是相同或者相近的。这是确保因专业分类教学在“概论”课堂落实的基本前提。
(二) 进行“概论”课因专业分类教学一体化设计安排
软件专业学生既具备大学生的一般特点,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软件专业基本上都是理科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专业兴趣也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了解软件专业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开课之初在班级进行问卷调查,题目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对专业的认知情况、专业特长、未来就业的规划、关心的现实问题,以及对“概论”课的了解程度、期望和具体要求,等等。
袁安十六岁,李离、吴耕十五,上官星雨最小,十四岁。他们在华阴县下的一个破庙里结拜成兄妹,袁安年长,堪堪成了大哥。
在各高校中,不仅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群体特点,即便是同一院系的各个专业内部,也特点各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个人兴趣、关注点、思维方式,以及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包括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相关专业知识、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等等。这要求我们必须仔细研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弄清楚我们要培养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通过在学生以及学生所在院系的教师中进行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未来就业趋势等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尽可能了解相同专业的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要求,以便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走进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各专业教育资源,有机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大纲中要体现因专业分类教学的理念和具体举措,为实现“概论”课因专业分类教学的规范化、常态化提供遵循;教学内容上要有机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使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材料、典型案例和杰出人物进行教学;在社会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本专业领域的选题进行实践;课程考核的主观题中,同样可以结合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或形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优势,使其从“概论”课的学习中真正受益。
三 以软件专业为个案的“概论”课因专业分类教学示例
因专业分类教学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从教学理念、课程安排到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社会实践以及考核方式上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实现一体化设计安排。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后,我国食品工业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与设备,2006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部分以谷物磨制、食用植物油、速冻食品等为主要业务的大中型食品企业,其装备水平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食品工业在这段时期掌握了一系列行业关键技术,食品物性修饰、非热加工、大罐群无菌贮藏、食品快速检测与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0㎡冷冻干燥、800MPa高压杀菌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关键装备,食品冷加工、中小型乳制品生产和饮料热灌装等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从长期依赖进口到基本实现生产创造的自主化并成套出口的跨越。
在教学内容上,选取软件专业领域的真实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之中。如在讲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之一的独立自主和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时,可以联系中美贸易战中的中兴芯片事件,阐明独立自主的重要意义;讲改革开放这一部分时,可以从软件程序设计、软件系统开发在世界以及中国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既要明白中国软件领域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也要看到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发学生学好专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在讲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时,可以介绍科技创新成果在软件专业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鼓励学生要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总之,在“概论”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专业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概论”课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感受到“概论”课在现实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在扩大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上,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课前安排学生分小组制作PPT演讲交流,可以选择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其他时政新闻。这样既能增加学生锻炼机会,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此外,引导学生社会观察实践报告选题尽可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如通过考察华为公司的发展之路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等。学生在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写论文,无论对“概论”课的理论学习,还是专业学习都会有很大的促动。
推行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概论”课总评成绩由期末考核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注重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社会观察实践、平时作业和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四个部分。不仅平时引导学生尽可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期末考试的主观题部分可以通过开放性题目,比如结合软件专业发展谈谈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等等。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材施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入射光线上取一点A,使AO = 1,设A在水平面上的射影为H.在反射光线上取一点B,使BO = 1.以△OBH为底面,AH为侧棱,作直三棱柱OBH-IJA(如图5).
本文引用格式: 王桂芝.因专业分类教学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8):160-161,18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8.06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 2017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分类教学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J2017Y035)。
作者简介: 王桂芝,女,内蒙古赤峰人,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标签:专业论文; 分类教学论文; “概论”课论文;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